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喻”生花,让作文教学更精彩

2019-04-22朱春辉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比喻作文教学策略

摘 要:“比喻”这一修辞方法,在古代文学中,具体体现在“风、雅、颂、赋、比、兴”中,可见在古代诗论中“比喻”就有很高的地位。作为一种修辞方法,语言的渲染与想象是比喻最突出的特点。在作文中以此来传达作者或细微或明显的思维,因此比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在从小学低段对比喻句的初步认识到中段的进一步理解与运用,如何把比喻句写好,并在作文中用好,值得深入探讨。在教学中对比喻的实际性语言训练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关键词:比喻;作文教学;策略

古时文人墨客采用大量赋比兴的手法来表现诗经中的诗歌,其中的“比”,就是打比方,就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碰到的比喻。比喻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运用之多,更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成了信手拈来的手法。而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文章的优美之处,总会出现比喻句。恰当的比喻句,是沟通作者、文本、学生的桥梁。帮助作者表达所描写的事物,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作者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小学阶段的课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加脱离不了对比喻的教学,单纯的句式教学过于单调,融于课文的句子教学,让句子更加有生机。而比喻句的教学也需要多个层次,从单纯地描摹事物,让事物的形象更加具体化,到用比喻来体会作者抽象的情感。更加多層次地对文本进行解读,犹如一根魔法棒。学生有了进一步了解,那么在运用过程中也得心应手,对写作大有裨益。

写好一篇文章,恰到好处的比喻句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诗经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我们也学到过叶圣陶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为整首诗、整篇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比喻句对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观现如今比喻句教学的现状,“走过场”的形式比较浓厚,比如在考试时,会发现句式重复的比较多,“湖面像镜子,白云像棉花糖……”在作文中,比喻句用得比较“浅”,没有真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成为文章的亮点。不是学生不喜欢用比喻句,而是对比喻句的认识不够透彻,是学生不敢用,用了出错,不如不用。知晓比喻句的妙用之处是学好比喻句,也是写好作文的必经之路。在考场作文之中,学生需要在文章中增加出彩之处,那么比喻句的运用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小学中低段的比喻的几种常见句式

嵌入比喻词,直截了当式。有了比喻词不一定是比喻句,没有比喻词不一定不是比喻句。我们经常碰到的比喻词:像,好像,如,宛如,犹如,如同,似的,仿佛,这样的句式一般是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如“湖水像一面镜子”。用上比喻词写比喻句是学生最常见的练习比喻句的方式。

替换比喻词,仔细观察式。没有了常见的比喻词,取而代之的是“成为、是、变成、等于”,这样的比喻句需要学生的耐心与细心去发现。

省略比喻词,深藏不露式,没有比喻词,甚至有时候还省略了本体。

但在平时的阅读、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像比喻句的非比喻句,在这里我们不做详细的解释。

(一)知“喻”之精髓,化“喻”促美文

“红红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这也许是很多课堂上老师第一次隆重推出比喻句这个概念时的一个例句,接下来就展开了比喻句隆重的篇章。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比较生硬、“官方”的对比喻句的解释,更多时候并未因为有兴趣而去深入学习。

低段教学,简单比喻,“花似笑脸”,物物相较,惹人爱。最基本的依着所见、所听、所观,利用一种事物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另一种事物,比喻最重要的就是展开想象,在脑海中生成当时并未看见的事物、听到的事物、曾经见识过的事物。例如“灯笼、脸颊、波浪、火把”这样的意象,出现在了《秋天的图画》一文中。《黄山奇石》中“大桃子、猴子、仙人、雄鸡”通过简洁明了的形状,进行简单的本体与喻体的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这是比喻最基本的构成方式。又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学得快,懂得快,当中比喻成分功不可没。文中很多语句并未用上比喻词,却自然而然地把每个动物的脚印的形状更加具体化、生动化。而这样的比喻又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所以低段的比喻句助学生理解一臂之力。并且选择的喻体尽可能地生活化、儿童化,低段的学生更容易吸收消化。

