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有知识”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2019-04-08严婷刘锡光
严婷 刘锡光
【摘 要】 基于建构学习理论,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其对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希望学生能在探究和交流合作中,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顺利地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高效的理解学习.
【关键词】 建构理论;任意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同时,在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1].这与建构学习理论提倡情境教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由于高中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所以在教学上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学习上的自主权,鼓励学生采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正好与建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相吻合.基于此,本文在建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高中数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1 建构学习理论的教学要义
建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解释,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同样地,课本知识也只是关于各种现象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唯一“模板”,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和发现课本知识.同时,知识的获得也是基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它取决于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强塞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检验知识的合理性,进而吸收、理解知识,由此通过同化和顺应学习来调整和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建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师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地从外部对学习者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中还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并针对问题进行探索、交流和质疑.
建构学习理论也强调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学习者在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中主动地建構知识意义的过程.
因此,在建构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应包含知识回顾、问题引路,分步建构、同化顺应,理解新知、小结与反思等几个基本环节.
2 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A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第1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仅是继任意角、弧度制后的又一重要概念,也是本章其他内容的出发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它不仅能深化函数的概念,同时也能为后续学习平面向量、斜率、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等内容奠定基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中的一种特殊函数,它是刻画客观世界周期变化的一种数学模型.它不仅具有一般函数的特性,还有其自身特有的性质——周期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这两方面的性质.另外,虽然初中学过了锐角三角函数,但不能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看作是其简单的扩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本质上的异同.
3 目标制定
由于学生是在刚学完弧度制后学习本节内容,对弧度制引入的意义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让学生在一课时里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比较困难.另外,引入单位圆定义三角函数的优势,学生要在后续的学习中才能进一步体会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用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横、纵坐标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知道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三要素;
(3)能根据角所在象限判断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4)在借助单位圆认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并能初步解决相应问题.
4 学情分析
建构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生长点”,引导学生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还要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顺利建构新知.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新知的关系如下:
通过以上的学情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重点
①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
② 任意角三角函数与锐角三角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⑵ 教学难点
① 单位圆的引入;
② 用单位圆与角终边交点的坐标表示任意角三角函数;
③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
5 教学过程
⑴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问题1 上节课学习了任意角,任意角在你头脑中给你留下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生:把任意角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看到一种周而复始的现象.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角终边的转动(如图1),并点出:任意角可看作由终边旋转生成,角终边上的点会绕着顶点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建立任意角与圆、直角坐标系间的联系,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另外,演示时还应提醒学生注意课本中任意角的标法是错误的,因为任意角不能标方向和大小,正确标法应将角α标在终边外面[2].
问题2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圆周运动现象吗?
问题3 圆周运动是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而函数又是刻画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那圆周运动又应该用怎样的函数来刻画呢?
设计意图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必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⑵ 问题引路,分步建构
问题4 ① 如果要用函数来刻画圆周运动,那函数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② 圆周运动中有哪些量?哪些是变量?
③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 由于问题3太大,学生一时无从入手,因此需设置系列小问题,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开始探究,使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坐标化.
问题5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称谓”是否严谨?你能从高中函数定义这个角度解释一下吗?
提示:锐角三角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
设计意图 函数是数集与数集间的对应,而锐角三角函数是以角为自变量,初中还未学弧度制,角的集合不同于数集,因此,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称谓”不够严谨.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弧度制的必要性,达到锐角三角函数函数化,为后续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做准备.
問题6 对于给定的锐角α,其对应比值会不会随着P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呢?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P点在终边上移动(如图2),先让学生观察,再引导其利用相似三角形,严格证明得出:对于任意给定的锐角,其对应比值不会随着终边上点P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 为单位圆的引入作铺垫,让学生感受到利用单位圆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合理性.
问题7 既然在终边上可以任意选取点(异于原点),那在什么时候,这个比值的形式最简单?
设计意图 从简化定义式的角度自然而然引出单位圆,达到锐角三角函数表达式的优化,为后续借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奠定基础.
⑶ 同化顺应,理解新知
问题8 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都可以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来表示吗?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如图3—图10.学生思考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 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思考题的设置是想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知道已知角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不借助单位圆,也能求出对应的三角函数值.
总之,在授课之前,应该清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上课时,既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来讲授新知识,又要讲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提供脚手架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完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佩,赵思林.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设计——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17(1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