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
2019-05-10肖崎隆欣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006
肖崎,隆欣(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00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脱媒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利差获取利润的经营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加快创新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居民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不断增多,储蓄存款出现分流,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面临下降趋势,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主动负债;另一方面,由于金融脱媒的影响,商业银行主动向轻型化方向转型,传统生息资产如贷款占比不断下降,金融市场证券投资业务不断增加。 随着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业务的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会影响到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现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因素的研究,一般从银行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探讨不同因素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在银行外部,有文献研究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因素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黄宪等,2005; 徐明东等,2012;江曙霞等,2012;金鹏辉等,2014;郭品等,2015;刘忠璐,2016);在银行内部,有文献研究商业银行的某项业务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 如罗中等 (2013)、 翟光宇等(2015)研究了银行同业业务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冯玉梅(2015)研究了次级债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郭甦等(2017)研究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现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影响的研究:伍戈等(2014)认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使基础货币数量调控效力下降和价格调控效力增强。 边雪梅(2015)研究了银行负债结构变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被动负债与银行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主动负债对绩效却未发挥正效应。 蒋海等(2017)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发现非存款负债占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负债结构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存在资本充足率门槛效应。 肖崎等(2017)实证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批发性融资发展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 周再清等(2017)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和结构特性对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发现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 在同业资产业务结构中,传统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负向效应,新兴同业资产业务扩张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正向效应。 陈一洪(2017)运用GMM 研究资产及负债结构调整对城商行风险及盈利能力的影响,发现非存款负债融资占比的增加、非信贷资产占比的增加会显著增加城商行的破产风险,降低其盈利能力。
综上,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渐丰,但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和商业银行的某项具体业务(如同业业务,资产证券化,次级债等)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且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 本文认为这些具体业务变化是商业银行功能演变的外在表现形式,最终体现为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 有学者开始研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其经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但更多是基于资产结构或者负债结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类具体的业务。 基于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整体视角出发,研究商业银行全面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及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及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表现
1.资产结构变化
从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资产结构变化看,资产端表内贷款增速下降,证券投资业务①占比不断增大。 2009-2017年, 我国14 家上市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规模从13.49 万亿元迅速扩张到43.93 万亿元,增长了2.26 倍。
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组合和变动趋势存在差异②, 国有银行的贷款规模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而非国有银行的贷款规模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从证券投资业务占比来看,国有银行的证券投资占比相对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而非国有银行的证券投资占比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具体见图1。
图1 2009Q2-2017Q4年5 家国有银行和9 家非国有银行资产结构变化图
2.负债结构变化
从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负债结构变化看,负债端吸收存款大幅下降,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占比加大。 存款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有息负债,其比例已经从2009年的84.08%下降到2017年的73.24%; 而同业负债③占比从2009年的10.24%上升至2017年的12.22%,规模从2009年的4.23 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14.93 万亿元,增长了2.53 倍,同业负债成为仅次于存款的第二大有息负债来源。
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的存款占比都在下降,其中,非国有银行的存款占比更低,且下降幅度较大;2017年年末,本文所研究的非国有银行样本的存款占比已经下降到60%,而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存款占比为80%,这主要是因为国有银行背后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更容易吸收存款。 国有银行的主动负债占比较小且相对平稳,常年保持在10%左右,主要是国有银行的存款来源比较稳定,发行的同业存单较少,并且其风险偏好相对较低,所以主动负债较少。 但是非国有银行的存款来源较少,为了吸引资金,非国有银行不得不加大对主动负债的依赖,非国有银行的主动负债的占比维持在20%~25%。
图2 2009Q2-2017Q4年我国5 家国有银行和9 家非国有银行负债结构变化图
因此,在金融脱媒的影响下,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都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在银行资产和负债端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而证券投资业务和同业负债的占比逐渐上升。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分析
1.正面影响
从资产端来看,一方面,在当前背景下商业银行积极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拓展资金运用途径,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贷款业务,这既有利于增加营业收入,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角色开始从“传统的信用中介”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变,商业银行加大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和更丰富的金融工具,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增强了竞争力,有利于降低风险。
