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地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校园贷”现象的调研报告

2019-06-03徐瑶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校园贷

徐瑶

摘 要 本次调研选取江苏地区艺术类高校以及综合大学艺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特点,通过调研分析试图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了解其使用校园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从而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价值观、消费观,面对不法校园贷现象,建立政府、社會、高校、家庭、个人相互支持、互为补充、多方融合的教育管理模式,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校园贷 艺术类大学生 现象调研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86

Abstract This research chooses art college students and art majors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majors,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onsumption status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behavior mode of using campus loa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actively guide art students to establish healthy and rational values and consumption concepts, face the phenomenon of illegal campus loans, establish a government, society, universities, families, individuals mutual support, complement each other, multi-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l, create a safe and harmonious campus environment.

Keywords campus loan; art college students; phenomenon investigation

0前言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络贷款,是指面向高校学生开展贷款业务的网络贷款平台。校园贷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发展历程较短,但是速度很快。作为近期社会的热点话题,从国内研究方面来看,多数侧重于“校园贷”平台本身的研究,一方面多从经济学角度去解读;另一方面从社会话题角度关注“校园贷”事件。“校园贷”所引法的事故及问题,成为社会尤其是高校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

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近几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计划招生人数数据信息,我省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人数约为11万多,其中本科院校约8-9万余人,高职(专科)院校2-3万余人,艺术类专业学生虽然整体人数相比其他专业不多,但是由于他们专业背景的特殊性和群体典型性使得他们消费特征明显,并且问题突出。本次调研就选取江苏地区艺术类高校以及综合大学艺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艺术类院校学生特点,试图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了解其使用校园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充分认识到不良校园贷款对大学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从而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价值观、消费观,面对不法校园贷现象,建立多方融合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高校安全的校园环境,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有利于加快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

1调研方法

1.1 访谈、座谈法

在形成对江苏地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校园贷”现象的调研初期,课题组成员通过与多个岗位的关联者,例如:江苏地区艺术类专业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校园贷平台经营者、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调查问卷和这一现象的理解,对调查问卷和研究思路进行修正和完善。针对大学生,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形成江苏地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校园贷”现象的调查表,以获取校园贷在高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定性资料。

1.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成调查项目,形成最终的关于江苏省艺术类大学生校园贷调查问卷。随机选取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十位同学进行试测,根据试测的结果对一些表意不明或设问有误的题目进行修改。随后在网上投放调查表并搜索相关数据,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凸显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验证前期提出的各种问题。

2 调研内容与分析

2.1 调研问卷样本情况

本研究利用问卷网制作并通过微信等形式发布网络问卷,调研范围对我省的六所综合类高校艺术类专业和两所独立艺术院校在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回收时间跨度4个多月,共收集有效问卷145 份。总体样本情况如下,调研的艺术类在校大学生中男生27.59%、女生72.41%,美术设计类专业70.55%、影视音乐舞蹈其他类29.45%,大专55.86%、本科及以上44.14%,大一24.14%、大二10.34%、大三31.03%、大四34.48%,家庭所在地区为一二线城市的占27.59%、三四线城市的占44.83%、其他城市及乡镇占13.79%、农村占13.79%,以上调研群体的基本信息。

在走访调研方面,对两名使用过校园网贷的同学进行细致访谈,这两名同学分别是来自艺术类专科学院大一和大三的同学,都是通过校园贷款形式获取大量资金,满足自己的个人消费欲望,后期因供还不上,被追债至学校、家庭,致使家庭财产受到损失,甚至追究到法律机关部门进行解决。通过抽样访谈这种质性的研究,为本次调研提供较为真实的信息样本。

2.2 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本次调研的主体,调研团队设计调研问卷分别从他们的消费来源、获取途径、超预算消费行为、使用校园贷的比例、路径和内容、还款方式、对校园贷的风险认识、对校园贷造成的生活影响和看法等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和了解。通过统计分析,课题组发现以下三个较为突出的特征。

2.2.1 消费需求和行为较为感性

校园贷的发展和需求势必受到艺术类大学生们消费需求和欲望的影响。从调研数据看,其中在生活费方面,1000元以下的占13.8%,2000元以上的占34.4%,艺术类同学的在高档位的生活费比重相对较多,分析原因由于艺术生本身专业特点和人群特征,他们崇尚个性、向往时尚,在专业学习的支出上相比其他专业也会较多,对于形象要求和装扮上也付出较多,因此父母会在金钱上给予较多的支持,但是却很少有父母会关心其消费状况,大学生自律性较差,较易养成过度的消费习惯。

