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的五大原则

2019-04-25陈学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原则

陈学芳

[摘   要]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是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时不能随心所欲、漫无边际、毫无目的,而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趣味性、启发性、典型性、互动性和思想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案例编写;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45-02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指道德与法治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某一主题编写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案例,并将其作为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研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是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编写主题情境案例时不能随心所欲,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 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道德与法治课中包含着不少的观点、理论和原理,相对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望而生厌、怯而止步,课堂往往死板沉闷,没有生气和活力。“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初中生活泼好动,他们普遍对故事和案例感兴趣。鲜活的素材和生动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欲罢不能,因此采用主题情境案例可以有效地克服课堂死板沉闷的问题。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和编写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到素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努力使选材生动有趣,做到生活化和通俗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主题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在不断追踪和探索故事的发展情节中,或者在对热点问题的深入了解中,自然而然地开展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就使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是兴趣盎然和积极主动的。对于原本相对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来说,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愿学、乐学、爱学,那么这样的课堂定然是有效的。

二、启发性——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做知识的“二传手”。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他们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画、背、默、考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的主旋律。他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直白的,让学生直接找现成答案,以便缩短学生考虑问题的时间,获得速成的高分数。在这样的教學下,学生的能力大大受到了限制,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而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串联教学的,教师通过一系列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能力。为此,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对学生的思维有启迪作用,既要尽量避免那种不假思索就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直白式设问,又要尽量避免那种脱离学生实际能力,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过于宽泛的空洞式设问。总之,教师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才有价值。

三、 针对性——能真正为教学内容服务

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笔者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也为了与应试教育划清界限,不被扣上灌输知识的帽子,就习惯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插入一些素材和故事,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有时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一些教师所选用的案例与教材知识没有任何关系,可有可无,如果撇开案例材料,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影响。选用这样的主题情境案例就是在浪费学生的阅读时间,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有鉴于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的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必须与教材知识有高度的关联性,要真正能为课堂教学服务,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载体,发挥其引领课堂教学的作用,而不能生搬硬套,似是而非。可见,主题情境案例只有具有典型性才能真正为观点服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对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互动性——能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作用

尽管素质教育喊了那么多年,尽管课堂改革搞得风生水起、轰轰烈烈,但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还是热衷于搞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所谓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只是单向静听,没有发言权,没有思考权。师生之间仅有的互动就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做做摆设而已。至于生生互动只是偶见于公开课上,为了形式主义而实施的“作秀”行为,平时鲜能发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合作探究的氛围和习惯。

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案例的展现与问题的设计要能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交流作用,真正摆脱和克服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角戏”。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平起平坐,成为首席的学习者,与学生亦师亦友,共同围绕案例和问题进行探究,既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实现师生交流其乐融融。同时,学生之间也要打破原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要围绕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实现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有时可以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使思维真正碰撞。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起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和探究,而不再是做表面文章。

五、 思想性——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思想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和归宿。但是,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却成了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至于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没有得到彰显,教师很少考虑和顾及。他们觉得分数是硬道理,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可以缓一缓。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宗旨,违背了道德与法治课的目标,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典型的案例,通过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通过热点新闻,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随着情节的变化而不断升华情感。使学生在先进人物的感召下,在榜样的示范引领下,真正懂得了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哪些事是道德的,哪些事是不道德的。精神受到了洗礼,良好的道德、思想、行为就能在学生的心中逐渐生根、开花、结果,就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种子,让道德与法治课返璞归真,正本清源。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