(二)渐入中段语文,渗入情感,丝丝相连,感同身受

经过低段知识的铺垫,教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形状比较,渐渐渗入一些情感的表达。譬如我们经常会让学生练习扩句,比喻句的升华也往往使句子更加丰满,表达的情感也愈加丰富了。如我们将这两句话进行对比“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一棵高大的橡树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个人以为还可以写成“一棵高大的橡树像哨兵,挺立在路旁。”前两句的对比很明显,运用了比喻手法。那么为什么喻体不用“电线杆”等笔直的又一动不动的事物呢?因为“哨兵”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可敬可爱”的英雄,借以突出树的形象,表达了对哨兵的尊敬与爱戴。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士兵的形象也是高大的,值得尊敬的,形象很相似。那么后两句相差“草原”两字,为何不是海防前哨的哨兵呢?这是为了根据文章内容所写“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从实际出发,用上“草原”二字,更加利于展开想象,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哨兵们恪尽职守,即使很孤单,却兢兢业业地完成着自己的任务。“草原”二字,指向更加明确。有了这样的对比,不难发现,这样的比喻句是以情感为依托的,这棵橡树也自然而然地令人尊敬,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又上了一个层次。

再有《长城》中第一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能用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龙”来做意象的,我想除了长江、黄河,非长城莫属了,这样的比喻寄托了作者对这一血汗与智慧结晶的敬仰与崇拜。例如,如果运用在“长江”,是否可以这样运用“长江、黄河犹如两条长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不仅对长江的形象的理解丝丝入扣,又运用比喻句,体现出对浩浩荡荡的长江、黄河的敬畏之情。

(三)入木三分,爱憎分明,情感升华,遐想连篇

教学中,我们发现经常会关注文中用词的准确性。这又是为何呢?为的是每篇文章都是有生命的。古代的文人,常借诗词歌赋,如李白《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也用比喻的手法隐射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情怀,人生道路如青天般宽阔,唯独我找不到人生的出路。这样的句子自然很少出自低段的课文中,在四下《小英雄雨来》中,“鹰的爪子”是可怕与憎恶的代名词,并且在“鹰的爪子”之下是无奈的,无法逃脱的,只能唯命是从的。却又正好用鹰的凶猛与残忍突出了雨来的机智与勇敢。在生活当中,学生可能没接触过鹰的凶猛,但在文学作品中,它的形象肯定有所耳闻,这时也可以让学生看看视频,直观地进行观察,以视觉冲击。

约瑟夫·鲁说过:“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那么在作文时比喻句的描写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搬硬套,只会让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

二、如何在作文中用好比喻句的策略探讨

(一)引“喻”入文,用好句式,从简到繁

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简单地写话在起步阶段也是有所难度的。课程标准中提到:“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那么如何把想象中的事物表达得生动形象呢?除了记叙完整,如果能蹦出一两句简单的比喻句,那么就是锦上添花的。所以对于低段的小朋友来说,我们不妨降低要求,采取“有就好”的态度,不恰当的可改正,起码保护了写话的萌芽稚嫩之心。

简单入手,写好形状类的比喻句。从事物的形狀、颜色入手,比如各种形状的:太阳、月亮、面包、花、荷叶、硬币都是圆形的;还有长方形、不规则形等等。这样的统归为一类,形成固定的句式,让低段的学生多练。比如,将荷叶、大圆盘、月亮、玉盘、太阳、笑脸、燕子的尾巴、剪刀等本体和喻体打乱顺序,出示句子( )好像( ),让学生进行想象填空。另用课件的形式出示这些图片,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填空。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后,老师可以问问学生你在什么时候,哪里,和谁一起看到的,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而关于声音类的比喻句,我们经常遇到的是:某种事物的声音像乐曲。学生的世界,除了看到的,最直观的就是听见的,我们能听到水声、风声、雷声、万物的鸣叫、婴儿的啼哭声。那么在孩子的世界里,用文字又可以如何表达。比如在《鸟的天堂》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里的比喻体现出了喜悦的心情,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情景的变化将“曲子”进行变化。

形状、声音、颜色是学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事物,也是最容易启发学生比喻句起步的源头。让学生多想、多练,必能让学生展开思维之花。

