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2019-04-17刘昌荣万瑜

教师·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岳麓山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刘昌荣 万瑜

摘 要:岳麓山经历了千余年的人文积淀,融儒、释、道文化之精华于一体,是享誉中外的名山。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推进,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源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对当地乃至长沙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而言是一种损失。因此,文章将从深入调查岳麓山文化资源的现状入手,阐述其丰富的内涵,就如何保护与开发利用好岳麓山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长沙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资源;岳麓山;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7-0089-04

长沙最早的聚落,可以追溯到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战国时期长沙地区开始建城,出现城市聚落的雏形。从“楚汉名城”到“革命圣地”,再到“幸福城市”,它是中國为数不多的三千年城址不变的城市。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湘江西岸,总面积 36平方公里,依江面市,交通便利,湘流环境,桔洲横前,古城相望,山、江、洲、城浑然一体,实为天作之胜。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群峰朝拱如骏奔”即是赞其天然雄浑之势。岳麓山地区的聚落分布具有明显的沿湘江和岳麓山山麓发展的特点,已经成为长沙市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山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历史悠久,集儒释道于一山的精神文化、浩气长存的革命文化、博大厚重的湖湘文化,见证了长沙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日益明显。

一、岳麓山文化资源的类型与内涵

岳麓山荟萃湘楚文化精华,植物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且集儒、释、道于一体,文化多样,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景区历史名胜古迹和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繁多,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其中包含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被外界誉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被道教称为“第二十三洞真虚福地”的云麓宫、被誉为“建党先声”的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名人墓葬林立,黄兴、蔡锷等仁人志士长眠于此,伟人足迹处处,橘子洲、爱晚亭都留下了革命的红色篇章。诸如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厚重的传统文化沉淀、传奇的革命历史传统,以及与湖南人、与湖湘文化血脉相连的精神内核都使岳麓山具有珍贵而独特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一)岳麓山文化资源精华荟萃

经过实地调查走访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将岳麓山文化资源大致划分,详见下表。

(二)岳麓山文化资源内涵丰富

朱张理学,道南正脉。岳麓书院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学达性天”“道南正脉”三块牌匾。①“实事求是”。讲堂位于岳麓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悬匾于此。“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其中说到献王治学时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评语。宾步程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迁入岳麓书院办学的湖南公立工业学校的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产生过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②“学达性天”。“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赐给岳麓书院的匾额,表彰岳麓书院对于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学达性天”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通过教育,通过做学问,通过“养性”,达到“性命合一”,达到“性”与“天”齐,达到“性”和“天”的统一。这既是儒家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国教育几千年不变的目标,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仍有现实借鉴意义。原匾毁于战火,现匾是1984年集康熙手迹而成。③“道南正脉”。“道南正脉”是清乾隆八年(1743年),清廷为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功绩而颁赐乾隆帝御书匾额,指岳麓书院对长沙历史文化中思想意识、学术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社会意识文化的重大影响。此匾为原匾,在战乱年间受到书院工作人员的巧妙保护而免于炮火,直至1949年后才将此匾重新悬挂上堂。

文化名山,佛道儒齐聚。岳麓山是长沙的思想所在:她承载着“湖湘第一道场”——麓山寺、“求道安心”的云麓宫、“道南正脉”的岳麓书院。从布局上看,长沙思想在岳麓山上是次第展开,彼此勾连;从内涵上看,每一种思想都有一个字的共同诉求,那就是“道”。道是岳麓山的文脉,在长沙把中国思想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儒、释、道在岳麓山上彼此认同。麓山寺说“庄严佛土,成就众生”,表明佛家以成就他人为自己最庄严的事业;云麓宫说“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悠游潇洒的道家情怀中隐含着对他人的关怀;而岳麓书院讲究“通天地人之谓才”,提倡学生海纳百川以求知识广博。儒家的爱在于“仁”,佛家的爱在于“不执着”,道家的爱在于“无可无不可”,殊途同归,三家在对很多极端事情的看法都惊人地粗似。因为有了儒、释、道的融合,岳麓山才成为集光、美、爱和灵魂于一身的名山。

革命圣地,“星火相传”。岳麓山高明广大,具岳之体。在云麓宫外飞来石上,刻有一首《飞来石》,最后两句是“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寿岳衡山之足的岳麓山,自古就是福寿双全、藏龙卧虎的吉祥府邸,是三湘俊才、英雄豪杰的归葬之所。“青山有幸埋忠骨”,岳麓山上的近代名人墓葬多达30余处。其中黄兴、蔡锷、刘道一、蒋翊武、陈天华、焦达峰、杜心武等多处墓葬都是同盟会、华兴会会员的墓葬。长沙三次会战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墓作为一个历史事件的标志,驻足在了岳麓山,驻足在了千万朝拜者的心间。

红色旅游,伟人文化。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爱晚亭、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沁园春·长沙》诗词碑、萧劲光铜像……红色的岳麓山,红的不仅仅是爱晚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古枫,更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的革命烈士的血色忠魂,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伟人豪情。岳麓山上的文化底蕴深厚、热情、浓烈、张扬,它来自湖湘文化、革命精神。于是,对岳麓山红色的印象,便浓缩在一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中。

