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初探

2019-06-11卢清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语文教学小学

卢清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小学语文教育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融合渗透经典文化。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而书法教学是在写字教学基础上的提升,所以将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不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书法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书法,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着深远和重大的影响。随着十八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自信”这一理念的提出,教育部门更加重视书法教育这一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书法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书法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我对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的融合进行了探究实践。

一、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一)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书法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书法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发展过程中浸润着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神韵。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书法艺术,守护书法艺术,为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自豪,并从小立志把我们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作为在校学生,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也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许多书法家字如其人,作品充满忠贞的气节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书法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爱国主义。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书法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上,出现了不少书法大师。他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王羲之,笔力雄浑刚劲、雍容大气的颜真卿,气势磅礴、豪情四溢的毛泽东,语文教学中经常可见此类大家的文学作品,配以书法作品来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书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格

练习书法是提高心理素质、规范行为习惯的好办法。练字时要求姿势端正,平心静气,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耐心与毅力。每节语文课,拿出几分钟让学生专心写字,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心正笔正,宁静致远的内在品质。

(四)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书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现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精神。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都是个性化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文章和字体也都有其独特性。学生的审美角度不同,书写技能的高低,产生不同的书法效果。在键盘输入的时代,提倡用个性化的书写学生的文学作品,将是一种双重的艺术创作,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的目标设定

(一)从培养民族文化传承者的角度设定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的目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世代延续的客观载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汉字,汉字记录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件大事迹,也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并不断演化凝练而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艺术,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向学生传授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时,要本着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确立教学目标。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向引导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的目标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优美的字体和快速的书写都将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获得竞争的优势。同时,大量的书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对文章和学习的理解能力,良好的坐姿也会排除其他事件对学习的干扰。所以,教育部下发的语文教学目标中明确说明了对写字效果、写字习惯和兴趣的要求,要求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书写技能、书写习惯的引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从把握学科间内在有机联系的思路整合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的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文多有美字相伴。如《兰亭序》,作者通过记录那个时代名士雅聚,见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生命的认识,这种潇洒与豁达凭借王羲之行云流水的书写跃然纸上,临帖《兰亭序》,由字到文的欣赏,将享受到由视觉到心灵的盛宴。再比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引入毛泽东酣畅淋漓的草书作品,学生将更直观地体会毛泽东的豪放性格和革命豪情。把握这两种教学间的内在联系,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的目标设立要深挖教材,找出二者契合点,制定出二者浑然一体的教学目标。

(四)从“感悟传统文化美,激发传统文化爱”的角度扩展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的目标

书法教学中,欣赏历代名家手迹、墨宝,可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仰慕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深入探求的欲望。奇诗美文,融合飘洒俊逸或典雅庄重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如入宝山流连忘返。学生对美的追求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再者,书抄百遍,其义自见。专心书写练字,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想象力。用娴熟的书法抄写名言警句,美文典籍,边写边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心中油然而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开展语文教学与书法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经验

首先,在学校层面,学校要有品位和气质。学校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与硬件支持,来构建儒雅的书香环境,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比如校名的设计,校风校训的题写,教室、走廊、宣传栏的师生书法作品展示,在大厅、楼梯、食堂、盥洗室等每一处可开发的地方装饰书写优美的格言、警句、经典诗词等,让整个校园呈现底蕴深厚、翰墨飘香的文化氛围。学校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文学书法交流社区和素材库等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定期聘请专家学者进校园讲座指导,经常组织与文学书法相关的活动,奖励和宣传优秀师生作品,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教师层面,教师应该有激情和积淀。教师不仅是冷静的指导者,更要做热情的参与者。教师首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语言文字,热爱我们的傳统文化,要认真钻研书法和文学,有一定的书法基础和文学修养。教师的语言和板书都是学生的典范,不可言语鄙陋,不可做书法的门外汉。教师应该加强学习,练好基本功,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教师首先提升了自己,才有能力言传身教学生。

再者,在学生层面,学生要有积累和习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接纳书法教学。小学语文本来就是从教学生识字写字开始的,在教授写字技法的同时,向学生讲解中国字为什么是方块字,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讲述有趣的书法小故事,传递书法家优良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接受之后,开始积累练习。每节语文课都有写字时间,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练字时间,由低年段写生字到中年段抄写古诗名句到高年段创作座右铭等,形成习惯,让书法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书法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开发融合。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语文教学小学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小学书法教学中几点困难及解决方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