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情况分析
2019-06-11王建英
王建英
【摘 要】 目的:研究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肌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所占比重分别为2.0%、2.0%、6.0%、20.0%、40.0%、30.0%,对照组治疗后0~Ⅴ级分别占10.0%、16.0%、26.0%、16.0%、22.0%、10.0%,观察组0、Ⅱ级比重均低于对照组,Ⅳ级、Ⅴ级比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更明显地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生物反馈;盆底肌
妊娠以及分娩都会明显损伤机体,部分产妇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如果出现的盆底损伤未能得到及时的修复以及调整,则会有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产后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1-2]。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本研究主要分析生物反馈治疗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临床治疗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年龄平均(32.28±5.36)岁,年龄为28~45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2例,阴道分娩38例;对照组50例,年龄平均(32.59±5.14)岁,年龄28~44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1例,阴道分娩3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在产后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将合适重量的圆椎置于患者阴道中,保持圆椎尖头向下,使圆椎有滑出阴道的倾向。这种失去圆椎的感觉相当于给患者提供了感觉反馈,使患者围绕圆椎体收缩盆底肌使圆椎始终保持在阴道中。在患者耐受情况下慢慢加重圆椎的重量,使静息肌肉强度得到增强。每天指导患者进行2次练习,每次持续10min,持续进行3个月的锻炼。
观察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1)给予患者会阴-腹部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指导患者跟随模块练习,使患者在直立位状态下会阴-腹部可以协调收缩。2)给予患者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指导患者跟着模块练习,指导患者咳嗽时保持盆底肌肉收缩,使患者咳嗽时,或者腹压增加时收缩盆底肌肉不会有漏尿表现。3)给予患者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模块,指导患者跟随模块进行训练,以使患者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得到增强。4)给予患者尿急情况下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指导患者跟随模块一起训练,使患者形成尿急情况下的憋尿反射。5)给予患者在上下楼梯、抱小孩、搬东西时不同场景下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指导患者跟着模块进行练习,使患者在不同场景下盆底肌都可以保持收缩状态,不会有漏尿表现。
1.3 观察指标
盆底肌力评价:治疗前、后通过盆底肌康复治疗仪检测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分为0~Ⅴ级,0级为无收缩,Ⅴ级为强力收缩。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检验χ2,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0级有10例,占20.0%,Ⅰ级有20例,占40.0%,Ⅱ级有15例,占30.0%,Ⅲ级有5例,占10.0%,Ⅳ级有0例,占0.0%,Ⅴ级有0例,占0.0%;对照组治疗前0~Ⅴ级分别为9例、18例、16例、7例、0例、0例,分别占18.0%、36.0%、32.0%、14.0%、0.0%、0.0%。观察组治疗后0级有1例,占2.0%,Ⅰ级有1例,占2.0%,Ⅱ级有3例,占6.0%,Ⅲ级有10例,占20.0%,Ⅳ级有20例,占40.0%,Ⅴ级有15例,占30.0%;对照组治疗后0~Ⅴ级分别为5例、8例、13例、8例、11例、5例,分别占10.0%、16.0%、26.0%、16.0%、22.0%、10.0%。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盆底肌力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所占比重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0级、Ⅰ级、Ⅱ级比重均低于对照组,Ⅳ级、Ⅴ级比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比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具体是指患者在大笑、喷嚏、咳嗽等情况下腹压增加导致不自主溢尿,另外患者还会有尿动力异常、盆底肌力异常表现[3]。所以临床针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重在改善尿动力学以及盆底肌力。常规的方法是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虽然有一定效果,不过对盆底肌力改善质量不佳,所以临床注重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4-5]。生物反馈是指一个过程,指导患者通过反馈信息的利用,对自身躯体功能进行合理的控制、调节,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能够训练患者更好地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减少盆底肌不协调运动表现[6]。
本研究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生物反馈治疗,这一方法经对患者肌肉功能状态进行检测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训练患者在不同场景下的生物反馈训练,使患者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良好控制盆底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所占比重分别为2.0%、2.0%、6.0%、20.0%、40.0%、30.0%,对照组治疗后0~Ⅴ级分别占10.0%、16.0%、26.0%、16.0%、22.0%、10.0%,观察组0、Ⅱ级比重均低于对照组,Ⅳ级、Ⅴ级比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对于盆底肌肌力改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宏,薛紫怡,李梦梦,等.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2):320-324.
[2] 彭信刊,张燕萍,黄荣芳,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非产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1):97-100.
[3] 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等.生物反饋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5):557-560.
[4] 周云,程建云,张莉,等.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康复锻炼方案在不同类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02):285-287.
[5] 刘苑文,李建梅,何璇.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Kegel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5):52-54.
[6] 岳明霞.盆底肌肉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