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一年级外来务工子女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2019-04-22朱国灿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一年级

朱国灿

摘 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数”读百遍,其义也自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读”就能对这些要求的达成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外来务工子女而言,由于他们年龄小,识字少,理解能力较差,读题时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外来务工子女的角度出发,找寻原因,探索读题的方法,培养读题的习惯,逐步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读题能力,提升外来务工子女的数学学习质量,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学校的学习中。

关键词:读题能力;外来务工子女;一年级

我的发现

我镇地处江东新城,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由于镇政府的积极关注和高度重视,目前我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难题已得到了妥善地解决。学校对他们敞开了校门,那么,他们的学习质量又如何呢?

我校目前外来务工子女占全体学生的20%。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教学现象: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刚踏进小学的大门时,和本地生相比,他们完成数学练习的错误率居高不下。一些教师和家长总是本能地埋怨、批评孩子“粗心”“毛糙”;而学生也顺其自然地认为是自己粗心。深入分析,到底是不是粗心、毛糙惹的祸呢?这时,其实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学生就会马上反应过来,就会做对了。其实,在粗心、毛糙背后作祟的是学生读题能力的薄弱。

造成外来务工子女读题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其特殊性: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家庭收入少、居住条件差、家长文化素质低,致使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恶劣,文化基础薄弱;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没有受到过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因此,在数学课中(尤其是对外来务工子女)进行读题教学就显得越发举足轻重了。作为教师,在学生刚入学时就要进行读题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题,培养学生自主读题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读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灵活多样的读题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本文从外来务工子女的角度出发,找寻原因,探索读题的方法,培养读题的习惯,逐步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读题能力,提升外来务工子女的数学学习质量,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学校的学习中。

我的尝试

一年级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一年级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将伴随他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外来务工子女而言,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和系统的学前教育,致使他们文化基础薄弱,识字少,行为习惯差,理解能力也差。因此,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来说,学好一年级数学就显得越发重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实施读题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读题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殊性进行读题教学,提高读题能力。在读题教学上,教师应当做一名“懒”老师。为此,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策略一:担负学生识字任务

由于外來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基础薄弱,识字少,所以作为一年级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单纯地只完成自己的数学教学任务,还应该帮助他们认识一些掌握数学知识所必须认识的汉字。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我们就应该让他们认识“几”“第几”这两个字和词;只有学生认识和理解了“几”和“第几”,才能正确区分它们的含义。从而才能正确解决问题。再如:根据教材的教学进程,我列出了“百、左、右、比、多、少、一共、还剩”等出现频率很高的字词,制成一张“一年级读数学字词表”,在外来务工子女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发给他们,这些都是数学课上先接触到而语文课上还没学到的字。随着外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的深入,数学老师可以“偷懒”让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地进行解释。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只是帮助学生识字,而不是教他们学写字。

策略二:给予学生读题机会

外来务工子女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较差,但是他们都是小孩子,模仿力很强,我们应给予其充分的读题机会,培养他们读题的兴趣。实践中,刚上一年级时,学生对认字、读题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例如:开学初第二单元“比一比”中,“长、短、高、矮”这些字可以先让学生认一认,做题时让学生用手指着跟老师一起读一读,认识“>、<、=”后,做“( )比( )多”和“( )比( )少”这类题,教师可简单教“比、多、少”这些字后,指名让学生多读题时,读得好的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读题兴趣。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差,就一手包办,而是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读题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给他们一个读题机会,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策略三:培养学生读题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不良学习习惯严重制约着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读题习惯作为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日常的学习中慢慢培养的,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醒外来务工子女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而不至于总是机械地读。

1.养成听题习惯

刚入学的外来务工子女识字少,一般题目都由老师读。培养他们的读题习惯由培养他们认真听题的习惯开始。我在学期初,在让学生解题之前,总会先读一遍题目,让学生认真听题目。在学生听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盯着题目,并用笔尖随着教师的读题,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过去;等我读完一遍,我会要求学生用笔尖一个字一个字指过去,尝试读一遍。这其实是在帮助学生识字,在为学生以后独自读题打基础。

