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分析

2019-04-08梅传亮刘奕宇陈晔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献血者

梅传亮 刘奕宇 陈晔 等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年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方法 将宁波血站2015年1~12月55 459例无偿献血者按曾经献血次数1次、2~3次、4~10次、10+次进行分类,并进行人口社会学特征比对统计分析。 结果 对201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群体进行人口社会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偿献血者男性(32 548例)多于女性(22 911例),并以18~35周岁(70.02%)为主。献血者的文化程度主要为大中专(25.82%)和高中以下(41.26%)学历。献血者的职业多为职员(23.31%)和自由职业及其他(34.28%),属地偏向于宁波市内外来人口(44.13%)。 结论 根据2015年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制定出新年度的宣传和招募策略,加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利于献血事业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献血群体;人口社会学;献血者;招募策略

[中图分类号] R19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03-011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ological population of blood donation groups in Ningbo in 2015. Methods A total of 55 459 cases of unpaid blood donor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in Ningbo blood station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previous blood donation 1 time, 2-3 times, 4-10 times, 10+ times. The population soc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 population sociology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unpaid blood donation group in Ningbo in 2015.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male donors (32 548 cases) were more than women (22 911 cases) and the donors were mainly 18-35 years old (70.02%).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blood donors was college(25.82%) and high school or less(41.26%) education. The blood donors' occupations were mostly staff (23.31%) and freelancers and others (34.28%), and the territorial preference was for the migrant population in Ningbo(44.13%).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demographic soc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ood donation group in Ningbo in 2015, the new year's propaganda and recruitment strategy will be formulated. 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m of unpaid blood donors will help the blood donation industry to develop healthly.

[Key words] Blood donation group; Population sociology; Blood donors; Recruitment strategy

国外有文献根据献血次数将献血者分为新献血者(1~4次)、忠诚献血者(5~15次)和定期献血者(16~次)三类,而国内将献血者分为2种:固定无偿献血者和非固定无偿献血者。目前,将献血者进行细化分类的研究尚少,宣传和招募也是统一的模式,缺乏针对性,造成宣传和招募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根据国外的分类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根据献血次数将献血者分为初次献血者(1次)、新献血者(2~3次)、忠实献血者(4~10次)、定期献血者(10+次)四类,根据电脑献血信息查询收集2015年1~12月的55 459例献血者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从人口社会学特征性别、年龄、户籍、血型、职业、文化程度6个方面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1~12月市级献血者55 459例,初次献血者(1次)33 482例、新献血者(2~3次)15 266例、忠实献血者(4~10次)6270例、定期献血者(10+次)441例。

1.2 研究方法

对献血者按献血次数进行分组,分为四组进行研究:初次獻血者(至2015年12月31日止献血1次)、新献血者(至2015年12月31日止献血2~3次)、忠实献血者(至2015年12月31日止献血4~10次)、定期献血者(至2015年12月31日止献血10+次);同时根据6个维度,包括性别(男、女)、年龄(50、60、70、80、90后)、血型(A、B、O、AB型)、职业(国家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军人、学生、工人农民、职员)、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大中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其他)、属地(浙江省外、宁波市、宁波市外)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对三类献血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2015年1~12月本市市级献血者55 459例依据献血次数进行分类,从社会学特征性别、年龄、血型、职业、文化程度、属地6个方面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宁波市献血人群总体以宁波市内外来人口为主,男性偏多,18~35岁为主体,以大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公司职工、自由职业者和农民工人为主。见表1。

2.1 不同性别的献血者比较

2015年全年男性献血人数(32 548例)远多于女性(22 911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且无论献血者为初次献血者、新献血者、忠实献血者或是定期献血者,均存在男性献血者多于女性献血者的现象。

2.2 不同年龄的献血者比较

随后观察年龄是否为献血动机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统计结果显示:56~65岁(50后)的人群占全年献血人数的0.12%,是人数最少的一个群体。这一现象可能与我国献血年龄不超过55周岁,连续献血者不超过60周岁的献血政策有关。46~55岁(60后)的人群占全年献血人数的8.52%,其人数所占百分比多于50后但少于70、80、90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6~45岁(70后)的人群占献血人数的21.29%,所占人数多于50、60后,但少于80、90后。26~35岁(80后)和18~25岁(90后)的献血人数分别占献血总人数的33.39%和36.63%,这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所占人数远多于50、60、70后(P<0.01)。

2.3 不同血型的献血者比较

对献血人员的血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A型献血者占总人数的31.25%,B型献血者占25.29%,O型献血者占34.55%,AB型占8.91%。A型与O型献血者人数多于B型血献血者人数(P<0.01)。

2.4 不同职业的献血者比较

根据职业的不同对献血者进行分类,结果显示职员(23.31%)和自由职业及其他(34.28%)总和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而其他则是由国家工作人员(4.09%)、医务人员(6.80%)、军人(1.75%)、学生(16.12%)和工人农民(13.15%)组成。

