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已婚妇女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作用

2019-06-11闫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筛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闫伟

【摘 要】 目的:思考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已婚妇女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作用。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313例已婚妇女,借助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执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以便可评价其健康前后筛查接受度、患病率情况。结果:教育后,已婚妇女早期宫颈癌筛查接受度为99.64%,且患病率为1.80%。结论:针对已婚妇女,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在提高其早期宫颈癌筛查接受度的同时,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已婚妇女;早期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作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仅次于子宫癌。相关数据统计,宫颈癌年均增长幅度为13.2万人次,占总患病群体的33%,而其更是以高致死率的特點,成为危及女性生命安全的关键。同时,因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宫颈癌呈现年轻化趋势,而在子宫颈结构特殊的情况下,可通过触诊、观察、取材等方式,对宫颈癌予以筛查。但是,由于国内已婚妇女认知水平低下,使之在未掌握宫颈癌进展的同时,未执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等工作,引起不良事件[1]。对此,笔者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313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思考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已婚妇女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作用。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313例已婚妇女,年龄20~60岁,平均为(39.6±9.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20例、初中2420例、高中4300例、大专及以上9273例。排除标准:妊娠期女性;月经期女性;子宫切除史女性;盆腔放射治疗史女性;近期执行宫颈癌筛查女性。

1.2 方法

1)讲解法:讲解法是目前相对正规、古老的教育方法,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使已婚妇女能够对宫颈癌相关知识予以认知,以此提高早期筛查的接受度。即借助思维方式的调动,于某种程度上改变其思想观念、认知态度,再以提问的形式,提高其参与度,以此起到健康教育的目的[2]。

2)个体/集中指导:融合床边演示、患者咨询的手段,对已婚妇女予以“一对一”护理干预,再依据其个体间的差别,采取个体化施教操作。而在集中指导中,则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统一的情况下,施行群体间集中咨询、指导等教育方式,具有较高的教育效率[3]。

3)大众传播:若要更好起到宫颈癌健康教育的目的,则可借助教育工具的使用,起到相应的传播和教育效果。例如:制定宣传手册、黑板报、PPT和电视宣传等,个别情况下还可通过健康知识卡片的设定,向已婚妇女予以分发,以便更好起到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教育的效果。

4)模仿教育:以他们的学习倾向进行学习和模仿,若其行为习惯良好,则可做好相应的培养工作,便于将其制定为健康行为的准则,例如下床活动、戒烟、饮食习惯、咳嗽等[4]。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对本文数据加以汇总,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P<0.05时各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接受度

健康教育后,已婚妇女早期宫颈癌筛查接受度明显高于教育前,即99.64%>81.33%,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病率

17313例已婚妇女中,311例患有宫颈癌,即患病率为1.80%。

3 讨论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代表,原位癌多集中在30~35岁群体,而浸润癌则多见于45~55岁女性,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该病呈现年轻化的状态,早期筛查则成为宫颈癌把控的重点,以便可从根源层面上控制其患病率、死亡率。同时,在诱病因素思考中,可知病毒感染、性行为/分娩次数、生物学因素、其他因素均是导致该病的关键。即病毒感染,多为高危型HPV感染,约占90%;性行为/分娩次数,性伴侣多、初次性生活或初产低于16岁、多孕多产等因素均和宫颈癌呈正相关;生物学因素,多见病原体感染,例如滴虫、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其他因素,例如个人卫生条件差、吸烟、营养不良等[5]。若妇女存在以下症状,则可鉴别其是否表现为宫颈癌,例如性生活后出血,约70%~80%宫颈癌患者均存在此现象;宫颈糜烂,且表现为久治不愈;接触出血,多为性生活后出血或内诊子宫出血;白带混血等。

除此之外,若宫颈癌处于早期,其症状、体征表现不明显,且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存在相似性,而随着疾病的逐步进展,则存在以下表现:1)症状表现:阴道流血,由接触性出血逐步进展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泄液,液体多为血性、白色状,个别情况下为稀薄米泔状/水样状,伴有腥臭,晚期则因癌组织坏死引起脓性、恶臭性白带;晚期症状,尿频/尿急、下肢肿痛,极个别患者则为输尿管梗阻、尿毒症、肾盂积水等。2)体征表现:原位癌、浸润癌病灶难以用肉眼观察,可通过双合诊/三合诊等方式,鉴别宫颈组织是否增厚、结节状和硬质组织等。3)病理类型:包含鳞癌、腺癌、腺鳞癌。即鳞癌,依据组织学原理,可化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鳞癌、未分化小细胞;腺癌,约占宫颈癌总患病的15%~20%,包含黏液腺癌、恶性腺瘤;腺鳞癌,约占宫颈癌总患病的3%~5%,而癌组织则是由鳞癌、腺癌构成。由此可见,宫颈癌早期筛查工作尤为必要。原因为:宫颈癌变进展期约为10年,有效的宫颈细胞学检查,能够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前提下,预防宫颈癌患病率,以此起到疾病死亡率控制的目的[6]。

由本文可知,健康教育前,已婚妇女早期宫颈癌筛查接受度为81.33%;健康教育后,已婚妇女早期宫颈癌筛查接受度为99.64%。各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17313例已婚妇女中,311例患有宫颈癌,即患病率为1.80%。

综上所述,针对已婚妇女,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在提高其早期宫颈癌筛查接受度的同时,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治疗,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玲,席云,刘霞.护理干预对患者宫颈癌早期筛查认知行为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02):222-223.

[2] 张淑艳.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8):163.

[3] 李芬.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早期筛查认知行为的改善效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03):441-442.

[4] 胡静.健康教育对未婚女性宫颈癌认知影响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04):69-70.

[5] 袁绍梅.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健康教育及预防的干预意义[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2):79-80.

[6] 刘建玲.对宫颈癌早期筛查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69.

猜你喜欢

筛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你所不知的宫颈癌筛查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