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合璧,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

2019-06-11陈榕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西合璧艺术歌曲

陈榕

【摘要】艺术歌曲是在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一种音乐形式。黄自先生早期赴美留学,接受了系统全面的西方近现代作曲理论学习。回国后黄自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音乐的发展,把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与富有民族色彩的中国音乐融合,创作出了以《玫瑰三愿》为典例的,中西合璧、民族特色与艺术价值兼容的中国艺术歌曲。本文从《玫瑰三愿》的民族元素及西方元素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演唱家对《玫瑰三愿》的个性化创新诠释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能给后来的学习演唱者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艺术歌曲;中西合璧;创新诠释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歌曲概述

艺术歌曲是在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一种音乐形式。歌词大多采用一些著名诗歌,有着较强的抒情性,歌词内容主要以表现人们内心的情绪及感受为主。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与作曲技法都较为高超,因而有着极高的艺术性。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多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本身就是一首优秀的钢琴独奏作品,在艺术歌曲中不仅起着和声衬托的作用,还通过运用各种作曲手法把钢琴伴奏与人声演唱完美融合,共同塑造整体的音乐形象。

二、《玫瑰三愿》作者黄自先生

黄自先生早期赴美留学,接受了系统全面的西方近现代作曲理论学习。回国后黄自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音乐的发展,把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与富有民族色彩的中国音乐融合,创作出了民族特色与艺术价值兼容的中国艺术歌曲。这些用西方音乐技法创作出来的歌曲和中国传统的音乐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又融合了中国音乐的民族性,有着强烈的民族色彩。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玫瑰三愿》就是其中代表。《玫瑰三愿》歌曲旋律流畅优美,具有黄自先生强烈的个人风格特点,歌词雅致细腻。《玫瑰三愿》一直到现在都依然深受演唱家和观众喜爱,很多演唱家在音乐会及大型声乐比赛都把它作为保留曲目演唱。

本文将从《玫瑰三愿》的民族元素及西方元素进行分析,还会对不同演唱家对《玫瑰三愿》的不同诠释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能给后来的学习演唱者提供一些帮助。

三、《玫瑰三愿》的民族元素分析

《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6月。1932年的中国正值动荡时期。当时在国立音专就职的龙七先生在校园里看到被风雨吹落满地凋零的玫瑰,联想到支离破碎的祖国,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现代诗词运用了中国传统古诗词中常用的“拟人”及“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把玫瑰花比拟为一位年轻女子,从玫瑰花的角度诉说了自己的三个心愿。龙七先生还认为“歌词仍应注意韵律”,借鉴了中国诗词的格律,展现了中国诗词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玫瑰三愿》的创作主要运用了西方作曲的创作技法,但又在很多地方加入了一些中国民族音乐素材,例如在和声旋律的写作中加入了很多二度音程。二度音程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常用音程,这些巧妙的构思让和声旋律里的中西方文化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

四、《玫瑰三愿》的西方元素分析

《玫瑰三愿》是兩段式结构,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的和声走向为“Ⅳ7—Ⅱ—T7—S—K46—T46—V”,遵循了西方传统的和声功能逻辑。作曲家还在和声中运用了很多七和弦,给歌曲带来一种朦胧忧郁的色彩。第二乐句对第一乐句的动机进行了模仿、变化和发展,呼应了歌词。虽然两个乐句中的歌词和旋律节奏是一样的,但是动机的发展让歌曲的情绪有了推动变化。第二乐句的终止采用了“T—S—D—T”的经典的完全终止式,让歌曲紧张的情绪逐渐走向平静。

第二乐段的旋律采用的模进的发展手法,把歌曲的旋律和情绪层层推进,也是再一次呼应了歌词的排比“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多情的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第二段的前两个乐句以“T—Ⅵ—Ⅱ—V7—T”的模式进行,把旋律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

第三个乐句是全曲的高潮,也是情绪的一个宣泄。作曲家用Ⅲ7—Ⅵ和弦的进行,使听觉上有一种短暂的离调感,感情再也无法压抑,然而结束音落在减七和弦上,又使整个情绪在激动之中又平添了一丝忧郁。最后歌曲的结束句和声使用了“T—V—T”的结构,回到了主调E大调上。

五、中西合璧,《玫瑰三愿》的个性化创新演唱处理分析

《玫瑰三愿》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很多歌唱家都演唱过。笔者在众多的演唱版本里选择了廖昌永和曹秀美两位歌唱家演唱的两个版本进行比较研究。廖昌永是中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廖昌永在他的个人演唱专辑《中国艺术歌曲精选(一)》里,收录了这首《玫瑰三愿》。曹秀美出生于韩国汉城,被誉为“亚洲第一花腔女高音”。在一次上海音乐会上演唱了《玫瑰三愿》,她优美的歌声,纯熟的技巧以及对歌曲风格精准的把握,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歌曲的第一个乐段“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廖昌永用隐隐的叹息语气唱出,表现了内心的纠结和迷离。曹秀美演唱的速度较廖昌永更慢一些,音量情绪起伏也较之更大。在演唱到第一个“烂开”这个词时运用气息把音量有克制的拉大,到“在”字的时候又转弱。演唱到第二个“烂开”时做了一个轻声高位置和延长的处理。

第二乐段“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廖昌永在演唱第一个愿望时是含蓄的,第二个愿望是恳切的,情绪推动到第三个愿望的时候再也无法压抑,“红颜常好”几个长音重音,表达了内心无法克制的情感。旋律下行到“凋谢”的时候音量稍微减弱。最后一句渐慢渐弱的“好叫我留住芳华”宛如一声轻叹。曹秀美和廖昌永的演唱处理稍有不同,曹秀美演唱第一愿时候的感情是激动难以压抑的,仿佛正在遭受风雨的吹打折磨一般。第二愿的“爱我”用了极弱的声音进行演唱,唱出了心中的柔肠百转与无奈。第三愿急切凄怆,情绪到达最高点。最后一句“不凋谢”渐慢渐弱,仿佛带着无尽凄婉的恳求渐渐远去。

两位歌唱家的演绎稍有不同,各有千秋。廖昌永的《玫瑰三愿》感情表达得较深沉含蓄,而曹秀美的《玫瑰三愿》则显得更柔美哀怨。

六、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之路

如今距离第一首中国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诞生以来已经快近百年了,这段时间中国艺术歌曲无论是从创作技法、理论研究以及歌唱表演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传播再次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专业音乐的学习者和演唱者的我们也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喜欢上中国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是西方严谨创作技法和中国文化特色的完美融合,其中的民族元素可以提高群众的接受度,更有效地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

作曲家们可以挖掘更多的传统民族和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并运用到中国艺术歌曲中。演唱者在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除了要注意声乐技巧的运用之外,还应该更细致地把握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及处理。

参考文献

[1]曾大兴.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岳李.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轨迹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中西合璧艺术歌曲
试论常沙娜先生的艺术设计思想
艺术歌曲写作初探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浅析郎世宁及其“新体”绘画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