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2020-07-14周燕
周 燕
(梧州市中心血站,广西 梧州 543000)
目前我国提倡适龄人群献血,通过合理的无偿献血,有利于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保证我国血库库存的合理性具有重要作用[1]。对于青年献血者,其在进行献血期间,容易出现不同情况的负面心理,这会影响献血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献血期间护理人员要与青年献血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改善其心理状态[2]。本文主要研究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的影响,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站站内采血室进行献血的300例青年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所有青年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
对照组中,年龄20-29岁,平均年龄为(24.66±2.27)岁;男性青年献血者112例、女性青年献血者38例。
观察组中,年龄21-30岁,平均年龄为(25.61±2.32)岁;男性青年献血者116例、女性青年献血者34例。
组间一般资料作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青年献血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为:青年献血者在献血期间,医护人员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青年献血者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向青年献血者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为献血者提供安全,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让献血者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献血。
观察组青年献血者接受全面沟通技巧护理,方法为:①与青年献血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青年献血者在献血前,血站采血护理人员要与献血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首先要了解青年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时刻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精神状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与献血者沟通交流,真诚、和蔼地介绍献血者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与献血者良性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对献血者是否存在晕针、晕血症状进行详细了解,了解青年献血者是否对献血感到恐惧、紧张,并了解青年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和相关护理的认知情况;若青年献血者伴有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积极给予献血者相关引导,向其讲解血液采集的相关知识、步骤,以减少献血者负面心理的出现。②献血期间的护理:穿刺前,叮嘱其放松心情勿紧张,对于献血者提出的问题,要给出积极、正面的回答,帮助献血者消除疑虑。在献血期间,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献血者保持沟通、交流,通过良好的交流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以避免无偿献血过程中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促进献血的顺利进行。③献血后的护理:在献血完成后,护理人员要对献血者针眼处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减轻献血者自己压迫针眼的力度。在此期间要了解献血者是否存在眩晕等不适症状;若伴有不适症状,则需要给予献血者合理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青年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并作对比。
1.4 数据处理
用spss22.0软件统计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百分比(%)表述。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青年献血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依次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青年献血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n) 焦虑 抑郁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50 62.94±6.06 31.04±3.02 62.16±6.11 30.04±2.86对照组 150 63.08±6.09 45.58±4.31 62.74±6.15 44.52±4.25 T-- 0.1996 33.8374 0.8194 34.6190 P-- 0.8419 0.0001 0.4132 0.0001
2.2 两组青年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67%),统计学有意义(P<0.05)。如表2:
3 讨 论
年轻献血者是我国献血的主要人群,青年人群的身体相对健康,各项身体指标均处于优良状态,因此可以提供优质的血液[3]。青年献血者在进行献血前,往往会伴有一定的顾虑,害怕对身体造成损伤,部分青年献血者对血液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这会影响献血的顺利进行[4-5]。但青年献血者有较强的献血意识、需求和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感,本次研究对青年献血者实施全面沟通技巧护理,能够全面、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提供舒适的献血环境,并可以减少献血期间和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效提升献血的效率。
表2 两组青年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综上所述,在献血过程中给予青年献血者全面沟通技巧护理,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护理质量,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