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
2019-06-11钟秋娣
钟秋娣
【摘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中的带领者,在班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探讨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措施及建议;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 管理方式传统单一
虽然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某些陈旧观念在教师和家长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对于小学班级的管理依然沿袭以往的单一模式。体现在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一味地强调课堂纪律。究其原因,是班主任站在主观的角度为简化管理和树立自己的威信,以“一言堂”的形式管理学生,让学生绝对服从,忽略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久而久之,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听话与否和成绩好坏成为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但这样的模式沉闷刻板,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没有与学生取得交流,在无形中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没有主动思考意识,这种呆板的管理方式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师不能用成人的行为模式去要求小学生,太过严格的管制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潜能和思维发展。学生的天性被压制,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对教师敞开心扉,从心底信服教师,更加不利于班级的管理。
(二)班主任忽略边缘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有自己的个性。但按照我们当前的教育思维习惯,班级中总是考试分数靠前的学生才会得到教师较大的关注,民主管理的理念没有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去。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部分内向、不善于表现的学生会由于默默无闻而被教师、被同学忽视,越来越边缘化,最终更加没有自信。特别是一些特殊学生,比如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是班主任应该关注的对象。这些学生可能在智力水平、思维能力上与正常学生无异甚至有较大潜力,但由于家庭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和精力将心思花在学习上,所以成为学习上的后进生。班主任由于存在畏难情绪,将这部分学生看成班级管理的负担,忽略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工作的建议
(一)重视德育工作
为塑造小学生的性格习惯和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该对小学德育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班主任应该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协调好文化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关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尊重老师、谦让他人的优秀品质。对于品德上表现优秀的、经常帮助同学的学生,教师应该予以表扬,让学生以其为榜样。此外,班主任应该重视班风建设。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班主任应当让学生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选择班级格言、班服、班歌和建立班级制度等,加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规范言行、提高道德修养。
(二)疏导教育代替“一言堂”教育
“一言堂”的班级管理模式虽然会达到让学生在学校听话的效果,但并不能让学生完全从内心接受,并且不能保证学生在学校之外依然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班主任应用疏导教育来使学生养成习惯,而不是强制执行规章制度。班主任可以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常规训练。比如在学生写作业时,不断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在学生站起来发言时,提醒学生站立端正、吐字清楚。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坚持这些良好习惯。在要求学生养成这些习惯时应考虑小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能采用强硬的态度,而要用鼓励与表扬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那些习惯是良好的,是值得学习的,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并帮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让学生相互学习,形成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充分发挥榜样效应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对一切事物的概念很陌生,更不知道面对事情应当如何处理,因此很容易模仿他人的做法。教师应当有效利用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鼓励学生模仿榜样。如前文所说,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在学生之间树立榜样,让学生相互学习。
此外,班主任还应意识到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提高本身的品德修养水平,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行为端正,在上课时举止大方、态度端正。言而有信,对于做出的承诺负责到底。教师还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不断深入研究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种敬业的态度能深刻地感染学生,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以历史名人或道德模范为例子,让学生详细地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黑板报的方式对学生宣传名人事迹,或在开班会时通过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方式,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这些名人,学习其身上优秀的道德品质。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名人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馆等,让学生对具体事迹有切身体会,并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优良品质。
(四)积极与学生交流
班主任应该改变以往的师生相处模式,放下教师的架子,在课下与学生积极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学生的不同性格,以朋友的模式相处。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仅能以学生为本,真正關爱学生,为学生考虑,还能为之后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展开打下基础。班主任应当意识到德育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更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班主任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在心理方面、情感方面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对其展开谈话,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比如,某个平常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优秀并且在课间很活跃的学生突然在某些天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疏于与同学交流,教师应该及时对其开展谈话,问询其状态改变的原因,态度不能太过严肃或恶劣,要以朋友的身份关切这位学生,学生就会对教师放下戒备,并对教师倾诉,然后教师再亲切地对其进行开导。
(五)重视班级活动的作用
班级是学生学习与人际交往的重要单位,班主任应当让学生意识到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有趣的班级活动,比如合唱比赛、运动会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分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此外,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十分有用。班主任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趣味横生的形式能让每个学生乐于表现,积极参加。通过这种切身体会的方式,学生能受到感染和良好的影响。
三、总结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方面的责任重于泰山。班主任除了应该首先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建设,为学生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模范之外,还应该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观念,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思考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现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敏.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
[2]柳雁.谈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才智,2018(20).
[3]张继红.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中华少年,2018(11).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