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抢救体会

2019-07-09李永强李青平李彦强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急诊抢救

李永强 李青平 李彦强

【摘要】目的:探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抢救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洗胃和一般输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为(269.5±44.3)min,对照组清醒时间为(471.6±63.7)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清醒后,观察组血压、心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效果理想。

【关键词】镇静安眠药物;药物中毒;急诊抢救

近年来,镇静安眠类药物急性中毒的发生率有所升高,成为内科常见急症,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会危及患者生命,对患者家庭、社会的危害都很大。同时,也有一部分镇静安眠类药物急性中毒患者是故意服毒,在清醒后拒绝继续接受治疗,这对临床急救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1]。为进一步寻求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抢救方法,本文作者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服药史,并经血药浓度监测确诊为急性药物中毒,中毒原因包括故意服毒、精神疾病不能自控等,临床表现为头晕无力、共济失调等。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7岁,平均(51.4±2.3)岁,服药距就诊时间30min~5h,平均(2.5±0.3)h;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7岁,平均(52.2±2.1)岁,服药距就诊时间27min~6h,平均(2.7±0.3)h。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治疗,措施如下:1)洗胃。根据中毒药物种类选择洗胃液,维持量1000mL,同时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患者为地西泮中毒,则使用0.9氯化钠溶液15mL+弗马西亚注射液0.5mL,第一剂静注0.2~0.3mL使患者尽快醒来。如果患者呼吸衰竭,则给予盐酸洛贝林注射液静注。2)病情观察。每隔15min记录患者症状变化,保持呼吸通畅,昏迷者去枕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如有需要,则进行气管切开。3)其他方面。做好安全保护,及时翻身,加强保暖。密切检测血压、脉搏等体征,收集患者排泄物送检是否含有有毒物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接触上使用纳洛酮治疗。给予纳洛酮(成都苑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3316)首剂0.4~0.8mg静脉注射,若患者未清醒则在30~60min后再次重复1次,直到完全清醒。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抢救有效率,清醒时间,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指标。

1.4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死亡[2]。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檢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效果

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清醒时间与血压、心率指标

观察组清醒时间为(269.5±44.3)min,对照组清醒时间为(471.6±63.7)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清醒后,观察组血压、心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镇静安眠类药物急性中毒是急诊常见病,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有可能与苯二氮卓类受体激活、内源性阿片物质释放等有关[3]。近年来,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上升,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大部分医院采用尼可刹米等中枢兴奋剂以及对症处理。大量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会降低有机体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严重时还会抑

制有机体血管扩张及心跳呼吸,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昏迷甚至死亡事件。在应激状态下,有机体下丘脑会促进β-内啡肽、ACTH等物质释放,前者能抑制儿茶酚胺、前列腺激素水平,进而导致患者休克或昏迷等病理生理机制。β-内啡肽属于内源性阿片肽,在调节有机体呼吸心血管、睡眠、觉醒、神经等生理方面发挥着关键功效。

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能与阿片受体结合,进而拮抗吗啡类药物的呼吸与镇痛作用。同时,纳洛酮还可以拮抗内源性阿片物质和脑内咖啡肽的作用,刺激机体产生超氧化酶歧化酶,拮抗脑内啡肽、重建儿茶酚胺与前列腺素的循环机制,保护脑细胞。与此同时,纳洛酮还能抑制β-内啡肽效应,逆转低血压,解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在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促使患者快速清醒[4]。同时,患者清醒后未见肝脏、肾脏等系统损害,副作用小。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从效果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清醒更快,血压、心率指标较为稳定,提示纳洛酮治疗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重要作用,临床可将纳洛酮作为治疗该类中毒的首选药物。

综上所述,纳洛酮治疗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效果理想,值得肯定。但文章的观察病例有限,故在纳洛酮应用剂量、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行大样本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树森.临床药师与药物中毒:镇静催眠和抗精神病药物[J].药品评价,2016,13(02):8-16.

[2]郭红梅.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救治及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A0):237.

[3]姜婷婷.纳洛酮应用于急性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急救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9(01):83-84.

[4]谢立志.纳洛酮在急性催眠镇静药物中毒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9(27):36-37.

猜你喜欢

急诊抢救
心脏猝死患者急诊抢救措施及意义
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诊抢救及优化方法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效果探讨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探讨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