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批注,点亮初中语文课堂

2019-06-11翟志武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翟志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批注,可以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思想意蕴,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形成良性学习习惯。教师可以立足于教材内容,让学生模仿批注参考、掌握批注方法、开展批注讨论、养成批注习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批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批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边阅读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阅读见解的感性阅读方式,恢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动力。同时,批注式阅读,可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兼具了理性的思辨、多元的评论等作用,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语文阅读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综合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发挥批注教学的优势,运用批注阅读,点亮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批注参考,认识批注阅读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批注教学法,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生缺乏批注经验,一开始接触批注阅读,往往不能找到合理的落脚点,也不能进行理性而全面的批注,最终影响了批注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优秀的批注参考,让学生认识批注阅读的作用,使学生对批注阅读有所感悟,主动结合自身知识经验进行批注模仿,在反复模仿中增长批注经验。

例如,在《荷叶·母亲》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如此展示批注参考:(1)勾画出表示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比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借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2)分析文章艺术意象。勾画出文中表示比喻意象的内容。比如,文章把作者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这种艺术意象生动形象,运用“连荷叶也会自动保护自己的荷花”这句话,展示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之情。(3)进行词汇分析。什么是“心中的雨”?你认为心灵会下雨吗?引导学生认识心中的雨暗指人生的风雨之路和坎坷磨炼,理解母亲保护子女度过磨难的保护者身份,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感情。通过上述批注参考,让学生了解批注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不断积累批注经验。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一开始就掌握批注学习方法,这造成了学习障碍。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批注参考,指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点拨学生有序开展批注学习,从而为学生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当学生认识了批注参考内容之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批注方法,让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开展批注阅读。目前,常用的批注方法有补充式批注、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等,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选择一个合理的批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批注方法,让学生在积累批注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批注能力,为学生今后阅读理解和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方法准备。

例如,在《植树的牧羊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感想式批注。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牧羊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将土丘变成绿洲的事迹,需要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思想感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对比,在文章旁白处写下自身感悟。比如,一个学生在文章结尾写下了这样的批注:“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磨难,如何有今天的绿洲?牧羊人能够取得惊人成就,就是因为他经受住了恶劣环境的考验,也忍受了孤独寂寞的考验。现在正值冬季,我所处的环境肯定比牧羊人所处的环境优越百倍,但是我却存在懒惰意识,这是不可取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收获一番成绩。”这些批注显示了学生用心进行了联想阅读,从而提升了学生批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批注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中心,还可以帮助他们塑造一个敏感的思维,如果坚持读下去,相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思、所想、所悟、所得,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批注能力。

三、批注讨论,指点学生多元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批注式教学方法,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认同他们的多元阅读体验。现如今,初中生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各种社会思想不断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面对阅读素材,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感悟。此时,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批注体验,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进行多元阅读理解,促使学生增强阅读评价能力。

例如,在《我的母亲》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批注,并让学生立足矛盾之处,进行讨论交流。比如,一个学生对“母亲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这句话进行了否定评价,认为体罚孩子,尤其是罚跪完全不能体现出母亲对作者的爱。此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认同了这个学生的意见,也有一少部分学生持反对意见,认为母亲是“爱之深责之切”,更加展现了母爱。然后,教师从如今的人本教育理论、当时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理论两种教育观念出发,对两种观念进行了总结,让学生从时代背景、社会风气等角度认识文本,促使学生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进行了深入思考之后,往往会对阅读文本产生不一样的见解,这显示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面对不同声音,教师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批注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四、勤练多思,培养学生批注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批注教学法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批注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勤练多思,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文章内容。在培养学生批注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多写下自身感悟,眼手脑并用,与文本进行对话,和文本一起呼吸,主动思考文本的思想情感、哲理意味和深厚意蘊,在思考中获得深层次感悟,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例如,在《最苦与最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红蓝双色水笔,勾画出文中关于最苦、最乐的句子,并写下自身感悟。通过双色批注,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作者有关最苦与最乐的思考,让学生直观认识作者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批注的积极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批注习惯具有促进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从文章中所体现的最苦、最乐意象入手,引导学生从最苦、最乐方面理解人生责任,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应当对国家、社会、家庭和自身尽责,如此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最后,针对责任这个话题,进行生活化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现实意义。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父母的责任、老师的责任、警察的责任、军人的责任和公民的责任等角度出发,运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认识到责任的积极作用,理解只有每一个人尽职尽责,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主动承担自身责任。通过“双色批注→批注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的流程,引导学生意识到批注的促进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批注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批注习惯,让学生借助批注直击文本内涵,思考文本思想,感悟文本哲理,获得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将文本内容内化为自身行为,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批注教学法,可以让语文教学变得更为简单易懂,不但可以深化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认识到批注教学的积极意义,为学生展示批注参考,引导学生掌握批注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批注讨论,带领学生养成批注习惯,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阅读感悟,点亮初中语文课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雪山.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J].名师在线,2018(15).

[2]江开龙.批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8(1).

[3]卢祖良.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