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瑶族12岁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患龋病危险因素分析▲

2019-05-20李秋忠曾晓娟何海琳李皎洁

广西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牙石龋率龋病

李秋忠 曾晓娟 何海琳 李皎洁

(1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治疗专科,广西桂林市 541001,电子邮箱:liqiuzhong01@163.com;2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公共健康科,南宁市 530021)

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全国约60%的瑶族人口居住在广西,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1]。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缺乏父母的监护和教导,其身心健康容易被忽视,口腔健康问题也常被忽略。为了解瑶族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本研究分别对12岁留守和非留守瑶族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比较其口腔状况并分析患龋病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6年6月在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整群随机抽取瑶族12岁留守(留守组)和非留守儿童(非留守组)各236名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调查对象的父母直系三代以内均为瑶族;(2)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双亲留守)或其中任一方(单亲留守)目前在外务工,在外务工时间截止到调查时至少6个月,儿童在当地居住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月,且自主意识好,能配合相关检查;非留守儿童,截止至调查时其父母双方均在本地和子女一起居住至少6个月;(3)出生日期为2003年6月1日至2004年6月1日的儿童。排除标准:认知能力差、不配合检查的儿童。留守组中男117例,女119例,非留守组中男111例,女125例,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口腔检查: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2],设计《儿童口腔健康调查口腔检查记录表》,由4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口腔医生(主治医师职称)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在统一标准的人工光源下,采用平面口镜和探针进行视诊及探诊。口腔健康指标包括牙体状况、软垢、氟牙症及牙周健康状况等。龋均指接受检查人群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患龋率指调查期间某一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3]。4名医生经培训后其口腔检查结果的Kappa值>0.80者才能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以确保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1.2.2 问卷调查: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中的口腔调查问卷标准,结合本研究目的设计《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社会学特征、龋病状况、饮食、口腔生活质量、自我健康评价(口腔、全身)、口腔健康知信行等。由学校老师和问卷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后,发放问卷,由调查对象独自完成,遇到不了解的问题,由调查员解读说明。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分别发放《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236份,各回收236份,问卷的合格率为100%。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龋病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龋均和患龋率比较 留守组儿童龋均和患龋率均高于非留守组儿童(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龋均和患龋率比较

2.2 两组儿童氟牙症、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比较 两组儿童氟牙症、牙龈出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留守组儿童牙石检出率高于非留守组儿童(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氟牙症、牙龈出血及牙石率比较[n(%)]

2.3 留守儿童患龋病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每天刷牙次数、对自己口腔健康状况评价、最近一次看牙距现在的时间、最近一次看牙的主要原因、对刷牙时牙龈出血及细菌可以引起牙龈发炎的认知情况是留守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留守儿童患龋病单因素分析[n(%)]

续表3

2.4 留守儿童患龋病的多因素分析 以患龋病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赋值见表4。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看过牙及最近一次看牙距现在的时间是留守儿童患龋病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4 研究因素及赋值表

表5 留守儿童患龋病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瑶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群体,因经济发展落后,劳动力输出大量剩余,很多家庭夫妻同时外出务工,而将子女留在原籍,由祖辈或者亲戚照顾,造就了一个以儿童为主的特殊群体,即留守儿童[4]。由于缺乏父母的监护和教导,留守儿童容易出现不良的身心健康状况,如偏执、抑郁、身体发育不佳或其他健康问题,其中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状况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但经常被儿童监护人忽视[5]。12岁儿童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且牙齿发育正处于年轻恒牙时期,易患龋病,若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教育容易增加其患龋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广西瑶族12岁留守及非留守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均高于全国农村12岁组儿童龋均(0.88)和患龋率(40.0%)[3],且留守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均P<0.05),与戴勇群等[6]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留守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较差。这可能与留守儿童几乎都是由隔代老年夫妇照料,而老年夫妇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向留守儿童提供口腔知识,管理其口腔行为有关[7]。研究显示,农村地区中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及相关机构对儿童开展口腔健康促进活动,致使留守儿童缺乏口腔医疗行为,极低的就诊率使得年轻恒牙失去早期充填的机会,导致儿童患龋状况日益严重[8-9]。

牙石的存在使得菌斑与牙周组织紧密接触,引起组织炎症,导致牙龈出血、牙周病的发展等。有研究表明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评分、刷牙频率与患龋状况、牙龈出血检出率、牙石检出率具有相关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瑶族留守儿童牙石检出率高于瑶族非留守儿童(P<0.05),而牙石的高检出率表明儿童未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的刷牙方式等。提示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匮乏,存在一定的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笔者认为改善瑶族留守儿童的口腔健康,需结合初级医疗保健政策、合理利用初级医疗保健相关人员以及基层口腔医务人员,有效开展口腔健康促进和口腔健康宣传,推广口腔适宜技术。

瑶族居民对于口腔健康信息的需求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对于信息的接受却浮于表面。徐健[11]调查发现,瑶族居民在进行大众媒体信息消费时,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信息观念和消极被动的信息消费行为,观念与行为之间出现某种程度的背离,这成为广西瑶族居民信息消费的独特景观。由于瑶族居民居住的特殊地理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致使其对媒体信息的消费多局限于电视这一单一途径,但口腔健康教育在现今电视媒体传播格局内的缺乏使得瑶族居民仅限于对牙膏牙刷等肤浅的了解。加上瑶族居民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其在具体的口腔健康信息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信息获取、占有、吸收、处理能力较为薄弱,无法获得有效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指导[12]。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受家庭因素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其几乎都是由隔代老年夫妇照料,老年夫妇受教育不足,乃至根本未接受过任何卫生教育,其获取口腔健康信息的途径少,对信息加工的能力有限,致使其无法向留守儿童普及口腔知识,无法管理留守儿童口腔卫生行为[13-14]。而家庭经济状况不佳限制患儿及时合理进行口腔疾病诊治。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看过牙及最近一次看牙距现在的时间为留守儿童患龋病的影响因素(P<0.0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从政府策略、口腔医疗、学校教育和家庭亲子关系等方面改善儿童患龋病的现状[15-16]。如采用窝沟封闭预防恒磨牙窝沟龋[17];含糖食物严重影响年轻恒牙的健康状况,减少糖消耗是预防龋齿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方法[18-20],通过“减糖”传递合理膳食的健康理念[21];提倡健康的口腔生活方式,如提倡使用含氟牙膏[22],从而促进儿童口腔健康,推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牙石龋率龋病
儿童乳牙龋病的研究进展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小牙石,大麻烦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效果评价
去除牙石有小妙招吗?
老陈醋漱口除牙石
洗牙会伤害牙齿吗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