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9-06-08王典典刘志峰

丝路视野 2019年8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提升策略高职院校

王典典 刘志峰

摘 要: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评价维度。提升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进而实现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的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提升科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多种策略举措的共同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科研能力 提升策略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要求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同时具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广博的通用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较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更多体现在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改造、升级和创新等方面。这种要求将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越来越明显。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业务能力的组成部分,科研能力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就显得尤为紧迫。

一、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现状的总体态势

科研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师对相关领域学术问题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通过对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开展的课题研究、开发的专利数量和主持的精品课程,可以了解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总体现状。

(一)科研论文水平不高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学术数据库,可以发现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的发文量逐年增加,一方面反映出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然而,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水平的提升。通过研究北大公布的高等教育类、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发现发文的作者也并非全部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本科院校教师的占比也比较高。特别是在一些被高等教育界公认为的高级别期刊上,例如《教育研究卜》《中国高教研究》等,来自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论文更是少之又少。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主要集中在《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和《中国成人教育》等杂志上。

(二)科研课题级别偏低

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关乎国计民生技术领域研发上屡创佳绩,不断从科研大国向科研强国迈进。较之本科院校,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课题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国家级课题数量不多。有的高职院校尚未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等高级别课题上实现突破;二是省部级课题数量不多。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在国家部委发布的课题和省级社科基金课题、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立项数量上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三是学会协会类课题较多。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热衷于申报国家级、省市级职业教育学会的课题,对于市级社科发展、教育规划等方面的课题也比较青睐。

(三)学术专著成果较少

开展高级别科研课题的研究,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师撰写高水平科研论文、高质量学术专著成果的重要抓手。由于缺少高级别科研课题的支撑,加上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对有限,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没有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习惯于撰写一般性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大多刊发在省级期刊上。尽管不排除高职院校教师聚焦于某个研究方向形成多篇论文成果,但是由于缺乏对论文成果之间关系的理论梳理,没有从整体上构架起理论体系,由此便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学术专著成果。从某种意义上,学术专著成果能够反映和体现出高职院校教师对某个理论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研究深度。

(四)成果获奖数量不多

科研成果获奖是科研成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完成高质量的科研论文、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和高水平的专著成果,通常需要一个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实力明显、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特别是研究任务繁重的课题项目,更离不开科研团队的合力推进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发挥。当前,省部级的科研成果奖主要有国务院相关部委组织的成果评选和省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成果评选。由于缺少高质量的科研论文、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和高水平的专著成果,高职院校教师很难在省部级的科研成果奖评选中脱颖而出,加上现有的成果评选体系偏重于理论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偏少的问题。此外,高职院校教师拥有的专利数量也不尽如人意,同样存在数量不多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不足的归因分析

面对上述科研总体现状,应该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从中梳理出关键因素,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供依据。

(一)科研意识模糊淡薄

我国高职院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因此科研工作底子比较薄。教师的思维、习惯不能及时转变,加上教师培训力度不强、措施不到位,由此出现科研意识模糊淡薄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成立专门的科研处或高职教育研究所,有的将科研部门挂靠到教务处或者督导室。即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高职院校中设置科研处比例也低于50%,而民办高职院校设立科研处的比例則不足20%。处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的高职院校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状态也便不言而喻。专门科研机构的缺失往往伴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由此会影响到科研氛围的积极营造和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意识的正确树立。

(二)科研能力整体偏弱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难度较大、在省部级科研成果评选中优势不明显等是不争的客观事实。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整体偏弱是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与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格局极不对应。对于多数高职院校教师而言,一方面是省级课题规格高、管理严、立项难、投入精力大;另一方面是市级课题竞争小、立项易、结项快,这种情况会使得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选择级别较低的课题。如果不改变这种格局,长此以往极易会造成高职院校教师游离于国家级、省级课题之外,不能够有效把握和适应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的发展态势。同时,高职院校教师主持课题能力会停留在低层次水平。

