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早耳石复位治疗对BPPV的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

2019-06-24赵洪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
关键词:耳石复发率有效率

赵洪峰

(辽宁瓦房店第二医院,辽宁 大连 116314)

BPPV即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的缩写,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该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内耳前庭病。按其发病原因大致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原发性,由于其致病机制及原因至今不明,故也称之为特发性。继发性,临床上多见的是继发于外伤、术后、药物及梅尼埃病、病毒性迷路炎等。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将头部转到特定位置后出现暂时性的眼震及眩晕[1]。临床报道手法耳石复位对治疗BPPV疗效佳,但不尽人意的是复位后易复发。目前关于其具体疗效及复发情况的文章较少,因此本研究是研究尽早耳石复位治疗对BPPV的疗效及复发的影响,现就该实验详细呈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所有的研究对象均来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就诊的BPPV患者,总共100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39~79岁,平均在(62.6±6.5)岁。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41~80岁,平均在(63.2±8.2)岁。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按照BPPV出现眩晕症状时至接受耳石复位治疗这一时间段的长短,划分为早晚期。(<12 h为早期)。纳入对照组的患者选用晚期复位者。实验组选用早期复位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致病原因、复位方法及基础药物治疗等均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具体复位方法:对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取坐位,头转向患侧约45°,迅速后仰,头与水平面呈10°~30°使耳石落到中部后半规管内,待眼震消失30 s后,继续向健侧转头约90°,再待眼震消失30 s后,继续转头90°,使耳石过总脚,最后坐立,头向前倾斜约20°,让耳石落至椭圆囊内。维持1 min后,开始下一步治疗。②对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取平卧位,头转向健侧约90°,之后整个身体反转180°,头部随之转动约90°,鼻向下,继续翻转,至患侧侧卧,之后坐立,维持1 min后,开始下一步治疗。复位后避免头部过多、过猛的活动;比如过度抬头、低头及摇头等动作。

1.3 观察标准:本次研究采用Parnes等[2]提出的疗效标准治愈:经治疗,眩晕症状未曾再次出现,复查Dix-Hallpike试验(-);好转:经治疗,仍有眩晕发作,但较治疗前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眼震时间缩短;无效:经治疗,仍有眩晕发作,且发作次数不曾减少。眩晕复发指:经治疗后,再次出现因头部或身体处于某一特殊姿势而眩晕发作。临床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各组所得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选用SPSS20.0软件进行。定量资料则选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看为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患者,治愈3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有效率94.00%。对照组患者,治愈28例,好转11例,无效11例。有效率78.00%。针对两组数据性质,统计学方法选用卡方检验,经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χ2=5.31,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对比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总共有效47例,复发3例,复发率6.38%。对照组患者,总共有效39例,复发10例,复发率25.64%。针对两组数据性质,统计学方法选用卡方检验,经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χ2=6.37,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对比

3 讨 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按其发病原因大致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原发性,占总数的50%~70%,由于其致病机制及原因至今不明,故也称之为特发性。继发性,临床上多见的是继发于外伤、术后、药物及梅尼埃病、病毒性迷路炎等。目前关于BPPV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壶腹嵴顶结石学说和半规管结石学说;当今学术界大都认为管结石可能更为多见。BPPV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其临床表现眩晕特别严重,一旦发作可导致一系列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学习及工作。因此对于BPPV的治疗及降低其复发率是迫在眉睫的。

手法耳石复位做为治疗BPPV的方法之一,其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安全性高,且疗效佳。据报道[1]其一次性治愈率在60%。临床上大多数BPPV患者采用手法耳石复位得到了很好的疗效[3]。但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得到治愈的患者再次复发。有文献指出复位后复发率10%~30%。BPPV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于复发的BPPV患者,尽早的再次行耳石复位仍然有效。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相比。尽早的耳石复位,可以早期减轻患者症状(尤其对于反复多次发作者,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恐慌焦虑等情绪改变,因此而导致进一步的躯体症状。)从而使患者早期投入到工作及学习中。在该实验中,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4.00%。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8.00%。针对两组数据性质,统计学方法选用卡方检验,经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χ2=5.31,P<0.05)。表明早期耳石复位较晚期耳石复位效果好,该方法更占优势。在该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眩晕复发率6.38%。对照组患者,眩晕复发率25.64%。针对两组数据性质,统计学方法选用卡方检验,经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χ2=6.37,P<0.05_),可以看出早期复位较晚期复位眩晕复发率低。总的来说,结合本研究及之前学者的众多研究,大都研究均认为,在12 h内行耳石复位者有较好的效果,且有较低的复发率。因此该方法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猜你喜欢

耳石复发率有效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你了解耳石症吗
很有效率
耳石不是“耳屎”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