2.5 不同文化程度的献血者比较

观察献血人群的社会学分类是否与其文化程度相关,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献血者所占比例最大,达41.26%,远高于大中专(25.82%)、大学本科(21.54%)、研究生(1.33%)和其他(10.0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2.6 不同属地的献血者比较

比较献血人群的属地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属地为浙江省外的献血者比例达44.13%,属地为浙江省内的献血者比例为55.87%,其中属地为浙江省内的献血者根据宁波市内及宁波市外分类,宁波市外的献血者占14.58%,其余41.29%均为属地为宁波市內献血者。

3 讨论

国内有许多关于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的调查,但没有对献血者群体进行细分,我国在献血者的分类上也只是从献血者奖励方面,根据献血者的献血量将献血者分为金银铜奖获得者。而按献血次数的分类上,给出了固定无偿献血者的概念,即至少献过3次血并且每年至少献1次血的无偿献血者。国外文献根据献血次数将献血者分为新献血者(1~4次)、忠诚献血者(5~15次)和定期献血者(16~次)三类[1]。

本研究结合国外的分类方法和国内的分类方法将献血者分为初次献血者(1次)、新献血者(2~3次)、忠实献血者(4~10次)、定期献血者(10+次)四类,然后分别从性别、年龄、血型、职业、文化程度、属地6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结果见表1。初次献血者(1次)33 482例(60.4%)、新献血者(2~3次)15 266例(27.5%)、忠实献血者(4~10次)6270例(11.3%)、定期献血者(10+次)441例(0.8%),可见初次献血者的比例最高,定期献血者的比例低于1%。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群体以18~35周岁、大中专学历以下、职员与自由职业者、浙江省外及男性新献血者为主。初次献血者以18~25岁(90后)、大学本科以下、学生职员及自由职业者、浙江省外、男性献血者为主。新献血者以26~35岁(80后)、大学本科以下、职员与自由职业者、宁波市内、男性献血者为主。忠实献血者与定期献血者以36~45岁(70后)、大中专学历以下、职员与自由职业者、宁波市内、男性献血者为主。

首先,从性别来看,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男性献血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女性献血者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四类献血者间的存在着明显差异。从年龄上看初次献血者以18~25岁(90后)占比例最高,新献血者以26~35岁(80后)占比例最高,忠实献血者以36~45岁(70后)占比例最高。由于存在0计数,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1,四类献血者也存在明显差异。从血型上来看,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A型血献血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四类献血者间也存在着差异。从职业上来看,国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总体献血比例10.89%,献血比例最高的职业为职员与自由职业者。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多学生占比越来越少,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越来越多。从文化程度来看,总体的献血人群以高中以下的人群为主,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高中以下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学本科的比例越来越少。最后从属地上分析,首次献血者中浙江省外人群所占的比例最高,将近半数。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浙江省外人员呈下降趋势,宁波本市人员呈上升趋势。总之四类献血者在性别、年龄、血型、职业、文化程度、属地6个方面存在着差异。

研究表明,献血人群结构年轻化,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呈献血越踊跃的趋势[2]。一些学者在印度、美国、欧洲的研究,也发现主要献血人群是年轻人[3]。但是,胡家琪等[4]发现受教育程度与献血意愿无关。国外有研究表明,献血者大多数为受教育程度低且年龄大的人群[5],这与我国的研究结论完全相反。

将献血者进行细致分类的目的是了解他们的献血动机,进而更好做好宣传招募和献血服务,首次献血者和新献血者多处于自我保护的动机来献血,忠诚献血者则以自我提升的动机来献血,规律性的献血者则是上升到价值动机。年轻高收入的社交好的女性更多出于奉献精神来献血,而年龄在30~40岁的人群则出于现实直接的吸引来献血[6]。针对性宣传策略使固定献血人群中保持中年轻人参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年龄优势对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有重要意义[7]。通过定期的献血者分类及年龄分析,有利于了解本地献血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宣传和招募策略,让本地献血事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将献血者进行精细化分类,从而在献血工作中可以进行以下精细化服务和管理,具体工作如下。

3.1志愿者队伍建设

无偿献血是名副其实的公益平台,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全市各种类型的志愿者团队相当多,他们也希望与有较高著名度的公益部门协作[8]。结合《红十字会志愿者管理办法》要求,针对总队、大队及下属支队管理工作,制定“工时管理办法”、“考核管理办法”、“网站管理规定”、“志愿者招募选拔规定”、“志愿者档案管理方法”等制度及准则[9],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首先血站建立志愿者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可根据各区域采供血需求再下分2~5个大队,大队下分2~3支队(中小支队)[10]。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志愿者准入规定:身体健康、具备献血经历、年满18周岁、团队意识强烈、沟通能力良好[11]。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志愿者培训师队伍,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这些培训师包括:长期从事公益事业管理者、对献血服务认识深刻的志愿者、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熟悉国家政策和宣传工作管理者、公益精神面貌的企业家等。我国也可借鉴其发展方法,组织无偿献血志愿者培训师资队伍[12]。这样形成一个志愿者队伍管理体系,有利于对提高献血服务水平。

