APP下载

读《磻溪集》浅议全真教与丘处机有感

2019-07-10郑青林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全真教感悟

郑青林

摘 要:众所周知,全真教是道教重要的宗派。要研究全真教就应先对道教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抛去对道教固有的旧成见,才能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全真教的解读。本文先概括道教基本理论及特点,再以全真教重要掌门人丘处机的《磻溪集》为切入点,分析丘处机和全真教在金元时期兴盛的原因,阐发个人的感悟与想法。

关键词:全真教;《磻溪集》,感悟

一、前言

要研究全真教,首先应对“道教”有一个基本认知。通过课堂学习与课下阅读,浅显地谈谈我对道教的理解。道教,是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与世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佛教等教派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将“死后何去何从”问题作为立教源泉,而是反其道而行,通过探讨如何修炼,才能拥有如神仙不死“道”。它将神仙的“不死”视为“真福真利”,教徒为实现此目标不懈奋斗终身,它劝导人们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能够从尘世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求得永世的安宁归宿。道教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得以创教立足,在当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简而言之,其成功的原因与道教能博采众长,吸收接纳不同元素,教义的微言大义,传教者的口才与学识,以及满足当时民主的精神需求以及统治者的统治等等因素都密不可分,缺一不可。道教要求修行者修炼也有利于统治者统治。最后道教的宫观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许多年老体弱者加入道教,道馆宫观无形中成为了国家的“养老院,为民造福。放眼当下,生活之中仍然处处遗有道教的痕迹,道与生活相融。首先,一般百姓每天都要接触和运用“道”却常常无法察觉以至于“日用而不知”,但这也恰好与道教“无声”“无形”“皆无”“不知”相契合,显示出道之存的与众不同。例如,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家中长辈常常期待日子能平安快乐似神仙,这就暗含道家的信仰理念,只不过不易发觉罢了。其次,道教善于不断与民间信仰相整合,使道教不断更新。例如旧时民间普遍信奉的俗神如财神爷、城隍神等转入道教信奉的神,一方面道教“原创”的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等也逐渐深入人心。综上,不得不说,道教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味值得去研究的领域,但前提是需要抛去成见。

二、全真教的阐释

而提及全真教,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金庸笔下的全真教。尽管有所借鉴,但与实际还是很大出入的。最乌龙的莫过于奸污小龙女的下流之徒居然叫尹志平,而全真教中的确有此人,可真实的尹志平是金末元初著名道士,全真教第六代掌教宗师。他一生勤于诲人,严于律己。一生不慕荣利,甘居淡泊,连当时人所共慕之掌教职位,亦持谦让态度。故而,通过阅读全真教第五代掌门人丘处机的著作《磻溪集》来全面认识丘处机与全真教。

丘处机,号称长春真人,全真教第二代领袖“北七真”中知名度最高,曾以一己之力西行万里谒见成吉思汗,受其尊重并成功组织其继续杀戮,其弟子李志常以此著书《长春真人西游记》。丘处机备受黎民爱戴,使全真教达到鼎盛,他所创立的龙门派也是全真教中最大的支派,有所谓“天下全真半龙门”一说。而《磻溪集》是丘处机早年在磻溪穴修炼六年期间所著,对研究丘处机及全真教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三、《磻溪集》中的全真教及丘处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磻溪集》是一部抒怀咏志的诗歌集,记录的是丘处机在磻溪、龙门、栖霞三地所创作吟咏的诗歌。这些诗歌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丘处机的日常生活画卷,其中不乏作者诸多真实情感。丘处机早年在这三地并非游山玩水,而是漫长的苦修庐隐,为其后期的博学通识、顽强意志以及非凡口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丘处机在此处“志闲”,“志闲”一词出自《玄风庆会图》,意为主动浮现,不为名为利也不著书立说,义无反顾走清静无为之道。这样的志愿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难以实践的,作为一个正处盛年的年轻人要克服各種名利诱惑与各类欲望,忍受恶劣的环境和精神诱惑的双重压力,绝非常人能及。

