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写作潜能激发策略例析
2019-04-25黄小霞
黄小霞
[摘 要]每个学生都有写作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欲望,教师的正确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做到精心“打造”教学细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把“玩”带进课堂、让语文课充满诗意,就能很好地激发其潜能,使其爱上写作,会写作并写出好的作品。
[关键词]初中生;写作潜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09-02
经常有家长这样抱怨:我的孩子怎么也写不好作文。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曾说过“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妈妈是酒,爸爸喝一口就醉”这样既有意蕴又有文采的句子。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欲望,只是被人为地压制了。每个学生其实就像那些裹着硬壳的椰子——“每个椰子都是有汁的”,但是,没见过椰子的人第一次见到椰子,总把椰子当足球、石头、木疙瘩,以为它是无汁的,其实只要有心人凿个小孔,美味的椰汁就会流出来。
一、精心“打造”教学细节
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教师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教师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写作期待。
细节的设计缘于教师对教材、学生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更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而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
在教学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至爱亲情”时,笔者布置学生事先精读几篇文章,并思考:哪篇文章的哪个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学生似乎并不踊跃。这时,笔者给他们出示了两幅图片:一幅描绘的是东南亚海啸时,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女儿,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汹涌的海浪。一幅描绘的是动物园中,一个孩童的手被熊咬住,怎么也挣不开,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手伸向了熊嘴。从学生的表情当中,我感受到他们的内心已经受到了震撼。接下来,许多学生开始主动谈起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妈妈的唠叨、妈妈对自己细细的叮咛、妈妈高高举起的欲打自己的雙手……还有的学生结合书本谈自己的感受,认为亲情是站台边父亲蹒跚的背影,是寒风中校门外母亲焦灼的等待,是母亲在说“打得好”时夺眶而出的泪水。
最后,笔者静静地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一位母亲却一动不动地站在骄阳下,每逢有人经过,她便会客气地上前,小声地请求对方能把说话的声音降低一点,原来这天是七月七日,她的女儿在这天参加高考,这会儿女儿正在午休。这位母亲在炎阳下一站就是三个中午,她不知道,正是她站立的这一姿势,站出了女儿的前途,站出了女儿心中永恒的感动。那位母亲就是我的妈妈,母爱于我,也许就是烈日下的守候。
我们在感动的氛围中结束了这一课,课后笔者布置学生写一篇有关亲情的小作文。后来在我们班级所举行的“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评比活动中,有很多学生都说世界上最美的词语是父亲、母亲。
二、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
教学散文《春》时,笔者先让学生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的美景,继而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美丽的田野。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写了柔柔的春风,写了抽芽的杨柳,写了这个如新生孩子的春……最后,当学生和着美丽的春色朗诵他们的作品时,笔者觉得这些都是优美的“电视散文”。
走出课堂,其实是走进课堂,使学生对春天的观察趋于全面、深入。原来不曾留意的春天的景物,变成了学生需要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同时,观察认识使他们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让他们懂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入文,关键是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留意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建立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从而乐于写作。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鲁迅的《雪》,语言优美,写法独特,课堂上笔者请学生发散思维,围绕《雪》写出至少三个不同的作文立意。有学生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有学生赞美雪的精神,人往高处走,可雪却从高空落下,拥抱大地,赞美它滋润万物;也有学生批评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物萧条;有学生说雪是虚伪怯弱的,它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罪恶。有个学生的回答使笔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说:“雪的世界是孤寂的,但它更像是国画,落笔简约却意蕴丰富,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他在那一片寂寞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怡静与温馨。
学生语言的闸门打开了,想象能力丰富了,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在实际行动中一定会有所表现,他们会把这些内容细致具体地写出来,从而教师可以在他们笔下欣赏到很多让人动情的文字。
四、把“玩”带进课堂
教学过程中教师最怕的就是学生死气沉沉,课堂气氛不活跃。但如果能够把学生的最爱——“玩”,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那课堂气氛又怎么会不活跃呢?
一堂课上,笔者设计了个游戏,先让学生写下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等学生写好之后,笔者问:“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舍弃一样,你会作何选择?请大家划去其中的一样。”很多学生都面露难色,最后,当笔者说出这五样只能保留一样时,很多学生的脸上已经全是愁苦之色了。课后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这五样是我生命的全部,我不想失去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真的,舍不得。失去其中的一个,我的生命就不再完整。通过这节课我才知道,我原来是一个真正的富翁,因为我拥有健康、爱、家、快乐、知识,这生命中的五个金苹果。”
为了学生能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教师应努力给他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快乐起来。因为,作文,笑着写才能写得更好。
五、让语文课充满诗意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中的“半亩方塘”到底是书中的世界,还是朱熹心中的世界?也许都是吧。天光云影徘徊其间,真是如诗如画。如何能使心灵明净如镜?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语文教育是言语教育,它向学生展现了一个文化的世界、美的世界和诗的世界。我们以往的教育醉心于词语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等,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肢解成各种抽象的语言知识。这种教育用买椟还珠描述,再恰当不过了。语文教育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言语世界,要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经典言语作品组成的大海里遨游,要让学生跟孔子对话,跟鲁迅交流,跟雨果一同忧患……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在这种精神历险中学会听,学会说,学会读,学会思,学会悟,学会写。
同时,教师应注意课堂语言的组织,力求每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有生命。也许一个词会为学生打开通向外部世界的一扇窗;一个句子,会为他们打开一扇门;一段话,则会为他们打开一个通道。语文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听、说、读、思、悟、写的言语经历,在言语经历中,学生可以把言语作品内化到他们自己的灵魂中去。语文教育不只是给予学生实用的知识,更是给予了学生一个完整的世界。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智力发展和经验获得的黄金时期,每个人都是一座还未开发的宝藏,教师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敲开裹住他们写作才华的那层“椰子壳”,享受到美味的“椰汁”。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