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肝癌介入手术患者CT增强扫描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措施
2019-05-19朱桃清
朱桃清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分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近些年我国介入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促使临床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以广泛应用介入治疗[1],为患者改善病情、延长寿命,但临床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需通过CT增强扫描观察患者肿瘤位置与大小等,为患者的下一步诊治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患者也会随之产生焦虑与紧张的情绪,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情绪过于激烈在注射造影剂后产生不良反应,进而对CT增强扫描与治疗造成影响。鉴于此,我院在收治的5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CT扫描过程中全面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予以患者专业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肝癌介入术患者50例。纳入标准: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为肝癌,并且于我院接受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配合此次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者;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范围在39~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14±5.45岁。
1.2 CT增强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肝癌介入术过程中均进行CT增强扫描。在扫描前,叮嘱患者进食10 h,并且排空膀胱。此次CT检查仪器为我院现有的东芝Toshiba 64排螺旋CT机,通过3~4 ml/s的速度向患者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随后实施CT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在增强CT扫描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应用Ansell分类法评估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类标准[2]:轻度(患者仅是轻度恶心与呕吐等,并且面部潮红)、中度(患者呕吐程度相对严重,并且频繁呕吐,观察全身可见出现荨麻疹等)、重度(患者血压速度下降,并且降幅明显,并伴恍惚神情等,严重者甚至休克)与死亡(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且未得到及时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x2检验[3]。
2 结 果
2.1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此次研究中,50例患者中,仅有2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4.00%),以轻度恶心与呕吐(30.00%)为主,其次为重度荨麻疹(6.00%)、血压下降(4.00%),详细数据可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2 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
此次研究中,22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严重程度多为轻度(30.00%),其次为中度(8.00%)、重度(30.00%),详细数据可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n(%)]
3 讨 论
CT增强扫描是肝癌患者在行介入手术治疗前需进行的临床检查,其意义在于帮助临床全面掌握患者的肿瘤位置与大小等情况,确保为下一步的诊治提供有力依据[4]。但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检查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同时,此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4.00%),以轻度恶心与呕吐(30.00%)为主,其次为重度荨麻疹(6.00%)、血压下降(4.00%)。同时,22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严重程度多为轻度(30.00%),其次为中度(8.00%)、重度(30.00%)。因此,考虑到CT增强扫描是决定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成败的关键[5],我院针对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采取如下措施,为患者平复紧张的情绪,确保CT增强扫描与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患者在注射造影剂时因缺乏对造影剂的认识,会存在一定的顾虑与担忧,考虑到这一情况,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全面讲解造影剂的原理、CT增强扫描的方法与意义等,帮助患者深入了解后打消心中的顾虑。并且适时安抚患者,确保患者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积极配合检查与治疗;(2)操作护理:考虑到部分患者注射造影剂后易产生不良反应,在开始扫描前患者需进行碘过敏试验,避免患者在注射后出现过敏症状。碘过敏试验具体步骤:由护理人员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向患者体内注射30%泛影葡胺(1 mL),在注射过程中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严密观察,若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后出现过敏症状,表明患者不适宜接受CT增强扫描。若患者过敏检验结果显示阴性,即可进行CT增强扫描,但需要在患者注射造影剂0.5 h持续患者进行观察,避免患者发生迟发性不良反应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
总而言之,为减少肝癌介入术患者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在扫描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予以患者针对性的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的心情,以此保证检查结果的精准性,并实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