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面部基底细胞癌光动力治疗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9-05-19陈雷,郑颖,赵洁,陈骏*
陈 雷,郑 颖,赵 洁,陈 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11)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低度恶性的皮肤肿瘤,好发于颜面部。常见的类型包括:浅表型、硬斑病样型、结节溃疡型和色素型等,大部分朝向表皮或皮肤附属器生长,临床治疗以去除病灶和外形功能重建为主,具体方式为手术、放化疗等,虽能改善患者病情,但是会影响患者美观,近年来采取预处理光动力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不同的护理措施对光动力疗效有很大的影响。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光动力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80例,研究时段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例数=40)、试验组(例数=40)。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0~61岁,平均(45.23±2.99)岁,皮损分布:鼻部11例,鼻唇沟10例,颊部9例,眼眦部20例;试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1~61岁,平均(46.44±2.81)岁,皮损分布:鼻部13例,鼻唇沟11例,颊部9例,眼眦部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无选择差异,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讲,说明治疗过程中和预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做好治疗前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对患者皮损的角质层进行预处理,利用无菌镊子清除角质层和分泌物,动作轻柔,并外涂艾拉光敏剂;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配合,对于接受红光治疗阶段,护理人员以疼痛护理为重点,佩戴防护眼镜陪护患者,与患者进行聊天,转移患者注意力,促使患者放松,对于皮损较为严重患者,在治疗后可涂抹利多卡因软膏,缓解创面疼痛情况;治疗后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处理创面,使用无菌纱布包扎,若患者皮损处出现水肿或红斑情况,则使用硼酸溶液湿敷,对于结痂患者,护理人员叮嘱患者不得刻意去除,让结痂自然脱落,并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此外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食蛋白质、维生素或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同时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远离电离辐射,且不得长时间处于阳光照射下。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比较,显效:护理后皮损消退,患者仅存在色素减退或者沉着情况;有效:护理后皮损减退面积超过50%;无效:护理后患者皮损减退面积不足50%,总有效率为前两者占比之和[2]。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4.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数据,以[n(%)]形式表示,以x2检验为主,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 2.00%)显著较对照组(77.50%)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目前我国临床发病率较高,且随着生活质量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皮损组中包含多种细胞因子,由于细胞表达改变及细胞间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出现增生异常情况,且凋亡率不断降低,病情严重者会使得自身局部软组织破损,甚至出现毁容情况。目前尽管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但对于年迈不耐受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组织消融术配合光动力治疗应用较为广泛,多使用肿瘤消融后外敷艾拉光动力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且复发率较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光动力治疗后皮损的恢复情况,因此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尤为关键[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2.00%)显著较对照组(77.50%)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提示针对性护理利于患者皮损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针对性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患者真实需求制定护理方案,切实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促进恢复[4]。针对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针对性护理涵盖治疗前、中和后全过程,通过健康知识讲解、治疗准备、疼痛干预、结痂处理和饮食指导等环节对患者进行护理,保证患者接受无菌操作,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其情绪状态,同时做好结痂处理,避免患者强行去除结痂,保证结痂自然恢复,进而提高皮损愈合质量,同时做好饮食指导,保证营养供给充足,并控制刺激性饮食,保证患者皮损顺利恢复,较常规性护理针对性和人文化水平更高,在促进疾病恢复的同时,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促使其社会功能恢复,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颜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为突出,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