在消费行为上,他们的观念更为感性甚至任性,有44.2%的同学表示生活费不能满足基本需求之外的开销,当超支后有6%的同学会选择分期及校园贷业务,其中使用过借贷的同学中,大部分会使用分期购物平台、其次是线上线下的校园贷款等。调研使用校园贷中约有82.7%的同学是为了化妆品、服装及数码产品而使用校园贷获取资金,13%的同学为了餐饮消费、17%的同学是学习培训、55%的同学是应酬及其他等。所呈现出的追求外在装扮及潮流用品,虚荣心较强的特点受到社会大环境以及艺术类院校这个小环境的影响,思想开放、相互攀比的环境氛围也误导了大部分同学随意随性、从众的消费观念。

2.2.2 金融信贷意识知识薄弱

在调研中发现使用校园贷的同学中,有20.7%的同学能够通过兼职服务及其他偿还贷款,但是仍有17.2%的同学认为自己很难去偿还贷款。在还款方式方面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用之后的生活费、兼职打工偿还,其次是寻求家里和同学帮助,但是仍有接近20%的同学会选择从其他借贷平台救急或其他途径等。大多不法校园贷多以零首付、低门槛、放款快等特点进行虚假宣传,放贷和收款各個步骤层层递进,相互关联,诱导贪图便宜快捷的学生过度消费或恶意贷款行为。在调研问卷中涉及对校园贷风险认知上,41.38%的同学表示大概了解,27.59%的同学表示基本不了解,在对校园贷进行全面了解后,仍有6% 的同学还是坚持使用校园贷等信贷服务。因此,缺乏风险防范知识的他们,很容易掉进校园贷的利益陷阱,根据各大新闻事件报道,对于校园贷所标榜的低利率,相关专业学习背景的缺失,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对于金融知识就相当匮乏,平时也很难接触到相关信息的指导学习,一不小心就掉入校园贷陷阱之中,当还不起贷款时往往又通过另一个贷款去填补漏洞,这就造成所谓的滚雪球效应,利滚利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巨额借款致使还款压力巨大,引发各种悲剧事件。

2.2.3 缺乏对校园贷的管理和教育宣传

在问到校园贷对其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时,有75.86%的同学选择促使自己盲目消费,冲动消费,加大生活负担,在涉及造成校园贷负面效应的原因上,几乎所有学生都选择自己缺乏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其次是校园贷平台滥发贷款、法律监管的欠缺、学校管理欠缺。在问及应对校园贷的发展建议,有62.07%的同学建议应该予以合理规划管理、31.03%的同学主张全面制止,还有6.9%的同学认为保持现状。由此可见,艺术类院校管理中对于校园贷的防范教育深度缺乏,教育大部分同学对于校园贷往往停留在一知半解中,受到不良环境诱惑冒着尝鲜试一试的想法较多,事后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校园贷本身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新型诈骗模式,起步和发展时间较晚但又迅速,社会和学校的教育管理相比较为迟缓与此同时政府学校的介入相对滞后,大都是在问题产生后。而且在教育宣传上,因为艺术专业的课程结构受限,也很难做到针对性和系统性。

3调研结论和建议

针对以上调研分析,面对校园贷现象,首先在宏观层面,政府和社会要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管理、加强法律监管机制、加强媒体关注与宣传,为大学生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环境。其次在具体实践上,大学生个人要量入为出,增加防范意识,严密保管个人信息及证件,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作为高校管理方要将保护和教育结合,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引导,将防范校园贷纳入学生教育工作,对于艺术类专业院校的大学生而言,高校可在选修课中增加消费和理财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金融信贷、网络防范等基本知识。提高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理性消费,不仅是教学上的改革和创新,更为学生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奠定的基础。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动态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学生家庭方面做到配合监督,把控消费金额,了解掌握孩子的消费动向。

面对不法校园贷现象,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一起构建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环境,建立合理的消费体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共创良好的社会信贷风气,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价值观、消费观,使不良的校园贷无处立身,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1610/t20161010_284192.html,2016-09-26.

[2] 陈家桦.广佛地区大学生校园贷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

[3] 李芬芬.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校园贷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校园贷”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视角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