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2019-05-19黄杰
黄 杰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苏 苏州 215300)
胆结石是一种由胆囊内结石引发的胆道疾病,该病会引起黄疸、高烧、腹痛等临床症状,一般女性高发于男性。有关研究表明,对胆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切除胆结石,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提高其健康水平,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胆结石的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胆结石患者200例为例,探究个体化护理在胆结石患者中的护理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胆结石患者200例为分析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100例和护理组100例。常规组:男38例,女62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46.85±5.38)岁。观察组:男36例,女64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98±5.65)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具体情况如下:(1)术前护理。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做好患者术前各应准备事宜,包括测试药物过敏、安置胃管、安置尿管,做好术前备皮,告知患者术前8 h禁食,术前4 h禁饮,做好补液工作,术前关注患者的大小便情况,有无焦虑,根据焦虑程度,给予恰当心理护理。(2)术后护理。术后,若患者为全麻行术者,在其未完全清醒前,偏其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因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引起误吸。术后一天内,患者切口严重疼痛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痛疼部位、时间、性质及规律,给予舒适的护理干预。(3)饮食护理。嘱咐患者由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普食,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禁食期间,护理人员应遵从医嘱补充液体给患者,维持患者机体体液的平衡,减轻胃肠道张力,避免呕吐及吻合口瘘,术后2~3 d,拔除胃管,观察肛门排气情况[1]。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进行评价,两表均设有25项条目,总分75分,得分越低,代表患者抑郁、焦虑状况越低,反之,越高;同时,以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护理满意度采取百分制计算,特满意:95~100分,满意85~94分,一般70~84分,不满意7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特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常规组和观察组护理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SDS)、焦虑(S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SDS)、焦虑(SAS)评分比较(±s)
组别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n=100) 56.8±6.1 42.9±5.2 49.6±5.9 39.8±4.3观察组(n=100) 56.9±6.3 29.6±3.9 49.9±5.7 22.9±2.3 t值 - 20.461 - 34.656 P值 - <0.05 -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显著优于常规组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胆结石诱发因素因素较多,发生机制复杂,患者病发后会有明显疼痛,胆囊出现积液。目前,治疗胆结石一般行手术将结石取出,但因对手术情况没有一个系统性了解,患者行手术后,易出现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这会降低患者术后治疗配合度,因此,对此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个体化护理作为临床护理上是新型护理模式,它要求护理人员重视患者个体,积极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全面性、系统性、优质性的护理服务于患者,注重患者的个人隐私,满足患者对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耐心、细致的安慰患者,让其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3]。从本研究结果可了解到,实施个体化护理的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实施个体化护理于胆结石手术围手术期中,能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