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学生初学古筝的有效策略指导
2019-04-09刘燕
刘燕
【摘 要】古筝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韵典雅而优美,造型大方且美观。古语“群声之主,众乐之师”,即是对它的赞美。近年来,在我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掀起了一股学习古筝的热潮,古筝爱好者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出来,各种各样的艺术培训班遍处可见。我们在看到古筝文化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古筝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差、自制力差,导致中职幼师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多。本文就当前古筝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使用怎样的方法来促进中职古筝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生;古筝教学;策略指导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不管学什么科目,兴趣总是第一位的,没有兴趣,便不想学,也不愿学,自然学不会。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习古筝,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对于中职幼师生更是如此。古筝是一件离他们生活较远的一种乐器,听起来就比较难学。而中职学生相比于普高生,其自制力及注意力差,因此不少学生会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学起来信心不足。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呢?
教师可以在教学古筝的前几节课上让学生欣赏几首著名的古筝曲子,比如:《渔舟唱晚》《十面埋伏》《汉宫秋月》《高山流水》等,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弹奏古筝的视频,如:用电视播放孩子最喜欢的《还珠格格》中紫薇弹奏古筝时的情节等,让学生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古筝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古筝的文化及特点,比如:古筝是怎么发展的,中国古筝与日本古筝有什么区别等,让学生在增加了解的基础上生发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阐述学习古筝的意义,尤其是要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幼师,为什么要学习古筝。比如:古筝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古人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具有开发智力的潜能以及陶冶道德情操的教化功能,特别是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宝库中璀璨的乐器瑰宝——古筝,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天籁之音,使习筝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学习古筝还可以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因为古筝学习中技能技巧的熟练,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一个难点可能要经过上千次正确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学习古筝有利于培养个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古筝学习环境。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在学习中只是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对古筝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并诚恳地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学生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营造起了一种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良好的古筝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重视基础训练
在培养学生对古筝学习兴趣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学习古筝的基础训练。比如:姿势训练。对于初学者,学会正确的弹奏姿势特别重要,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弹奏姿势,将来就没办法学习技巧性高的乐曲,或者是弹奏的乐曲总是没有别人流畅、动听、悦耳,因此,养成弹奏古筝的良好姿势无比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正确运用指法、手势、手形、运指手法以及弹奏方法。在弹奏过程中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坐姿,一般多为坐式,坐在琴的右侧,身体正中心与准一号琴码的位置相对,腰部与面板同高,身体高出侧板一拳左右,双腿呈“稍息”样,手形呈半握拳状,就像婴儿睡觉时手的样子,即休息位。弹奏时,运指方向应与筝面平行,要求义甲正面触弦,各指的弹奏方向应与筝弦平面基本垂直,远指关节是发力点等,这些基础在教学中都要向初学者做出正确的示范,这样他们在自己进行弹奏时才能有所参考,不至于出现错误。注重重力弹奏、展收以及转腰等技巧的练习,这对于初学者纠正错误的练习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们就算零基础也可以轻松学好古筝,学生们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可以更加娴熟地进行各种指法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总之,在初步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进行多遍的示范,督促学生多遍的练习、反复的强调,直到学生改掉毛病,形成正确的习惯为止。
三、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音乐不是用来听的,而是用来传达情感的,而情感的傳达就是表现力,表现力不足,学生弹起古筝便没有感染力,不能够打动别人,因此,在教学古筝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表现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呢?
首先,学生的表演技巧要熟练,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只有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和技巧,才可能把曲子弹奏好。这可以说是外在的表现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内功”,也就是对作品的把握力要足够。众所周知,中国的古筝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集文学性、历史性、地域性于一身。但是古筝艺术的这些特性却正在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人们只是片面地把目光集中在对古筝的弹奏技巧上,并一味地追求变化和创新,对古筝艺术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完全视而不见。而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就不得不直面这个问题,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要只看到技巧,而忽视素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拓展阅读,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导初学者的过程中,应当对作品的内在涵义做出分析讲解,培养学生们用心感受角色的内涵,在内心深处想象这种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指法表现出来,将自身置身于意境中,以心传手,将作品无形的意象化。通过意境掌握作品的内涵,将自己置身于意境的角色中,两者相互交融,将作品完整的演奏出来。比如:筝曲《渔舟唱晚》是娄树华先生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句子为标题。教师要告诉学生,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湖面歌声四起,渔夫满载着丰收的喜悦,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只有在弹奏前让学生领会作品,理解作者描写这个画面时的情感,才能把握好感情,把这首曲子的韵味演奏出来。
最后,教会要学会培养学生舞台表演的能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不仅仅是技巧的训练,更有舞台上的表现欲望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举办小小演奏会,让每一个学生弹一首最拿手的曲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恐惧心理,从而才能发挥出演奏的更好的效果。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增加了舞台经验,同时在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下,更加增强了学习古筝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古筝弹奏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不是预设的过程,而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古筝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注重个性的培养。古筝的弹奏是一种听觉艺术,它是抽象的,是表现情感的,每部作品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相同的曲子不同的人听,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也可以说,通过一首乐曲能够体现出一千种情感。因此,我们教师对于学生们在音乐中的独特见解,应当提出鼓励,而不是用固定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是要让学生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愉快地进行古筝学习。通过这种鼓励教学,学生们会对音乐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学生们的演奏水平才能提高。
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评价古典音乐的时候,他觉得古典音乐太过沉重,可以适当加入现代元素,于是他就将自己改过的曲子弹奏出来。虽然有不合理之处,但是整体效果还不错,我就鼓励他继续这种曲风,他听了以后也很开心,对古筝的学习更加用心,并且时不时地来点新的灵感,他的古筝演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我们在日常的古筝教学中,要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创造,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对古筝的学习热情。
五、树立学生学习古筝的信心
任何一门乐器的学习都不是简单速成的,都需要刻意练习,需要坚持,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多少都会出现失误,或者在某个时期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尤其是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他们心理素质差,学习的兴趣不大,意志力不强,在这个时候,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支持、关怀和鼓励。所以,教师千万要注意方式,不能一味的指责批评,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他们度过这段相对难熬的时光。相反,如果教師采取过激的行为,将会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
每个人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失败,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不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迟早都会取得胜利的果实。因此,作为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沟通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尤其是对自制力较差的中职生来说,他们更需要鼓励,需要教师的赞赏,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古筝学习上的优势和进步,再顺势加以指导,委婉指出某些地方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正确的改正方案,保证不会使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朱琳.浅谈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07)
[2]关玉玲.浅谈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7)
[3]崔俊春.浅谈儿童古筝入门教学方法[J].大众文艺,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