2.确立读题意识

初入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不看题目就直接动笔开始解题。为此,教师首先要“植入”读题的意识,为其养成读题的习惯打基础。我的方法是:一轻二圈三重读。我要求学生对任何题目都读三遍:第一遍,用笔尖一个字一个字指过去轻读;第二遍,读的时候圈出题目的关键字;第三遍,仔细盯着关键字再读一遍。三遍之后再下手解题。

3.激发读题兴趣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家庭的关系,虽然他们阅读能力薄弱,但是他们普遍又有很强的好胜心。基于一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好胜心比较强的心理,我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给“读”增加趣味性。读题,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分组读;还可以全班齐读,形式不拘一格。在读题教学中,我还尝试开火车读、分角色比赛读等这些小朋友们喜欢的读题形式。随着学生读题能力和识字量的提高,还可以在教學课上安排读题目比赛。这样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活动、游戏甚至比赛中,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4.引导读本习惯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学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是一个读题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属于打工一族,收入总体偏低,生活并不富裕,很少给子女购买课外书籍,在家庭中可以利用的数学学习资源十分匮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读题习惯。因此,我鼓励外来务工子女多阅读数学课本。我告诉学生:看数学课本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在课堂中,学生跟着我有顺序地看课本上的插图,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我注意采用“先讲解后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

策略四:关注习题,促进读题

数学到底应该如何“读”呢?难道仅仅就是单纯地“读”、机械地“读”吗?我认为其实不然,这里的“读”应该具有更多的数学特色。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错题并进行归纳。我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有些错题不是他们不会做,很多都是因为他们没看清楚题目意思,或者理解错了题目的意思。针对这一情况,我在习题的读上面做了以下尝试:

1.关注题目类型

比如读题目、读图意、读计算等,每一种内容具有不同的读的技巧。如在解答解决问题内容板块时,学生在读题时应当分清主次,理清有用条件,去除干扰条件。应积极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题目所涉及的数量关系是什么?(2)已知条件有哪些?有用条件有哪些?实际问题是什么?(3)阅读的同时养成“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

2.关注细微之处

一个单位、一个标点、一个符号、一个字眼、一句话的不同,都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解答。读题能不仔细吗?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我归纳出小学低段读题以下几个“注意”。

(1)注意“单位”统一

例1:6分+4分=( )角

例2:1元-5角=( )角

(2)注意“运算符号”不同

例1:计算12+7-14

例2:计算12-7+14

(3)注意“一字”之差

例1:两个因数都是8,得数是多少?

例2:两个加数都是8,得数是多少?

例3:比20多14的数是多少?

例4:比20少14的数是多少?

策略五:多方合作,巩固读题

重视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读题能力,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读题训练,同时,需要有效地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巩固读题。

1.家校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有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二者始终都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在家校互动上,我利用校讯通定期给外来务工人员发布读题指导信息。针对大部分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无法辅导孩子这一特殊的现象,我们尝试以“读题小贴士”为新途径,拓宽家校互动单一的模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了解学校教学课程,使其能在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读题辅导,巩固学生的读题能力。

2.“扶贫”对子

可以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多都是后进生。同时他们因为缺乏和本地生必要的交往,性格也会变得孤僻、沉默寡言。为此,我将本地学优生和外来后进生结成对子。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读题乃至学习上有困难时,学优生就按照教师的读题要求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外来务工子女碰到读题问题时能及时解决,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读题能力;对于学优生而言,通过帮助后进生读题,这同样也是对他们自己读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他们之间的“合作”自然会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小学起始阶段的读题教学,要把读题教学作为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更作为一种语言和文化传播,为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提供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周召容,杨莉.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6(31).

猜你喜欢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新生广播体操有效教学法
幽默、缓慢、有趣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