(二)引“喻”入文,扩句成文,让思维更为丰满

在中低段,我们经常练习扩句。其实就是在句子的骨架上填肉,如果说一句话的骨架是“谁干什么”,那么比喻句的骨架就是“什么像什么”。例如“荷叶像圆盘。”首先,可以加量词,学生可能扩成“一片片荷叶像一个个圆盘。”第二,加入颜色的词“一片片绿色的大圆盘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第三,加地点“池塘里,一片片绿色的大圆盘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我想形状类的比喻句应该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以此类推,比喻句更加丰满了,就是一篇文章的肉更加精炼了,也就是更加生动形象了。

这仅仅算得上比较具体形象的比喻句,那么如何成文呢?我们可以看到《桂林山水》里描写桂林山的两句话,同样描写山,为了突出“奇、秀”的特点,用了五个比喻。当然这样的课文是大作家的作品,自然难以模仿。不过这也给了学生一个写作的思路与引导,作为学生的写作可以这样尝试:在写景的文章中,多列举事物,在一段中,一一进行比喻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效果。比如写天上的白云时,学生可以想象出很多类似的形状进行比喻,形成别具风格的比喻段落。

(三)引“喻”入文,天马行空,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著名景点雁荡山,著名的“双鹰山”和“双乳山”就是凭借着人们的想象而来的。仅听他们的名字,我们的脑海里就充满了想象。这样的“创作”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在《黄山奇石》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等等,这些靠想象而来的景色,更加值得人们思考,让人引起共鸣,学生学习的记忆效率也提高了。那么在作文中,比喻句的描写也应该是充分发挥想象的,当然,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比较的,有据可依的。

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学会质疑。比如“花儿像小朋友的笑脸。”花儿哪里像笑脸呢?圆鼓鼓的向日葵花像胖嘟嘟的小孩子的脸蛋,还是其他的有类似脸一样的花呢?有了这样的质疑,我们其实可以解释为,花儿开放,代表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跟小朋友面带微笑时的心情是有相同之处的。这也让学生明白,比喻的一个特点是,物与物之间在某个特点上有相似的地方。那么在低段学生的写话中,可以出现更多精彩的句子。

(四)引“喻”入文,成就画龙点睛之笔

对比喻有了基础性的学习,学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根据事物的形状等在习作中运用比喻句。为了文章让读者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加入思想感情的比喻句能给文章锦上添花。

比如表达喜悦。在《我们成功了》中,“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把人多比作海,把歌声比作潮水,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北京申奥成功时,纷纷把洋溢着喜悦与激动的心情展现在眼前。如果在一般的习作中,用词语表达心情,不外乎“高兴,开心,快乐,激动”。然而这样的词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没有明确的心情指向,直白地说,就是大家都可用,毫无特点。那么可以用哪几种方式的比喻句来表达心情呢?如“鸟”,这个意向,经常用来表现好心情,例如,“她高兴得像一只小鸟,在沙发上蹦来蹦去。”“我们像一群小鸟一样在草地上自由地跑来跑去。”又如“花”,学生对于这个意向显然并不陌生,它是美好的代名词。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句子“她取得了好成绩,小脸笑成了一朵花。”

例如表达伤心、愤怒。在四下《小英雄雨来》中,“鹰爪”的描写非常直截了当地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犹如当时小雨来怨恨的一种发泄。如“雷声”这个意向,“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那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雷声给人的印象是声音响,突然之间发生。这两者交织在一起,在学生的眼里,雷声确实可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文都适合用大量的比喻句,而最适合小学生的还是写景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多用用,多模仿。

总的来说,写好比喻句与作文教学都是丝丝相扣的。又需要不断地观察生活实际,从大自然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进行书面表达。

参考文献:

[1]王丽娟.浅谈现代汉语教学中比喻辞格的辨析[J].才智,2015(7).

[2]庞君芳.论作文教学中的因果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2015(2).

[3]李梦.浅议语文教学中的通感与比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

[4]李亚妹.语法修辞结合问题研究综述[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3).

[5]汪国胜.修辞教学的目标定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6]李如密,刘云珍.课堂教学比喻艺术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9(6).

作者简介:朱春辉,女,民族:汉,籍贯:杭州,学历: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比喻作文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比喻最爱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什么是比喻
Passage Four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