在《磻溪集》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无俗念?岁寒守志》有云:昼夜参差,饥寒逼迫,早晚超生灭。须凭一志,撞开千古心月。丘处机在寒冷的洞穴中忍受那肆虐的穿门而入的凛冽寒风,不仅如此,还要在清晨披着破旧的衣衫瑟瑟发抖,在漫天大雪中踏着冰雪挨家挨户的讨饭。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他仍然要自我鼓励,写下了这首词。其中“撞开千古心月”与全真教主张的“明月见性”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为“忍辱调猿马,安闲度岁时”。世人皆以为清闲为易,奋斗为难,殊不知对于一个内心有追求的青年来说,这样的清闲无为才是最为煎熬的。因为丘处机有能力有信仰有追求,在血气方刚之时要能静得下心来,不仅需要不慕他人的小成,还要甘于忍受旁人的不解与物质的贫乏,这需要多么坚定强大的信仰支柱才可以达到啊!

在《磻溪集》中,丘处机不仅乞食受苦,还要坐忘、学习教义、修炼法轮等等。磻溪这个远离繁华都市的僻静之地,形成了一个“环堵”的环境,有利于丘处机的苦修。他修生修性,性命双修的同时也进行内丹修炼,为他后期在民间传教,创立“龙门派”打下基础。他在苦修期间,生活并非时刻困苦不堪,其实也是十分充实愉快的。可以佯狂玩世,肆意洒脱,不被俗事所困。他好读书,博览群书并吟诗填词,放情山水,恣意欢笑。

最重要的是,丘处机能深入农民等底层阶级群众之间,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民情,探查民苦。他远离尘嚣,却没有脱离社会,反而对社会底层人民感同身受。他不耕种却为民发声企求春雨;他不参与农事,却在春泽和秋收时与民同乐;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他为农民之苦大声疾呼,甚至因为自己无力拯救危机而捶胸顿足,气氛恼怒,这些都处处体现出他是一位情深义重之人,是一位有人文主义情怀之人。正因他的真情实感打动了普通民众,全真教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根于民众之中,根基牢固。于此同时,他在传教期间他细心解决教徒的困惑,耐心传教,在当地逐渐建立威望,扩大影响。他不仅结交农民,还注重与上层统治者的交流,从知识分子到低级官员再逐步向上,这些都体现出他的领导才能。这段经历为丘处机积累了宝贵的人生财富,磨练了他的性格,锻炼了他的体质,坚定了他的信仰,提升了他的传教能力,使他有能力凭七十二岁高龄还能长途跋涉至印度劝谏成吉思汗。

四、结语

当然,《磻溪集》也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部分作品文学性不强,有些作品偏重于说教宣传,有许多宗教术语,诸如《青天歌》中出现的“龙虎”“铅汞”等对后世研究价值不高。但丘处机留下的部分纯说教的诗词,对阐述宗教思想,描绘当时的宗教活动还是有作用的。总体来说《磻溪集》对研究道教,研究全真教有极大的价值,不可忽视,也为如我一样的后辈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全真教提供了宝贵的材料。通过学习,道教、全真教在我心中不再是扁平化的符号,也不再是以往偏见中单一片面的修仙炼丹的道士形象,是丰富立体的。它们作为一个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当地社会都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与作用。在今后面对人生不如意的困境时,面对团队组织领导问题时,不妨参悟道教思想,借鉴丘处机的处事原则与行为方式,或许能打开不同的视野,找寻到别样的途经来。人生也会活得更通透潇洒,恣意欢乐一些。

参考文献:

[1]李华.浅谈全真教与丘处机基本知识[J].青年生活,2019(06).

[2]丁虹.道教的讲解与作品[J].知识力量,2018,35(10).

猜你喜欢

全真教感悟
马致远及其神仙道化剧创作
王著述考辨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浓郁的全真教烙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之宗教精神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