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2016-08-27郭红敏

民主与法制 2016年13期
关键词:校园贷网贷信用卡

郭红敏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旭(化名),因无力偿还60万元校园贷款跳楼自杀事件,将“校园贷”再次推向风口浪尖。2009年银行提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发放门槛后,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的网络借贷中介平台迅速崛起。虽然只是个别极端案例,但也暴露出目前校园贷市场存在的风险。这些“校园贷”是如何“套牢”大学生的呢?

80万元网络贷款让大学生自杀

2016年3月9日,因欠下60多万元贷款无力偿还的大学生郑旭,选择从青岛一宾馆8楼纵身跳下。21岁的他,再也看不到这个缤纷的世界了。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的郑旭,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在跳楼之前,他给46岁的父亲发了一则56个字的短信,文字里透出疹人的寒气:“我跳了,别给我收尸。”“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听说跳楼摔下去会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场,真的很感谢大家以前对我的照顾,我郑旭对不起大家。”3月9日晚,郑旭在微信群里给同学们留下这段话后,跳楼自杀。

据媒体报道,因迷恋足彩,输光生活费的小郑,开始通过网络借贷买彩,继而冒用或请求同学帮忙借贷,还了10万元,欠下60多万元巨债,无力偿还。

在河南建业足球队的百度贴吧里,小郑在今年1月22日写了一篇长文,谈及自己的赌球、借贷生活。2015年1月的时候,亚洲杯开始了,喜欢足球的他开始买足球彩票。刚开始玩得小,从两元起步,下载了各种足彩App。一次,输光了生活费的小郑借钱买彩票,中了7000元。最后,又输光了,小郑想到了贷款。于是,他在网贷平台贷了一万多元,半个月,又全部输光了。郑旭是班长,在班里威信高。于是,他想到了同学们。他以同学小张的名义,在名校贷、优分期、分期乐、雏鹰、趣分期等平台,贷款近6万元。另一位同学小黄,替他贷了11万多元。据统计,28个同学替小郑贷了款,除了已经还的10万元,尚有60万元未还。

从2015年8月开始,小郑陆续收到催款的通知,无奈之下,他将因迷恋赌球进而网贷的事告诉了父亲。老郑并不知道名目繁多的P2P网贷,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业,毕业后有个好工作,他第一次帮着儿子还了7万多元,第二次还了3万多元,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

填补了大学生信贷市场空白

以往9月高校开学时,各大银行的工作人员频现高校,为大学生们办理各种信用卡。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学生的信用卡。此后,各家商业银行陆续跟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火爆起来。2009年7月,银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此后,各大银行纷纷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校园中已难觅发信用卡的银行工作人员。

银行有自己的现实考量,大学生除了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固定的收入,自制能力更差,过度透支信用卡产生的坏账逐年攀升。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分期购物、现金借贷平台迅速进入市场,从而填补了大学生信贷市场留下的空白。“校园贷”看重的是大学生旺盛的购买能力,如喜爱电子产品等,在校园内有一定的市场。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拼利率、恶性营销、打着幌子欺骗用户的平台不在少数。

“遇到急事,手头没钱怎么办?新一代大学生贷款,无抵押,当日放款,方便快捷。”近期,一些高利贷放款信息出现在郑州市各大高校校园内及公共QQ群、微信朋友圈上。放款者称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保,借款的学生只要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便可办理贷款。尽管贷款月息在5%以上,但是仍有不少学生愿意冒险贷款。更有甚者,在安徽大学馨苑校区的电线杆和食堂玻璃门上曾贴有一则贷款广告,经记者联系,放贷人说,不用签协议,直接写借条。如果借1000元,一个月还200元的利息,借一年都行。一算,年利率高达240%。

笔者发现,在郑州等地的一些地方,还催生了“大学生助学贷款校园代理”

这个职业。主要负责向校园学生们推广公司业务,带客户办理业务。有的工资报酬是每天100元,有的是每成功介绍一位客户,当场结算薪酬,给予20至80元不等的报酬。

引诱大学生贷款超前消费

对于时下的大学生来说,“校园贷”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物了,与此相关的新闻也层出不穷。2015年12月,有媒体报道称湖北一大二学生申请网上贷款后,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另外,一些学校还存在统一贩卖学生身份证信息的情况,导致一些学生被冒名注册,甚至收到了催收短信。

2013年3月,一则“武汉逾两万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的消息疯传网络。据此,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抽样调查了300名在校学生。受访的300名学生中,119名学生觉得消费信贷公司应该向学生发放贷款,他们中有人认为此种购物贷款给了他们提前获得心仪产品的机会。49名学生选择了保守回答,认为视学生自身能力而定。一些学生认为,本身有一定消费能力,对于分期还款不算太吃力的,可以考虑。但是,对于定时还款没有保证的,很容易因逾期而产生信用污点。还有132名学生认为不应该给大学生发放购物贷款,因为用贷款来买高端电子产品,根本没必要,也不急在这一时。贷了款,还得每日为了还款四处打工挣钱,到头来要是还不了,还得找父母帮忙。

