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本细读在小说自主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5-04曾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自主阅读阅读教学

曾丹

[摘   要]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经典小说文本有一定的深度,其中的人物往往是圆型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典型性,这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时较为熟练地运用文本细读方法。语文教师应依循学情,在小说自主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圈点勾画人物描写、把握整体情节、了解创作背景、巧用对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人物和作者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品质。

[关键词]文本细读;自主阅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0-0018-02

《解讀语文》有言:“阅读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教师应充当连接学生、文本和作者的桥梁,促成学生阅读行为和成果的最优化。文本细读在阅读及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是学生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学生要仔细地阅读文本,读出每个字词后面的意蕴和味道,同时要注重对细节的解读和结构的分析,通过细致和反复地阅读,对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意蕴做出详尽的阐释。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要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以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

语文教材虽日新月异,但仍保留经典的小说篇目。人物是小说文本的灵魂所在,是中学生在小说自主阅读过程中应把握的核心。那么,教师要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在阅读时自主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解读人物,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圈点勾画人物描写

文本细读能有效解决学生的自主阅读仅停留在文本表面的弊病,它能促进学生的理解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立体化转变,可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文本,进而获得多重的阅读体验。对小说文本,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细读,能激发学生的多元化、立体化思维,提高其自主阅读的有效性。

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等细节描写,因为这些描写在塑造了人物形象的同时,还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文本的内在意蕴。教师让学生们对描写中所用到的特别的字词、句子进行圈点勾画和旁批,关注动词、副词等词及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甚至还要关注标点符号,而学生通过抓取这些细节进行前后勾连、反复揣摩,便可以窥探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画出林黛玉初见众人时的言行细节,如见到王熙凤时,贾母让黛玉叫她“凤辣子”,黛玉得知玉熙凤是贾琏之妻后,“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在邢夫人处下人回话说贾赦不来时,她也是“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在王夫人处也只“向椅子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这里的“忙”“陪笑”“再四”等,无不体现出她心思的细腻,礼节的周到。学生需要将这些描写圈出来进行细读品评,这样林黛玉的人物个性就愈渐分明,作者对这样一位女子的叹惋怜惜也逐渐明晰。

二、把握整体情节

对人物描写的解读若仅停留在表面,学生就无法探索人物的内在情感、挖掘文本的深刻价值,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整体情节,并结合小说的意脉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性解读。

在解读《项链》时,若只从文字表面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必定会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可笑女人。而回归整体情节,学生可以看到作品的意脉:首先,她天生丽质,有嫁给一个体面的丈夫的资本,能跻身上流社会。然而她却嫁给了一个贫穷卑微的小职员,出席晚会使她窘迫难堪,这时她的委屈和不甘是可以被理解的。其次,在偿还了项链费用的多年后,她更困窘了,当初让自己感到自信骄傲的美丽也磨灭了,但她的个性却在十年岁月的打磨下悄然发生了变化,她不再在意自己的寒酸,不再自惭形秽,反而自信果敢。“路瓦栽夫人无限感慨。她要上前去跟弗莱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这段描写升华了文本的主题,表明女主人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这使她显得可爱可敬。如果不能把对路瓦栽夫人的描写放到文章的整体结构框架中,学生就无法深入理解这一人物形象的个性,无法与人物形象和作者产生共鸣,无法了解文本的价值。

三、了解创作背景

若要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个性的成因,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将人物置身于广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中加以了解。

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渗透着作者对社会、时代的批判,其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在横向的社会环境还是在纵向的历史发展中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学生只有在了解了文本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后,才能挖掘出人物形象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为例,祥林嫂是寡妇,按照严酷的封建礼教规矩,寡妇要守节,丈夫死后,她仍属于夫家,任由婆婆支配,婆家将她卖给贺老六做老婆,这与守节矛盾了,从此她被打上了“不洁”的烙印,而后她被抢亲,又死了丈夫和孩子,回到鲁镇时,她不再被人们所接受。鲁四奶奶深信她是不吉利、不干净的人,即便“捐门槛”也不能赎罪,没有资格端福礼。从“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中可见,祥林嫂被社会强烈排斥。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了解祥林嫂所处的生活环境,即鲁四老爷、柳妈、四婶、听故事的一干人等组成的生活圈,通过认识这个生活圈内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了解他们为什么排斥祥林嫂。再引导学生把祥林嫂也纳入这个环境之中:作为这个生活圈中的一员,祥林嫂对这种封建思想的主观认同,是出现这个悲剧的根源,祥林嫂不仅死于别人脑袋里的礼教观念,而且死于她自己脑袋里的封建观念。通过细读和整合,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封建礼教观念对当时的鲁镇及中国社会的影响,不论是封建统治阶级还是封建地主、农民阶级,都深受其毒害而不自知。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能深刻理解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深度认识这一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了。

四、巧用对比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时,让他们以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创作背景、人物命运、人物言行、主题思想等角度对比某两部著作。通过这个方法,学生既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探求人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还可以厘清典型人物形象的复调人格,剖析人物复杂的形象,推求文本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课本中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课文。例如对比阅读主题相近的《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孔乙己和范进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二者虽有不同的言行举止和不同的命运,但他们的背后,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批判。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人物个性,从而深入探究作品的意蕴。

总之,文本细读是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将其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自主阅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魏天无.文学欣赏与文本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J].河北学刊,2004(2):109-11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自主阅读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