从负债端来看,一方面,与存款这一被动负债相比,可供选择的主动负债范围更广,银行不仅可以利用证券市场拓宽融资渠道,还可以发行金融债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以实现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以及期限结构的匹配;主动负债也更加灵活,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向和自身流动性管理需求,判断是否融入资金和自主决定融入资金的数量。 另一方面,主动负债资金的供给方更多是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一般存款人而言,由于不受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等制度的保护,更有动力和能力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这将促使商业银行的借款和投资行为更加审慎,从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降低其风险承担。
2.负面影响
从资产端来看,一方面,相对传统信贷业务而言,证券投资业务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对市场流动性更敏感,这将加大银行的风险承担。 证券资产价格容易受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影响,一旦某一家机构出现违约现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容易通过资金链条进行传染,增加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 另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参与的大部分证券投资业务,穿透到其最底层的资产是非标资产,这类业务的风险实质是融资主体的信用违约风险,其风险权重可以达到100%。 但是商业银行将其归类为金融市场的证券投资业务,以相对较低的权重计提风险加权资产和减值准备,导致商业银行承担的实质信用风险没有被正确计量和客观反映,潜在风险增加。
从负债端来看,一方面,同业负债期限较短,银行流动性风险会增大。 同业负债主要包括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放资金和拆入的流动性资金,期限很短,稳定性低,一般在几个月到一年之内, 而资产端的买入返售类及同业票据类资产的期限较长,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期限更是长达一年以上。 如果商业银行过多依赖同业负债,容易受到市场流动性水平变动的冲击,从而承担更大的风险。 另一方面,主动负债中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于同期限的存款,理财产品本质上是商业银行的高息揽储行为。主动负债推高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为了弥补成本损失,商业银行将理财资金投入到更高收益的投资中,但高收益的投资中潜藏着高风险,增大了银行的风险承担。
三、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计
本文分别从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两个方面探讨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在模型设定上,本文参考Delis & Kouretas(2011)、周再清(2017)和郭甦(2017)的研究思路,考虑银行风险具有持续性,即前期的风险承担水平对当期的风险承担水平有正的影响,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法(GMM)对模型进行估计,构建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RAWit是商业银行i 在t 期所承担的风险,RAWit-1是商业银行i 在t-1 期所承担的风险。 在模型中引入银行风险承担的一阶滞后变量,可以解决银行风险的持续性所造成的影响, 同时因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可以作为工具变量解决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ASit和LSit分别是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变量和负债结构变量;CAPit、ROAit和LNAit是一组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RGDPt和M2t是宏观层面的控制变量;εit为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
本文选择2009-2017年14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半年度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 数据来源于Wind 数据库、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缺失数据摘自各商业银行的半年报和年报。 主要变量的定义及数据来源见表1,描述性统计见表2。
1.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变量
RAW 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变量,选择风险加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作为代理变量,风险加权资产占比数值RAW 越大,表示该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越高。
2.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变量和负债结构变量
AS 代表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变量,选择证券投资业务与总资产的占比作为代理变量,证券投资占比数值AS 越大,表示该银行金融市场证券投资业务规模越大。
LS 代表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变量, 选择同业负债与总负债的占比作为代理变量,同业负债占比数值LS 越大,表示该银行主动负债规模越大。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的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用资本充足率CAP表示,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经营越稳健,银行的风险承担越低。 银行的盈利能力,用平均资产收益率ROA 表示,平均资产收益率越高,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银行的风险承担可能越高也可能越低。银行的资产规模用总资产的对数LNA 表示,一般来说,银行规模越大,风险承担越低,但是也有学者研究得出大型银行由于“大而不倒”的道德风险问题,对风险的偏好更高。 宏观层面的控制变量为经济发展速度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用国民经济增长率RGDP 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 表示,经济增长越快,货币供应量越多,银行的风险承担越低。
表1 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表2 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
1.基本模型实证结果
本文以风险加权资产比例作为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代理变量,模型(1)从资产结构的角度,考察了证券投资业务占比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模型(2)从负债结构的角度,考察了同业负债占比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表3 中的第I 列和第II 列是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
GMM 估计能够成立的前提是扰动项不相关,要对扰动项进行序列相关性检验。GMM 估计有效还需要通过过度识别检验, 过度识别检验用来检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用Sargan 检验来验证工具变量的有效性。在实证结果中,所有AR(2)的P 值都大于0.1,表明模型的扰动项不存在二阶和更高阶的序列自相关。 此外,所有Sargan 检验的P 值都大于0.1,表明模型通过了过度识别检验,工具变量的选取是恰当的。 模型通过了序列相关性检验和过度识别检验。 因此,GMM 的估计结果是有效的。
模型中风险承担变量的一阶滞后项(L1.RAW)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确实存在持续性,商业银行上一期的风险承担偏好会持续影响到下一期。表3 中第I 列显示了资产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资产结构的系数为-0.1924,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证券投资业务占比提高1 个百分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将下降约0.19 个百分点;第II 列显示了负债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负债结构的系数为-0.3167,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同业负债占比提高1 个百分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将下降约0.32 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降低了其风险承担水平。在资产方,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证券投资有利于业务发展多元化,拓宽收益来源,可以分散贷款资产过度集中的风险。 在负债方,商业银行增加主动负债,有利于增加资金来源,提升资金运作效率。 并且,主动负债增大了贷款供给的波动,使得银行贷款利率提高,银行投资组合回报增加,进而提高内部监督,降低其风险承担。 本文认为这一结论与现阶段我国银行资产结构中的证券投资业务占比和负债结构中的同业负债占比较低有关,其潜在的风险还不突出。