采访中,扬州大学吴教授称:“购物贷款本身没什么错。购物贷款,一方面方便了学生,为其提供急用的资金;但另一方面,助长了其消费欲望,滋生了攀比心理,引导他们购买那些超出自身支付能力的产品。大学生只是纯粹的消费者,基本没什么收入,尽量不要借此类高利息的贷款。”也有学生提议,大学生虽已是法定成年人,但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社会经验也有所欠缺,需要有人来给予明确的指导。希望学校能提供专门的理财及消费方面的引导员,给予参考建议和指导,以免学生自己难辨真假。

一些网络贷款变成高利贷

不管如何评价,“校园贷”就在大学生身边。目前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平台已经有100多家,许多知名品牌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名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一半。据悉,大学生贷款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趣分期、分期乐这样的分期购物平台;另一种则是投投贷、名校贷这样的P2P平台,他们以创业、进修等名义向大学生提供贷款。除了高昂的利息,借款的大学生往往还要承担包括咨询费、手续费、滞纳金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费用。在一些平台,一笔借款的综合年化利率甚至高达20%到30%,这与高利贷没有什么区别。

一些网贷平台还适时开发了大学生旅游、进修、创业等贷款项目,在校大学生、研究生都可申请贷款,只要登录注册成为会员,提交学生证、身份证、申请表和视频即可,额度100元至5万元,月利率仅0.98%,10分钟搞定所有流程,最快3小时审核放款。从表面看,月利率0.98%,不是太高。但是专业人士计算出来的结果保证吓你一跳,其年利率实际超过20%。但是,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不可否认,“校园贷”给资金短缺、急于用钱的学生带来了便利。申请这些贷款非常容易,很多时候,学生只要拿着身份证、学生证填个表格,就能获得数万元的信用贷款。但是,大学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有人担心,如果学生开溜,钱要不回来怎么办?郑州市一位放贷人说,他们不怕,又不是第一天干这行,自然有办法。这位放贷人说,除非这些学生不要学籍和毕业证,一旦贷款公司威胁不让他们毕业或者去学校反映,这些学生就会想办法。他们先是找同学帮忙,实在没办法时才找家长。家长也不愿自己的孩子耽误学业,或背上一个“老赖”的名声,最后只能为孩子埋单。有的则选择冒险“拆东墙补西墙”——再借一家平台补上家的亏空。

实际上,对于逾期情况,贷款平台除通过父母及学校解决外,情况严重的还会诉诸法律。2015年,趣分期平台就将一名欠款、违约金、滞纳金合计逾3万元的大学生告上法庭。

对“校园贷”不能一刀切

业内人士指出,整体来看,校园贷利率比较高,部分平台存在风险揭示不够充分、把关审核不够严格等问题,行业仍待规范发展,当前学校的理财教育也亟待加强。

郑旭自杀后,律师张少春分析认为,小郑是成年人,假如本人没有财产,他的父母不负有还款义务。此外,对于网贷平台或其他机构的小额贷款问题,分两部分解决:如果系学生自愿与网贷平台等机构签订书面贷款协议并借款给班长的,这些同学应当还款;如果系班长代签或仅凭学生证就放款,没有直接与同学签书面合同的,网贷平台等机构本身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的过错,这些学生不用还款。

郑州大学法学博士王世宇说,2009年7月,银监会提高了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的门槛后,不少平台都瞄准了大学生强烈的消费需求和旺盛的购买力。网贷平台的利润来源有两块,一块是贷款给学生的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收入;另一块来自供应端的商品价格差价,这些平台一般采购量比较大,可以从供应商那里拿到比市面上优惠的价格。王世宇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被纳入了民间借贷范畴,根据最高法有关规定,年利率超过24%的民间借贷不再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部分平台的校园贷产品利率已经逾越了红线。另外,任何市场都应有底线,如果没有其他更好的控制风险的手段,那么,校园贷款的结局也许不会比大学生信用卡好到哪儿去。

2016年3月23日,《人民日报》在评论员文章中称:“正因为贷款门槛低、条件限制少、办理快捷,才具有校园吸引力;相反,也让不少人混淆了刚性需求和膨胀需求的区别。如果借贷平台放纵甚至迎合虚假消费能力,那么无异于把自己推向风险的风暴口。”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认为,一个正常的校园金融生态应该是:债务违约的大学生自己承担责任;违规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自担亏损;但金融监管部门要做好金融教育,及时惩罚金融机构滥发贷款于前,利用暴力、株连手段追债于后。“校园贷”固有其风险,但它不能也不该是高利贷。监管部门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监管,P2P目前是由银监会来监管,但此前下发的《指导意见》仅是意见稿,还没正式实施,目前的监管主体是缺失的。

责任编辑:崔勃

猜你喜欢

校园贷网贷信用卡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信用卡资深用户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信用卡诈骗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办信用卡透支还债夫妻均获刑10年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