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育自学”在行走中成长浅析
2019-04-22李晓璐
李晓璐
摘 要: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对于“自育自学”,通过这一年多的拜读、摸索、实验,我发现它的优越性悄悄地体现了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越来越高,自学习惯良好,自学能力明显提高。我觉得这也是语文教学新型模式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是真正将课堂由教师主讲的讲堂变为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当然,我也从一开始对这项实验的手足无措、如履薄冰到如今坦然以对、欣然为之。这点点滴滴的转变,我将它称为“成长中的自育自学”。
关键词:自育自学;引导自学;成长
一、学生的成长
(一)整体提升
魏书生先生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自育自学。”而“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是真正将课堂由教师主讲的讲堂变为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学堂,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拿低年级的重点——识字与写字方面来说吧!从一年级刚开始我等于逐字手把手地教写,到如今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记”的自学方法,自己学习一课的全部生字,圈出难写或容易写错的生字,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将他们认为需要交流的字讨论得清晰透彻。全班交流环节更是成了他们自己的学堂。每一小组说出自己需要提醒的字。我再依照他们的提醒,进行适当点拨并进行范写。从这些孩子们的生字作业情况来看,无论是书写美观情况还是书写正确情况,对汉字的掌握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
(二)局部进步
1.小组讨论环节
小组讨论是“引导自学”型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最精彩的呈现。尤其是11位小组长,孩子们通过语言训练,俨然已经成为小小的老师,带领着全组学习、交流。并且,有些小组长在组内还能灵活地运转,仿佛成了“四人课堂”,孩子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孩子们也由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习惯了让思维驰骋天空的学习方式。
2.学困生的绽放
最让我欣慰的是学困生在这项实验中的进步。我们班从一年级刚开始有5名学困生到现在只有3名。学生在自学中培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获得发言的机会,在全班交流中赢得学习的自信……这一切都是这项实验给予他们的馈赠。我也期望着剩下的三个孩子能从弱变强!我坚信语文的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地逼迫,而是孩子充满了兴趣的互助自学!
二、教师的成长
(一)课堂的实践与发展
1.教师的实践
记得第一次我勇敢地尝试引导自学型课堂,其效果其实是我能预料到的。因为本来这种课型训练就很重要。我希望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也倡导他们能有兴趣地自学,或许我的课堂用语存在严重的问题,我现在已经在注意,在改变。比如说在个人自学“3圈”环节,我在一次研讨后,将一年级时形成的圈字改成现在的圈词,本来认为一、二年级没有区别的我,深刻认识到引导孩子个人自学递进的重要性。要层层跟进,与生俱进!
2.教师的发展
第一次引导自学型课过后,让我获益最大的就是课后我们在一起研讨到底要怎么上一年级的“引导自学”课,我的指令不清是关键。于是,我在上课时用了“标、读、圈、记”,指令逐渐清晰,孩子们的反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因此,我在后来的语文课堂上,几乎每个第一课时都在用“引导自学”的模式。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最后一项“记”中,我思考了好久,也尝试了许多种方法去教学。到目前为止把“记”分为:(1)书空(按笔顺书空田字格里所有生字)。(2)描红(按笔顺描红书本笔顺前的红色字)。(3)说说自己觉得难写或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分析间架结构、主笔等)。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训练孩子自学比较有效。
(二)自身习惯的转变
1.理论先导
如果去做一件从未接触过的事情,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更加责无旁贷。我每周二放学后都会到学校图书馆静静地看会书,充实自己。除了阅读课标、教材、教参等教辅资料之外,我还会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了解同行对于教育前沿问题的思考;阅读教育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阅读一些文学、政治等与教育“无关”的书籍,丰富我们的内心,指导我们的教学。
2.思想上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我思想上的成长。在渐渐地适应“引导自学型”课堂后,我从原本在课堂上有时的自说自话到现在全盘放手,我所做的只是适时地拽拽风筝线。这样的课堂令我兴奋,让我有兴趣,有激情!
前不久,有幸看了一部教育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杜郎口中学的教育模式。学生主讲,让他们互相讨论与纠正,而老师只是稍作点拨与指示,一旦到了要学生演算,推论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即像开闸的洪水一样,纷纷上前争抢黑板,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让我不禁聯想到了我的“自育自学”实践之路,也更加确定了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更甚者可以称作是学生的讲堂,而我只是一个引路者。尽管小学生在各种能力方面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但我认为只有放手培养,才能让个体的能力凸显。
三、结语
“自育自学”就是让学生树立自育自学的意识,学会自育自学的方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用“自育自学”的形式获得更多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享受终生。鼓励他们去追求,去创造,从而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和适宜的环境熏陶,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还是很有前途的。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以及引导,我的“自育自学”会在理论和实践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何炳章教育文选》编委会.何炳章教育文选5[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