从控制变量来看:资本充足率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资本充足率越高,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资本充足率越高,商业银行经营越稳健,在危机来临时,有更多的自有资本来抵御风险。 资产收益率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资产收益率越高,风险承担水平越高。 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盈利,风险容忍度能力增强,更愿意将资金运用到风险更大的项目上,增大了其风险承担。银行资产规模的系数为正向,但在部分结果中不显著。经济增长率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经济增长得越快,风险承担水平越低。 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经济上行时,银行贷款增加,资产规模增加,利润增加,风险承担减小;经济下行时,银行不良贷款增加,风险承担上升。 货币供应量的系数为负,但在部分结果中不显著。
2.基于银行规模的异质性检验
从前文现状分析可以看到,国有五大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与其他非国有上市银行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本文同时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将上市商业银行分为5 家国有银行和9 家非国有银行。 实证分析结果见表3,第III 列至第VI 列,第III 列和第IV 列分别是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样本的资产结构变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 第V 列和第VI 列分别是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样本的负债结构变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非国有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系数仍然显著为负数,说明证券投资业务和同业负债的增长确实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但国有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系数绝对值都更大,说明相对于非国有银行来说,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国有银行的降低风险的作用更大。本文认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滞后于非国有银行,处于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早期,因此,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幅度小于非国有银行, 其分散风险的作用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国有银行的经营更加稳健,风险管控能力更强,其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波动较小,表现得平稳和循序渐进,不容易受到市场和政策的影响。
3.稳健性检验
本文用证券投资业务/贷款(AS1)和同业负债/存款(LS1)分别作为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的自相关检验均为存在一阶自相关,不存在二阶自相关,不能拒绝“扰动项不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过度识别检验的P 值都大于0.1,不能拒绝“所有工具变量均有效”的原假设,模型通过了序列相关性检验和过度识别检验,因此,稳健性检验的估计结果是有效的。
参数估计结果(表略)显示,全样本、国有银行样本和非国有银行样本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系数都是负数,且均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再次说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中证券投资业务占比增大和负债结构中同业负债占比增大确实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 控制变量方面,各个变量的符号与显著性也基本上与前文一致,说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我国14 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7年的半年度财务数据, 运用GMM估计法,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 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主要表现为资产方证券投资业务占比上升,负债方同业负债的比重上升。 实证结果发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证券投资业务和增加同业负债会降低自身的风险承担;同时,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存在异质性,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对国有银行的风险降低作用更加明显。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得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从商业银行的角度
1.优化资产结构,关注风险特征的变化
本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开展证券投资业务,进行多元化发展有助于降低其风险承担。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加大对同业资产、应付账款、债券等方面的资产配置,注重提升资产质量和优化资产结构,积极开展证券投资,进行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追求业务多元化发展,协调各资产的期限结构和收益结构以达到商业银行资产总量和资产结构的平衡。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时刻关注资产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风险特征的变化,避免潜在风险的积累。
2.提升主动负债占比,注重负债结构多元化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业务有所提高,但是相对存款规模来说依然占比很小, 还未产生加大银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 但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如Demirgüc-Kunt 和Huizinga(2010)研究银行融资与风险关系时发现,在非存款占比较低的时候,随着比重的上升,商业银行风险在降低;当非存款占比较高时,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会随之增大。 因此,一方面,商业银行应主动利用证券市场及各种金融创新来拓宽融资渠道,如增大债券发行力度、扩大资产证券化、增加大额可转让存单和发行商业票据等其他主动负债业务。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不能忽视主动负债增加可能带来的风险。 银行应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尽可能地实现资金来源、资金使用与期限结构相匹配,保证融资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二)从监管的角度
1.鼓励商业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现阶段,在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中增大证券投资业务占比和负债结构中增大同业负债占比均有利于缓解其风险承担。 因此,监管机构可以鼓励商业银行调整资产配置,积极拓展轻资本业务,持续优化资产结构。 另外,监管机构也应该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主动负债业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由于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特征以及影响具有异质性,监管机构也应该进行对国有银行和非国有银行差别化监管。
2.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
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 是商业银行功能演变的外在表现形式,商业银行的角色正在从“传统的信用中介”向“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转变。 监管当局应该重视商业银行角色的转变可能给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带来的影响。 特别是当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证券投资业务和主动负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整个金融体系的潜在系统性风险会增大。 因此,监管当局应该考虑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
注释:
①本文所指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包括:商业银行的存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
②本文所指的国有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非国有银行包括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③本文所指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拆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