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5-19陈莉
陈 莉
(江宁区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时具有较好的效果[1]。但剖宫产对产妇造成的创伤较大,手术很容易对围产儿造成不良影响,并且手术后很容易因为切口疼痛而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在实施剖宫产时通常需要给予产妇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确保其分娩顺利完成。本研究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实施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29.16 3.25)岁,孕周37~42周,平均(39.05 1.64)周。试验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29.28 3.39)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1 1.52)周。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对产妇信息进行全面核对,术中严格按照剖宫产流程配合医生操作,术后做好产妇的保暖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
产妇入院后为其介绍医院情况,介绍主治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的信息,并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术前应为产妇及其家属介绍剖宫产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率非常高,帮助其建立治愈的信心。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应给予其足够的支持,握紧产妇的手并给予其眼神的鼓励,协助医生完成对患者的麻醉处理,并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术后及时告知产妇手术顺利完成且新生儿健康,尽量让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
1.2.2 体位护理
术前应为产妇介绍术中的和术后的体位,指导其进行有效的适应性训练,以此确保其能在手术时和术后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体位主要以平卧位为主,让患者在术后保持充足的休息,在下肢感觉恢复后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创伤运动,之后根据其恢复情况指导其合理变化体位并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
1.2.3 日常生活及疼痛护理
产后应对产妇的饮食进行干预,其中产后6~8 h为其准备流质食物,让患者多喝水以促进排尿。术后及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对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术后产妇容易出现切口疼痛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与产妇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及时完成对产妇的疼痛评估,并根据其疼痛程度指导其通过转移注意力和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疼痛,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止痛。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统计,对产妇疼痛及满意度进行评分,疼痛评分用VAS量表完成,分值在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满意度评分用自制量表,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表1,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表1 两组各项评分(±s,分)
表1 两组各项评分(±s,分)
组别 新生儿Apgar评分 产妇疼痛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试验组 9.12±0.53 4.56±1.15 92.16±4.59对照组 8.14±0.67 6.74±1.58 82.33±6.74
3 讨 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剖宫产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逐渐得到提升,其在产妇具有剖宫产指征时通常能有效保障母婴安全,对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2]。但根据临床实践,剖宫产实施过程中容易因产妇的不良情绪及术后疼痛导致新生儿的健康及产妇术后恢复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在剖宫产实施过程中给予其有效的护理服务[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应用于剖宫产中常见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此提升护理质量,让产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首先应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其次应给予其体位护理,让其在术中及术后能保持正确的体位,以此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及其术后的恢复;最后要给予其日常生活及疼痛护理,确保产妇术后尽快恢复。
本研究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