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9-04-23贾劲松

大学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泛娱乐化思想政治理论课

贾劲松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助推之下,“泛娱乐化”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了不良影响,让高校思政课堂出现娱乐化倾向,影响大学生良好价值观念、正确是非观念的形成。高校思政教师要有上好思政课的责任与担当,加强理论修养,坚守理论品味,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拓展课堂教学,把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泛娱乐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象;思政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021-03

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堂教学纪律、教学方法等十六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但在各种社会思潮纷涌出现的21世纪,还有许多外部不良因素影响着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良性开展和“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泛娱乐化”便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一、“泛娱乐化”的到来

2017年,人民论坛开展多轮公众问卷调查,综合筛选出2017年国内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此前几年从未出现在榜单的“泛娱乐主义”赫然出现,排名第五[1]。这凸显出“泛娱乐主义”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

其实,人们对娱乐化的隐忧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早在21世纪初叶,就有部分学者呼吁要警惕娱乐化现象。各方呼声言犹在耳,仅仅十几年的时间,“泛娱乐化”就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泛娱乐化”的核心是“娱乐”,娱乐跨过边界,往其他领域“泛化”,原本与娱乐泾渭分明的议题、领域——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教育宗教民生等都披上了娱乐化的外衣,娱乐成为最高价值准则。

(一)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泛娱乐化”到来的技术背景

“泛娱乐化”的到来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密不可分。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人们从以电视、广播为主要方式的媒体2.0时代直接拉入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3.0时代。

現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创造了新的传播方式。在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斗鱼、熊猫等直播平台,人人都可以手持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与发布者。个体的信息传播能力迅速被激活,受众从过去单纯被动接受信息,变为可以主动选择深度参与到信息生产与再生产之中,而且传播效率更高效快捷,传播成本更低廉亲民。

相较由精英知识分子掌握话语权的传统媒体的严肃持重,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追求刺激新奇、粗鄙搞怪,“好玩”才是最高行为准则。于是,亿万束光电子信号在各种终端之间往来传输,全民陷入娱乐化的狂潮。

(二)消费主义:助推“泛娱乐化”到来的意识形态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日渐繁荣,居民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人们对消费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加上西方商业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崇尚“简朴”“节制”的生活态度向崇尚“享乐”“欲望”转变。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开始在人们心中不断蔓延和强化。

过去人们的消费对象主要是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而现在旅游、教育、休闲、娱乐等非物质消费占据人们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2]。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求学竞争压力巨大,休闲娱乐作为一种良好的解压方式,其受众根基和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在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面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海量商业资本涌入娱乐市场,不断制造新的娱乐产品刺激和迎合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与需求,掀起一场场“娱乐至上”的狂欢。

(三)后现代主义:助推“泛娱乐化”到来的哲学背景

后现代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在过度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危机的自我批判和哲学省思。后现代主义质疑权威,反叛传统,解构甚至颠覆主流价值秩序和原有话语方式[3]。可以这样说,当今社会不同领域的“泛娱乐化”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是后现代主义的外在显现。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众多领域所看到的“泛娱乐化”现象都充斥着对原有领域话语权威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质疑和破坏。人们不再崇尚权威、深刻、理性、严肃,而是走向了边缘、浅薄、感性、娱乐,于是,历史文化名人可以拿来恶搞,英雄先烈可以用来诽谤,经典演义可以进行戏说,所有的是非、善恶、高尚、低劣之间的界限都变得模糊,只有“广场狂欢”式的肤浅快乐。

二、“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

“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和愈演愈烈,其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身处这股时代洪流之下,所有领域都深受其影响,高校思政课亦不能例外。

(一)“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课堂的影响

高校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4]。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近些年,随着“泛娱乐化”浪潮对象牙塔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堂也出现了娱乐化倾向。

高校思政课堂没能抵御住“泛娱乐化”影响而出现了娱乐化倾向是有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首先,长期以来,思政课因其特有的政治性、教育性、思想性和理论性被许多学生诟病为“枯燥乏味、空洞说教”,相较专业课而言,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即便身处教室之中,学生亦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渠道去获取信息,阅读资讯甚至休闲娱乐。又加上部分思政教师课堂管理柔情化,放弃对课堂纪律和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严格约束,导致思政课呈现出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的“双低”不良态势,严重影响着思政课“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许多思政教师早已意识到思政课堂“双低”不良现象的存在,为了在与手机争夺学生的拉锯战中赢得胜利,许多思政教师纷纷尝试着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努力让思政课堂告别“枯燥”,走向“有趣”。但是,由于部分思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对于迎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坚守思政课的理论操守这两者之间的度把握得不够严谨,所以,我们看到在许多思政课堂上,短短45分钟,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表现形态目不暇接,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课堂活动异彩纷呈,师生们使出浑身解数,让每一分钟都做到有意思、有趣味。这样看似教学实效性很强,实则除去热闹喧阗外,教学空洞没有内容,更欠缺了思政课最应具有的理论品格。