(三)科研团队建设不足

从学术论文层面来看,高职院校教师研究主题繁杂、方向零乱,相互之间的科研协作、配合不充分,以至于论文存在交叉性和重复性。从科研课题层面来看,课题选题要么太小,成果的覆盖面偏窄;要么太大,成果的理论支撑点偏少,这些基础性问题交织并存,始终困扰着高职院校教师,亟待得到合理解决。因此,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高职院校面临青年教师比例多的问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普遍不高,多为讲师职称,在省部级课题申报中竞争优势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年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和热情度,使得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得不到应有的建设。所以,高职院校申报国家级、教育部等课题的团队力量比较弱。与之相反,一些本科院校由于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因而在省级科研课题立项中具有显著优势。无独有偶,本科院校每年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数量大大超过高职院校,甚至一所省属重点本科院校的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数量等同于几所甚至十几所高职院校的立项数量之和。只有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才能够着力改变高职院校科研竞争较弱的现状。

(四)科研合作平台缺失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和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尤其是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关联性最大、合作性最强。这主要是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又有赖于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真正将“校企合作、工作结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见,推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存在差异,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呈现多样性和灵活性。近年来,随着国家骨干校、示范校建设项目的相继启动和持续推进,校企合作趋向于深层次、紧密型发展。但从整体上看,现有的校企合作水平还有待于继续提升,合作内容、合作形式较为单一,表现在科研方面就是合作平台建设滞后。事实上,校企深度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如果能够被广泛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则会提升合作企业的经营业绩,增强校企科研合作的紧密性和层次性。

(五)科研应用水平不高

高职教育的跨界性体现在科研成果方面应该是成果应用的广泛性和聚焦性。广泛性表现为适应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性表现为满足和促进行业企业发展。仅以高职院校教师拥有专利分析为例,具有数量少,多以校内教师研发为主的特征。在专利研发、申请和转化过程中,鲜有企业的参与,更遑论到企业的推广应用。事实上,专利数量的多少通常体现高职院校教师对某项技术掌握水平的高低;专利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水平也体现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水平。概括而言,导致高质量专利数量偏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高职院校教师不注重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强;二是高职院校教师研发的专利不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一线实际需要的技术,即专利技术没有很好地市场前景;三是高职院校现有的专利多数是基于校内教师或教师团队力量开发的,基本上没有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管理或技术人员的深度和广泛参与,这也是造成专利技术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四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尚未真正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拥有的专利是否具有特色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企业参与专利技术研发的程度与水平,要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校企合作研发、推广和应用专利。

三、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策略

正视客观存在问题,探寻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具体提升举措,不断改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持续发展。

(一)加强科研制度建设

较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科研任务、科研重点、科研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高职科研工作定位不准确、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首先要明确高职科研工作的定位。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担负着探索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任。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高职教育的科研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其次要明确高职科研工作的作用。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的创新。同样,高职科研工作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要加强高职科研工作的制度建设。要出台加强高职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文件和制度的形式进一步明确高职科研工作的定位、指导思想、作用、重要任务和发展举措等。

(二)加强科研机制建设

目前,科研工作机制不健全是造成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工作机制有助于落实科研工作各项制度、推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科研工作机制至少包括运作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完善運作机制主要是健全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制定科研工作规章制度,规范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积极引导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完善评价机制主要是成立高职院校学术委员会,发挥教授治学作用,建立动态严格的科研项目监管制度、公正客观的科研成果评审制度和及时全面的科研信息发布制度,消除制约教师科研活动的各种障碍性因素,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保障。完善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科研激励措施来调动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制定科研奖励制度,按照科学分类、区别多样、均衡协调的原则进行优秀科研成果奖励,侧重奖励广泛应用于行业企业并产生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应用研究成果,提高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施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鼓励广大教师树立精品意识,多出精品成果,提升科研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完善保障机制主要是提升科研工作的战略先导地位,在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运转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管理人员、专项经费、科研设备、数据库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保障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提升策略高职院校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