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包

2019-07-08张胜文

烹调知识 2019年7期
关键词:米面豆包黏性

张胜文

在关东早年农村,每当进了腊月门,到了年关,也就是过大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淘米、轧面、烀豆馅,蒸豆包。即使是现在,人们还延续着这种传统食俗。豆包是一款外用黄米面团内包裹豆馅而蒸熟的一种主食。这里的人们除了称其豆包外,还叫它黄豆包、黏豆包等。但近些年来,有人嫌费事,改用糯米面包豆包,那质量就逊色得多。

豆包,因其非常富有特色,深受大众喜爱,所以早已成为关东传统名食,风靡全国,博得多地人青睐。早年,家家以多淘米,多蒸豆包为荣,象征着生活富裕。现在,虽说主食品种花样繁多,但每到年关,或农忙时节,农家还想或多或少地淘米蒸豆包。可见,传统名食的魅力始终诱人食欲。

要想蒸好豆包并非易事,通常有以下几道主要工序。

一、选料

原料是食品的物质基础,只有原料好,才能保证豆包的质量。选用的皮料,必须是黍子磨成的黄米,也称大黄米。以米色黄,无杂质,黏性大者为佳;选用的馅料,以红小豆(赤豆)为好,也可选用红毛豆,红芸豆,在没有上述几种豆子的情况下,只能选用绿豆。

不论是黄米,还是豆子,最好选用当年出产的,米性质黏,豆香绵口。若用陈米、陈豆,那做出的豆包质量就会差些。

二、轧(打)面

轧(打)面之前,必须将黄米用清水浸泡10余小时,使其内部浸透水分,变得膨胀,改变组织结构,然后另用多量清水淘洗两三遍,捞出倒在能沥水的大盖帘上或大席织篓中,自然沥干水分,装入布袋,置于热炕头上保温。早年,人们是用石头碾子轧面,现在却改用机械打面。这道工序,这不仅关系皮料的色泽,而且还会影响其黏性如何。黄米面的粗细有讲究,一般地说稍细些为好,质黏,相反黏性则会削弱。通常看,粗细度约在100目左右。不论是用碾子轧面,还是用机械打面,都不要轧或打得太靠(这里的“靠”是关东方言土语,指米糁轧或打得过劲),防止黍皮黑渣混于黄米面中而影响成品色泽。

三、发面

发面,即调制面团将其发酵,是制作豆包皮料的技术关键。通常看,发面大致有两种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都各具特色。

方法一,炒面发面法。即将黄米面炒后进行发酵。具体方法是:大锅刷净,烧微火烘干,每次放入适量黄米面,烧小火翻炒,小火不停,翻动不断。请注意,决不能用大火烧锅,防止因没有多余水分作为传热介质而炒煳黄米面的现象。见锅中没有多量气体升腾,并且黄米面有较干的散落状,或略呈饼状时取出。若多量黄米面,则分次炒完,用清水和成较硬的面团,置于大盛器内,封闭,放热炕头发酵后使用。

方法二,对面发面法。即将黄米面中对入适量的苞米面或小米面进行发酵。方法是:锅中烧开水,将玉米面(或小米面)用少量清水稀释后倒入锅中,烧火,搅动,使其成为干面糊状(此程序俗称“打面芡子”),取出,放在大盆中,往里搋干黄米面。发黄米面团一定要硬,并且反复搋面,从盆的一侧用双手搋面,而从另一侧挤出。当面团高出盆边后,扳过来继续搋面,直至将面团搋合,较硬,盖严盆盖,置于热炕头,使其自然发酵后即可使用。

不论是哪种发面方法,因为黄米面与白面的淀粉链不同,所以发酵时间不可过长,程度不可过重,否则就破坏了它的组织结构,改变了它的性质,会出现事与愿违的后果。一般情况下,发面是在头一天晚上,第二天发好后面团没有酸味,不粘手为宜,直接即可使用。切不可像使用发酵白面团一样,另用食碱或小苏打水中和。

四、烀豆馅

将选择好的豆子挑去杂质,用清水淘洗干净,另浸入清水中数小时,捞出放在大锅中,加水量约是豆子的两倍左右。盖锅盖,先大火烧开,用勺子翻动几下锅中的豆子,使其变换位置,受热均匀。盖锅,以小火保持开状20 min,然后用锅底的余火保持微开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焐锅”。约1 h左右看一下豆子成熟情况,再考虑用火力度和时间。一般地说,粒小的红小豆最低要烀2 h,粒大的红芸豆要烀3 h。见豆子烀开花,质地软绵时,用豆杵子杵碎而成为较干状的豆泥。这时,若条件好的人家可以放入一点白糖,不放白糖就出锅,趁热用手攥成直径约2.5 cm的圆球状。

五、成形

成形,就是用皮料将豆馅包制成豆包生坯的工艺过程。方法是:取适量发好的黄米面团,用双手滚团成直径约6~7 cm的长条形,然后横着揪每个湿剂约重80 g左右若干。每次取1个剂子于手掌中拍扁,中间放一匙豆馅,四周用皮料包严,攥实,再团成略长形即为豆包生坯。依法包制成形数十上百个就可以装锅蒸制。

六、蒸制

蒸制,就是利用水蒸气将豆包生坯蒸熟的工艺过程。方法是:大锅中添水,坐上簾子,要求水面与簾子有8~10 cm高距离。若水量太少,则气量不足,减慢豆包的成熟速度,同时也容易烧干锅而导致串烟;若水量太多,则开锅后产生的气泡容易打簾子,水分扑于豆包之上而影响质量。

在蒸豆包前要装好锅。取用温水泡开的干苞米叶(用苏子叶更好,豆包熟后不用扒皮直接食用,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将豆包坯包严(现在居住城镇的人家蒸豆包时簾子上铺屉布,不包苞米叶),有规律,呈圆圈状装满于簾子上。盖严锅,用旺火烧开10~15 min,停火焐一会儿锅,然后烧小火保持开状10 min。前后蒸30~40 min(也可以根据豆包大小自行决定火候和蒸制时间)熟时即可出锅。

豆包特點:色泽金黄泛光,热食黏性粘牙,凉后质艮,非常具有关东黏食特色。

食用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蒸熟直接食用,是否蘸白糖或佐食菜肴自便。二是冻(或凉)后簾透食用。三是油炸后食用。四是油煎后食用。不论是哪种食用方法,其黏性不减,若油炸或油煎后食用,那自然就多了一份油香。

猜你喜欢

米面豆包黏性
志愿者
不爱洗澡的豆包
粮食
年糕
蜘蛛为什么不会粘在自己织的网上
红豆包的故事
煮面不溢锅
输液能降低血液黏性吗?
“粘豆包”应写作“黏豆包”
黏性食物助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