(二)“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课教育对象的影响

大学生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教育对象,他们大多18岁至22岁,正处于人格逐渐成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社会氛围的影响和熏陶对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来说格外重要。并且,自2018年始,千禧年之后出生的我们称之为“00后”的这一批年轻人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这一代人可谓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于互联网信息的接受程度、掌握程度,他们的互联网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有着不同于其他代际的全新特征[5]。同时,由于他们浸淫网络世界更深入更广泛,“泛娱乐化”浪潮对他们的影响也就更大。

首先,“泛娱乐化”对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互联网全面覆盖下的高校校园,各种价值观念充斥其间。有些不良观念在我们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或隐或显地对青年大学生产生影响。又加上一些低俗、暴力、刺激、放纵、感性的娱乐化信息对年轻的大学生有天然的诱惑力,长期受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难免扭曲。比如,现在盛行的一些网红主播,宣扬依靠粉丝打赏月入百万人民币。于是便有不少大学生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对于“一夜暴富”“好逸恶劳”追捧崇拜,对于“勤恳工作”“勤俭节约”反而不耻不屑。

其次,“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正确是非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泛娱乐化”以娱乐的态度对待一切,以娱乐的价值衡量一切[6],娱乐是判断一切事物好坏的最高标准。可是,娱乐文化最缺乏理性精神,它可让大学生彻底放弃深度思考、理性表达,每日只在肤浅、庸俗中沉沦,以网络红人的矫揉造作为美,以哗众取宠为乐,以颠倒黑白为能。而大学时光恰好是青年大学生锤炼自己对深厚而丰富的人文精神世界的关怀,对崇高而伟大灵魂的崇敬,对是非黑白丑恶的理性辨识的关键时期,错过这段时间,只沉溺于最肤浅的娱乐会对大学生的是非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三、“泛娱乐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课堂和思政课教育对象都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在化解这些不良影响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应当肩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时代永远在发展变化之中,但高校思政教师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永远不会改变。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的勇气和自觉,不管時代如何变化,都要勇于承担自身职责,给上进的学生加油鼓气,给迷途的学生指引方向,不轻视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始终坚守着人民教师应有的操守和品行。

(一)加强理论修养,坚守理论品味

思政课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政治性、教育性、思想性和理论性,每一门思政课程都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完整科学的内容体系、博大深厚的理论基础。执起教鞭去上思政课很简单,但要把思政课上好上活,上深上透,亦即要让思政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则需要思政教师付出艰辛而卓绝的努力。其中,最大的要求是要思政教师做好理论研究,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大理论成果的理论奥秘,联系实际进行专业解读,透彻诠释。

思政课被学生诟病为“空洞说教”有很大原因是因为部分思政教师没有理论功底,欠缺理论深度,在一些实质性、关键性或敏感性的问题上说不通、说不透,不能说服学生,所以其思政课堂要么走向“假大空”,要么为迎合学生滑向娱乐化。总之,思政课要吸引住学生,思政教师就必须要加强理论修养,坚守理论品味,用理论的魅力去感召学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二)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系

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本,教学方法就是采用合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思政教师要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透彻分析。在思政教师自身做到对教学内容游刃有余地把握后,下一步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呈现教学内容。

当然,任何形式的选择都不应是随意和想当然的,思政教师不能生拉硬扯,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是能够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展开,要准确把握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根据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科学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政课教学做到“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

(三)拓展课堂教学,把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开辟了容量无限的新平台。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熟练掌握传统教学方法,又要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的能力。把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掌握网络教学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创新网络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亦能进行系统理论学习。

总之,高校思政教师承担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理想信念的树立这样重大的育人责任。身处“泛娱乐化”的浪潮之中,思政教师应当积极有效地寻求对策去抵御和化解这些消极影响,而不是被“泛娱乐化”拉扯裹挟,丧失思政课应有的理论品格。

四、结束语

“泛娱乐化”隐然已成大势,它全然侵入我们的生活,侵入大学校园,侵入高校思政课堂,侵入大学生的心中。这一特有时代现象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它不会突然消失,也不会很快过去,它的影响必定是深刻且长远的。思政课堂的娱乐化现象便是其影响之一。面对这一来势汹涌的大潮,思政教师既不应随波逐流,以娱乐化的姿态来迎合“泛娱乐化”的影响,亦不可因循守旧,以鸵鸟的姿态故意无视或忽视“泛娱乐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变化。思政教师要在守住思政课最重要的理论品格的前提之下,科学分析,审慎应对,顺势而为,努力寻求各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去化解“泛娱乐化”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琳,单宁.当前国内社会思潮趋势走向[J].人民论坛,2018(6):12-15.

[2] 隋岩,张丽萍,范明.大众传媒彰显消费主义思潮的多维审视[J].当代传播,2015(5):18-19,26.

[3] 刘迅,杨晓轩.“泛娱乐化”: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挑战与应对[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7(3):38-43.

[4][7]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Z].教社科〔2018〕2号,2018-04-12.

[5] 师曾志,仁增卓玛.泛娱乐时代个体生命倾向性的狂欢[J].教育传媒研究,2018(4):8-14.

[6] 黄一玲,焦连志,程世勇.网络文化“泛娱乐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6(11):175-182.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泛娱乐化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探析
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