岳麓山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参考研究和借鉴价值,其中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岳麓山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长沙自古就有“西文东市”(河东经济繁荣,河西文化灿烂)的空间分异。山麓地形较为平坦,自然风光风景优美,自古以来文化氛围浓厚,岳麓山及其周边连绵的低山丘陵,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先民在山脚安居乐业,赋予了长沙人敢为人先的胸怀,多少人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但随着地铁四号线的修建和城市化的发展,“二里半”“溁湾镇”,这些位于岳麓山麓发展较早的聚落,基本上找不到原有的容貌了。随着人口的聚集,因建设用地不够,人们便开始填湖造陆,所以现在的“王家湾”没有了“湾”的模样……经过调查走访,发现岳麓山文化资源受现代文明冲击明显,其开发利用、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一)岳麓书院的木建筑保护问题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道尽了岳麓书院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丰功伟绩。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与物质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是“湖湘特定文化所固有的建筑和装修形式”是融合多种建筑风格的乡土建筑形式,是多功能的文化建筑形式。传承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已变成中国建筑的同义词,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现代化的建设内容以及相应的生存方式的改变,也正在严重地挤压着传统木结构建筑以及相应的营造技艺的生存空间。虽然这类建筑在中国某些地区的民居以及宫殿、寺庙和园林中还得以营造,相应的营造技艺还得以延续和应用,但我们不能忽视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导致的技艺性文化遗产的大量消失给社会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另一个角度讲,若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在今天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历史潮流中逐渐消失,那么相应的内容营造也会逐渐停止,特别是与广大乡民和工匠最相关的生存方式也必然会逐渐消失,从而最终导致这一独特的社会文化彻底消亡。对于岳麓书院的未来,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建筑专家柳肃说:“现在最担心的是找不到接班人。修复古建筑的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也绝不是读了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就能学会的。这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

(二)故事在悄悄地失传,远没有引起人们的警惕

于2009年列入长沙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岳麓山民间故事源远流长。这些动人的故事,最初都是口头文学,朗朗上口,绘声绘色,活灵活现,随着历史的脚步,一代又一代流传至今,其中“陶侃射蟒”和“白鹤泉”的故事还编演成了弹词、评书、戏曲等在民间流传至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口头传说为传播方式的民间故事流传空间越来越小,许多优秀的神话、传说、故事开始散轶于民间,任其自生自灭。爱好、擅长讲故事的老一辈人不断地辞世,好听的故事被带进了坟墓,没有了讲民间故事的接班人。另外,农耕社会生产和传播大量民间故事,当今电视、电脑、手机已经普及,看电视连续剧、上网、玩电子游戏蔚然成风,民间故事被冷落了,变得陌生,总有一天会被逼上穷途末路,令人担忧。民间故事的普查、发掘、整理、抢救是时不我待的重大任务。

(三)革命圣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

岳麓山作为湖南近代民主革命圣地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在挖掘对岳麓山革命遗址重要的经济产业价值时,对遗址的保护也显得刻不容缓。在保护岳麓山革命遗址中,如何协调政府功能和民间团体保护的关系,协调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岳麓山文化品牌塑造与过度商业化的矛盾

旅游开发为古建或古迹的修缮与保护提供稳定的资金,但是,近年来过度的旅游商业开发,使岳麓山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使得很多自然的旅游景观沾染了太多的现代商业气息,失去了本真。

(五)地名文化传承与我们青年一代渐行渐远

岳麓山地区的“溁湾镇”“二里半”“八字墙”等地名的来源、读音和深藏其中的内涵,都需要当代青年朋友去了解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六)古墓葬的保护前景堪忧

近年来,天马山周边一直都有外来盗墓团伙活动,文物的安全性堪忧,这对我们保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物带来了新的挑战。

(七)方言的保存不容乐观

“懂味”“七里八里”“灭黑的”……这些长沙话在全机推行普通话的过程中,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语言交流范畴。

综上所述,这些代表着这座城市文明的符号的遗迹正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加快岳麓山乃至全市文化资源抢救与保护的任务刻不容缓。

三、保护与开发岳麓山文化资源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传统文化受现代科技文明冲击明显,加上历史变迁、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传统文化资源的存在出现了危机。对于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及景观价值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并维持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生存和发展,笔者结合岳麓山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一)做好文脉特征的普查工作,创建世界文化旅游品牌

科学规划,做好文脉特征的普查工作。结合岳麓山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现状的分析,从岳麓山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典故和现状入手,进一步做好历史遗迹、现代人文吸引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脉特征的普查工作。遵循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出台岳麓山文化资源发展的整体规划措施。

突出特色,创建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当地游客,他们去橘子洲或者去岳麓山,首选的景点一定是毛泽东青年头像、爱晚亭或岳麓书院。这就说明游客是慕名而来,而这个景点所具有的特色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这也是岳麓山风景区可以建立自己品牌的可能性之一。所以,岳麓山风景区建立自己的品牌迫在眉睫。