3.2 献血者档案的精细化管理

献血者档案包括献血者个人资料记录,献血者健康征询、体检记录,采血情况记录、血液初检、复捡记录等。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进行招募对象的顸筛选,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献血者招募工作,提高献血者招募的成功率及招募的献血者的合格率[13]。通过对宁波市献血者的社会学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完善献血档案。进而有助于加强献血者档案管理,提高对献血者档案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利用水平,对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整献血者招募计划、改善献血者招募的方式方法、提高献血者招募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3 精细化的献血宣传和招募

献血招募是一门综合学科,是献血者队伍建立的保障,注重对献血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是招募策略的基础[14]。目前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中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必须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改善流失现象,同时也要通过运营体制调整和培训工作将普通献血者转变为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从而壮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并保证血液质量[15]。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招募策略,鼓励年轻人增强社会责任感,消除女性顧虑,鼓励她们在身体适宜时献血,加强对大学生、单位团体和农村居民的招募力度,在访谈中发现仅靠公民自愿献血很难保证血源稳定供给,而大学生和单位团体提供的血液更稳定,合格率更高[16]。所以分析宁波献血者的社会学特征有利于细化宁波的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高献血宣传和招募的效率,节约资源。

3.4精细化的献血护理工作

精细化服务的主旨是在服务机构建立以本行业为特征,对客户所需得以满足的与众不同的行业特殊要求的个性化服务,血站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殊性,所服务的顾客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有无私奉献、大爱情怀,通过血站提供的献血服务及相关系列服务,可使临床患者在抢救治疗中得到无偿献血者贡献的血液或者血液成分。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得以抢救,而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服务中不需要任何物质回报[17]。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稳定献血者情绪,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这样不仅有利于控制献血反应发生,还能够让献血者获得相对满意的服务体验,使其对无偿献血抱有积极的认知与态度,有利于激发其再次献血的动机[18]。通过了解献血者的社会学特征,血站的工作人员对不同的献血对象进行了解,设计出针对性的服务,做好精细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由于献血者填写表格不完整或其他原因,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上均有其他项目,对统计有一定的影响,但数量有限,对整体的研究分析影响不大。关于献血者动机的分类和献血次数与动机的关系,需要更多的调查分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总之,对献血者社会学特征的分析,从献血档案的管理到献血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采供血机构应建立健全低危无偿献血者招募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力地提高献血者的忠诚度和追随度[19],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采集的血液充足、安全[20],有利于提高献血工作的效率,促进献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Guiddi P,Alfieri S,Marta E,et al. New donors,loyal donors, and regular donors: Which motivations sustain blood donation?[J]. Transfus Apher Sci,2015,52(3):339-344.

[2] 陶红兵,苗卫军. 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顾虑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4):277-279.

[3] Ray S,Singh Z,Banerjee A. Psychosocial variables of voluntary blood donors at blood bank of a medical college[J]. Med J Armed Forces India,2005,61(2):130-132.

[4] 胡家琪,明亮. 城镇居民无偿献血意愿的研究——对湖北省A市313名普通居民的调查分析[J]. 社会工作,2006,(9):25-27.

[5] Steele WR,Schreiber GB,Guiltinan A,et al. Role of altruistic behavior,empathetic concern,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tivation in blood donation behavior[J]. Transfusion,2008,48(1):43-54.

[6] Gon?觭alez TT,Di Lorenzo Oliveira C,Carneiro-Proietti ABF,et al. Motivation and social capital among prospective blood donors in three large blood centers in Brazil[J].Transfusion,2013,53(6):1291-1301.

[7] 杨莹,徐智浩. 宜兴市2011~2015年首次献血者情况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6,30:15-17.

[8] 朱跃国,曾海亮,陆奕. 上海市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志愿者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2015,18(3):153-155.

[9] 孔令明. 哈尔滨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运行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0] 王俊. 基于区域无偿献血的现况分析与成效评估及政策建议[D].复旦大学,2013.

[11] 王明民,安润. 无偿献血志愿者工作体系的建立与运营[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3):233-236.

[12] 孫森,安润,王明民. 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351-353.

[13] 田靖,白兰兰. 档案管理对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的促进作用[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4,(4):706-708.

[14] 张晓林. 关于献血者招募的几点思考[J]. 当代护士,2015,(12):91.

[15] 丁慧,陶诚,郑克芬. 管理和培训无偿献血志愿者的必要性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5,30:35-37.

[16] 郝玉,洪倩,蔡广菊,等. 我国无偿献血者招募和管理中的问题探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2-25.

[17] 陈玉凡. 精细化服务在献血服务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2018,18:224.

[18] 赵素萍,庞文静. 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新疆医学,2016,46(12):1583-1584.

[19] 马秋菊,沈剑. 论献血的激励机制[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0:40-41.

[20] 张新平,徐海锋. 美国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措施——美国高中生组织献血、参加献血计划[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8):481-482.

(收稿日期:2018-05-28)

猜你喜欢

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分析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分析
献血者投诉的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