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参与护理模式在早产PICC患儿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4-17廖桂凤罗顺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早产儿住院护理人员

廖桂凤 罗顺莲

1.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科,广东云浮 527300;2.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017

近年来,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婴幼儿临床治疗的应用愈发普及[1]。尤其对于肠道喂养困难的新生儿,PICC术不仅可以通过快速补充营养达到满足其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的需要,还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去的痛苦和并发症,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2-3]。但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开展,一些限制也逐渐暴露: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由于早产儿皮肤薄、血管细、体质弱、合并症多等特点,如何顺利实施PICC护理以保证治疗效果成为一大难点[4]。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且接受PICC术治疗的早产儿78例,以探讨家长参与护理模式在早产PICC患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且接受PICC术治疗的早产儿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体质量1000~2400g,胎龄28~36周,纳入标准:(1)符合PICC术治疗的适应症;(2)体质量<2500g,妊娠不足37周;(3)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2)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3)治疗期间死亡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体质量(1845.34±219.54)g,胎龄(34.5±1.4)周;对照组男 21例,女 18例,平 均 体 质 量(1902.34±204.41)g,胎 龄(35.0±1.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PICC治疗 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对患儿进行常规贵要静脉镇静,操作由两人协同完成,其中术者将患儿将患儿术侧上肢外展至与躯体呈直角,测量长度,并从穿刺点沿静脉向右侧锁骨关节,再反折乡下至第三肋间隙。穿刺过程中助手密切观察患者反映,并帮助固定肢体。穿刺结束后常规拍摄X片并调整植入导管长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我科常规护理,不允许家长参与,具体为:遵循对早产儿“轻柔细致护理”原则。在患儿床头挂醒目的PICC置管标志,以提醒当班的护士重点巡视,并记录臂围,要注意两侧做对比,以及时发现液体渗漏、肿胀等;观察导管外露长度和穿刺点皮肤情况。每次输液前先回抽,观察血液回流情况,以确保导管位置无误,然后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连接输液器,打开输液开关,确保输液顺畅;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家长参与护理模式干预,具体为:(1)患儿接受PICC术治疗前2d,由专业护理人员对患儿家长讲解该术式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进行答疑;(2)治疗前1d由同一护理人员带领患儿家长走访成功置管患者并进行交流;(3)置管当天再次对患儿家长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再教育;(4)治疗后告知家长如何观察敷料贴固定情况和渗血情况,请家长协助观察。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7d观察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增长情况和置管情况,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出院时记录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和体质量情况比较

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7d体质量增长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和体质量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和体质量情况比较(±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体质量增长(g)观察组 39 11.72±1.83 37.43±1.74对照组 39 17.49±2.04 20.51±2.15 t-13.148 38.203 P 0.000 0.000

2.2 两组置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一次成功比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出血和肿痛发涨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置管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82.0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作为一种长期静脉输注的有效工具,PICC置管因其安全、稳定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5]。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反复穿刺血管导致的创伤与痛苦,并降低药物外渗和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6-7]。近年来,随着该项技术的成熟,PICC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愈发普遍,尤其是对于肠道喂养困难的早产儿,PICC不仅可以有效为期补充营养元素和热量,还能显著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是,由于早产儿存在胎龄小、体质量低、皮肤薄、皮下脂肪少、水肿易发亮和外周血管细等特点,对于早产儿进行PICC术操作存在一定难度[8-9]。而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减少操作失误、提高疗效和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手段[10-11]。

家长参与PICC置管治疗的过程是护理人员与家长的共同意愿[12]。该家长参与护理模式不仅能够通过共同参与早产儿的治疗建立护患双方互相尊重、互动的有利关系,还可以提升家长主动参与、主动配合的程度,使护患双方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13]。根据文献报道,婴幼儿住院患者的需求十分广泛,除了生理上的医疗措施外,心理支持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14]。有学者研究发现,婴幼儿住院时,其家长往往表现出较为极端的无助、焦虑、恐惧或沮丧等负性情绪,而这些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接受治疗的婴幼儿,而影响其身体康复[15]。故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接受家长参与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较仅接受常规无家长参与护理的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患儿的7d体质量增长水平更高,住院时间更短,笔者推测这与治疗时助手边操作变向家长进行解释进程和方法,使家长参与置管全过程并全方位了解细节,消除紧张情绪,建立护患信任,增强遵医行为有关。而在家长参与的情况下,治疗人员操作时也会更加谨慎小心,这也是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的重要原因[16]。此外,熟练的操作和向家长答疑解惑需要规范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而这些关于PICC的专业学习无疑会帮助护理人员更加熟练的应用这项治疗技术,因此,观察组患儿的出血和疼痛肿胀发生率更低,且术后家长护理满意度更高[17-18]。

综上所述,对接受PICC术治疗的早产儿进行家长参与护理模式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早产儿住院护理人员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