抓住“红文化”品牌(见下图),创建世界文化旅游品牌。2017年8月,因景区存在安全隐患、环境卫生差、旅游服务功能退化等原因,长沙橘子洲5A级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撤销5A级景区资质。经过近四个月的整改,同年12月18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复核,决定即日起恢复橘子洲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虽这次事件过去一年多了,但橘子洲景区作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所以,若能抓住“红文化”品牌,立足景区的内涵发展,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当下,应努力塑造好“红文化”品牌,不让过度的商业化气息冲淡其文化内涵,切实做好做强国家5A级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红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研发特色旅游产品(商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拓宽岳麓山旅游市场,力争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景点。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监督制度是“红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的另一板块。

在科学规划下整合资源,深度利用珍贵的文化资源。在岳麓山景区资源开发接近饱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已有文化资源的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如对满山的名人事迹和古代遗址,我们可以建设相关的博物馆,对岳麓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模仿古代讲学,开发相关项目等。

(二)改进手段,切实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利用现代数字记录手段对岳麓山民间故事进行全面记录和保护,让岳麓山民间故事长久传唱。岳麓山民间故事是长沙人民千锤百炼而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也是湘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牵头,联合文化部门组织财力、人力把岳麓山民间故事现有传人的技艺以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与研究。

发挥课程(活动)育人功能,大力培养传承人。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岳麓山文化资源收集,积极推动岳麓山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依据各校的校情、师资、学情的特点,结合学科特色,分学段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将民间故事搬上舞台,开设社团活动,定期举行社区文体节——“传承非遗文化,讲好岳麓故事”比赛,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为旅游开发、口头传唱的岳麓山民间故事培养传人。

发起方言调查计划。由著名主持人汪涵发起的湖南方言调查“响应”计划启动仪式已经启动了三年多时间,这个活动影响很大。我们也可加入这个调查研究团队,对岳麓山周边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录音、录像、文字等方式保存方言资料,并进行数据库整理。

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为经过岳麓山的地铁4号线各站点命名时,邀请市民取名,禁止用外国地名,不以人名、企业名、商业楼盘名命名,车站名应体现长沙历史文化内涵,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据笔者了解,“溁湾镇站”“阜埠河站”“湖南大学”等已确定为地铁4号线站名。同时,加大学习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及湖南省、长沙市的相关地名法律法规的力度也很重要。

(三)重视“麓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弘扬长沙精神和湖湘文化

《要重视“麓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一文中指出,“麓山文化”是指位于长沙的岳麓山所蕴含的自然灵气和人文精神。研究湖湘文化不能不探析麓山文化,因为岳麓山是一座渗透人文精神、令人心灵震撼的文化高山;而“麓山文化”则又比较完整地诠释了湖湘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延伸过程,品读麓山文化能更直观深入地理解湖湘文化。

通过文献研究、考古发现等途径,进一步挖掘岳麓山集儒释道于一山的精神文化、浩气长存的革命文化、博大厚重的湖湘文化,加强宣传,弘扬长沙精神和湖湘文化,增强其存在感。长沙精神,即“心怀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创新品质、“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意识。时任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同志曾说过:“一座城市有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气度;有什么样的精神气度,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格局。”用精神文化力量提振干事的精气神,讲创新,重担当,敢突破。用精神文化力量塑造城市的个性,要坚持以文化引领、以文化取胜,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无论是规划建设还是城市管理,都要始终坚持文化铸魂的理念。要倍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城市融入文化元素、增添文化标识、塑造文化形态、展示文化风貌,让市民“记得住乡愁”。

(四)充分调动社会团体的力量,参与岳麓山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

岳麓山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可以由政府组织,也可以让社会团体参与进来。社会团体回馈社会,自发为社会作贡献,请他们全面组织专家团队理清长沙市岳麓山文化资源的数量、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从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方面着手研究,以“文脉传承——记住我们共同的乡愁”为主题,切实做好岳麓山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工作。通过社会团体积极推动岳麓山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如岳麓山历史建筑、古墓葬的调查与保护,保护岳麓山地名文化遗产,传承长沙方言等。

(五)完善与制定保护文化资源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及相关政府部门对法律的遵守是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政府部分行使其立法权,抓紧制定完善保护文化资源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同时,重视社会法制与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当地居民在保持原有良好传统的同时,应当形成正确的建设观念,研究适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护为前提,不能以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利益。

通观全国乃至世界各大城市,拥有一座像岳麓山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能与江水、湖洲、古城自然和谐相融的,实在也只有长沙城了。未来随着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建设和地铁4号线的开通,岳麓山地区的城市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商业开发将会进入快车道。为确保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脱离“根脉”、不失去“个性”、不丢掉“味道”,使美丽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珠联璧合中铸造充满文化智慧的城镇之魂,还有不少棘手的新的课题需要去研究,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崔海波,彭蝶飞,胡大胜.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8-31.

[2]文选德.要重视“麓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J].湖南社会科学,2006(6):1-8.

猜你喜欢

岳麓山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爱晚亭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