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地协调观的多样化地理教学探索

2019-04-29张敏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多样化教学初中地理

张敏

摘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素养,也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本文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探索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落实。

关键词:初中地理;多样化教学;人地协调观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64-1

地理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四个要素,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指对人地关系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里的关键所在。人地协调观对提高国民全球生态意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纵观全球发展,无论人类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都要走向人地协调发展。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将人地协调观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教会学生知地名理。

一、巧用新闻,认识地对人的影响

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成自然,并没有意识到生活中发生的许多现象其实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刻下的印记。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偏爱在新闻中选取鲜活生动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寻找人地关联。使用新闻素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国际国内新闻现象的认识,使学生跳过表象看到本质;同时将新闻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气候”这一节的教学中,在讲到降水有时间分布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两个特点。单纯讲降水时间分配不均、空间分配不均难免空洞。因此,本节课教学中,笔者播放了《自家被淹顾不上,他们连夜转移群众》报纸的投影。这篇新闻是对笔者学校所在的梅岭小区在2016年7月7日发生的特大暴雨的报道,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都是居住在学校周围的居民,因此对这场暴雨有很深的印象。通过让学生对比南京2016年和2017年的降水情况,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降水在时间上分配是不均匀的,夏季多、冬季少,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同时,由于这场暴雨使很多家庭深受其害,所以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以新闻报道为素材能让学生对灾害有更深切的体会。

这篇新闻,很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同时引用新闻素材不仅能让学生以更宽广的视角感受到自然界的异常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地对人的影响在生活中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

二、设计实验,体验人对地的影响

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去关注自然与社会,可以逐渐向学生渗透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向学生讲解人类的行为对自然有深刻影响。这一观点的渗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效果其实远胜于教师的口头描述。以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这节课为例,讲到人类破坏植被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笔者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两块塑料草皮,一块不做处理,另外一块减掉一部分使塑料草皮变得稀疏。在两块“草地”上撒上同样的沙子泥土混合物并将两块“草地”倾斜相同的度数,让水以相同的流速流经两块“草地”,请学生观察两块“草地”流出的水有何不同。学生观察发现,稀疏的“草地”流出的水更加的浑浊,泥土更多。

通过这个实验,教师让学生找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但教学并没有结束,笔者带着学生梳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的人为原因在于人类对于植被的破坏。看着实验中稀疏的“草地”流出的浑浊的水,学生切身的感受到了平时哪怕一些小的活动,都会对自然产生切实影响。

三、关注生活,理解人地协调发展

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地理学科学习的内容都是对生活中现象的规律的探讨总结,因此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地理学习中关注生活现象不仅贯彻了新课标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宗旨,也通过一些生活场景的展示和生活实例的探讨,加深学生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人地协调观的认识。以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列举三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联系。首先举例自己在韩国游玩的时候,导游在飞机上要求每个人将自己的手表调快一个小时,并解释因为在韩国境内导游要求的集合时间均为韩国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其次笔者还举例在与生活在德国的同学聊天的时候,每次中国都是深夜,笔者要休息了,德国的同学还在喝下午茶。最后在讲解地球运动中公转的时候,笔者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为节约能耗而采用的夏令时,在夏季使用夏令时的过程中,所有的生活作息都要比其他时间早一个小时。

通过三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不仅知道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时差和昼夜更替现象,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能感受到我们人类的生活作息安排都是深受自然规律影响,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自然对我们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人类的活动方式的建立离不开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只有认识自然规律、遵从自然规律,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人地协调发展。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基础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相对空泛,但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生活化的实例能够落实好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能够将地理课堂上出浓浓的地理味儿,能够将地理的核心精髓植入学生心中,更能够培养出有有环保意识、有时代责任感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杨修志,贾素知.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6(09).

[2]宋淑贞,邱秀玉.学地明理树立人地协调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7(10).

[3]耿瑞丹.利用活动板块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7(12).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多样化教学初中地理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中职声乐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分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