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教学在“聚焦、延展”中“拔节”
2019-04-29俞霞芳
俞霞芳
摘要:郑桂华老师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一书中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语文教师需对一篇篇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聚焦“语文核心价值”,让学生“文、意”兼得。
关键词:语文核心价值;延展;语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09-2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需延展学生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表达和思考中“思趣活来”,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一、聚焦文体,教给阅读视角
不同的文体,表达的方式就不同。作为一名阅读指导者,我们应该掌握阅读不同文体的密码,运用不同的教材,教给孩子阅读的视角。
如阅读小说《半截蜡烛》,我们应站在小说的角度,教给孩子们阅读小说的五个视角:一是初读基础上梳理小说情节。学生阅读小说,最感兴趣的是生动的情节,情节也是三要素之一,那就从这里入手,梳理情节,把握大意。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发现,本文围绕“半截蜡烛”,一波三折。二是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品读人物的品质,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逐渐丰满。基于前面,学生已读过小说《少年王冕》、《爱之链》等,抓细节描写来品读人物已经掌握,但细读这篇教材,发现在描写母亲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内心都是极其焦急害怕的,但是他们的语言、行动却是如此淡定从容,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看似矛盾之处,细细品读,人物形象鲜活、丰满。由此教给学生品读人物,关注细节时,要学会捕捉这一个个看似矛盾的语言点,这些地方恰恰最能表现人物的品质。三是关注环境、心理描写处,文中有多处描写,朗读感悟,描写得越是紧张,越能烘托人物的品质,教给学生读小说还要感悟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四是回顾三个人物,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默契沉稳,大智大勇、情节跌宕,这也是小说的魅力之一。五是拓展朗读托尔斯泰撰写的小说《穷人》,运用所学的阅读小说的视角进行学习,达到以一篇带一类的效果。
再如教学散文《望月》,阅读散文,我们既要分享作者的情感,还要学会品味文本独特的语言。同样,通过学习教给孩子们阅读散文的视角。一开始,初读基础上,围绕课题《望月》,作者写了哪些人眼中的月亮?作者眼中月、诗人眼中月和小外甥眼中月,以此把握散文内容。二是品味文本语言。先是以作者眼中月,也就是江上月色这段的品读,感悟出这段文字通过一近一远、一静一动和一明一暗的描写,向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无比优美的画,字里行间更流露出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赵丽宏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味道,这段文字有着诗一般的韵味——诗味。接着在品读后面诗人眼中月时,感受这些寄托着诗人万千情思的诗句使清幽旷远的月夜有了浓浓的——情味。最后从描写小外甥眼中月的语言中品到充满了童真童趣——趣味。三是结合板书小结:作者眼中的月夜是诗情画意的,诗人眼中的月寄托了万千情思,小外甥眼中的月饶有趣味,尽管场景不同,角度不同,望月的人不同,但都是作者借诗人、借外甥,来表达出了对月亮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散文的一大特点,看似很散的内容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这叫形散而神不散,也可以说成形散神聚。所以学习散文,我们要学会一个本领,透过看似很散的内容,品味文本独特的语言,读懂作者着力表达的情感,感悟到散文语言的味儿。
二、聚焦内容,学习语言表达
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根据课程标准、文本独特性、学生学习能力、课堂自身执行力等选择一个最核心的目标,即所谓“一课一得”,切莫面面俱到。
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此文最妙处,就是第五自然段,把琴声、心声和泉声融为一体,虚实结合的方法不仅写出了三部分琴声各有特点,还通过作者的联想表达出了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二泉美丽幽静的风景。教学中,采用由扶到放的手法,学生先是在教师点拨下认识虚实结合的写法,再是自己品读感悟认识虚实结合的写法及作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曲子,特别巧妙,声声相融。最后回顾所学的课文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等课文其实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联系自己所写的文章,可能也曾使用过,再次认识这就是虚实结合。拓展阅读《月光曲》,运用所学,思考作者是怎么书写《月光曲》的创作过程的,异曲同工,也运用了大篇虚实结合。从认识到回顾到迁移,虚实结合这一表达方式学得深入扎实。
又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此文重点描写老天鹅勇敢破冰,概述众天鹅齐心破冰,是一篇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描写和点面结合描写的文章。教学时,应当聚集这些表达特点,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首先在重点品读描写老天鹅破冰段落时,厘出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感悟作者把老天鹅破冰描写得相当具体。接着出示众天鹅破冰的课文插图,配上旋律高亢的音乐,给予学生想象画面的时间,书写众天鹅破冰的情景,并启发用上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以评促写的方法,感受此方法的妙处。最后,回归课文,思考:这么生动细腻的众天鹅破冰情景,作者是怎么写的,他为什么不把我们这么具体地描写写在文中?讨论中得出,这就是文本选材上的详略得当、写法上点面结合的具体体现,点和面各有侧重,不重复,更能表现天鹅们的可贵精神。聚集教学内容,就能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
三、延展过程,学生在“课中央”
课堂是学生的,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央”,让学生在充分地阅读、表达中提升学习力,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其中批注式阅读这一教学方法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特别值得推崇。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在教师引领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独立思考为核心,与文本进行充分深入的对话。学生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写出阅读心得体会,进行批注,这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种心灵秘语。
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我就尝试着批注式阅读教学。整堂课由教如何作批注开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谈迁首编《国榷》的段落,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哪些字词打动了你?做做批注。学生充分阅读批注后进行交流。(1)当学生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时,引导进一步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并小结:阅读时不仅要看到字面的意思,还要用心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同时课件出示做批注:艰辛严谨。(2)当学生关注文字“一点史料”“一百多里路”时,引导把两个数据对比阅读,感受深意,小结:做批准还可以关注表达的方式,同时课件出示批注:数字对比严谨认真。(3)“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当学生关注这句话中这一串数字,小结:我们阅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有特色的语言。就像这一串数字值得关注,课件出示批注:一串数据坚定执着。(4)最后,呈现这个这段话及所做的批注,告訴学生我们刚才的阅读用批注的方法不仅读出了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含义,而且还关注了语言的特色。让我们感受到谈迁的信念是那样的坚定,执着。读书就要这样来做批注。接着,在教学谈迁再编《国榷》的语段时,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这样做批准的方式进行阅读,充分阅读批注后,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批注并交流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表扬学生会读到文字背后的含义,会关注表达方式等,批注做得很好。当然遇到没有做到位的,也顺势给予指导,巩固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虽然课堂寂然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全体学生都在与文本对话,聆听文字带来的深意。学生沉浸在文字中,不光批注文章,也是批注自己的感受,批注自己个性化理解。
教学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间,自由表达想法,站在课文高处阅读。这样的教学延展了学习实践过程,学生在充分的学习中“思趣活来”,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孩子们语文能力生长“拔节”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邹丽华.谈阅读教学中学生即时批注能力的培养.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