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对数学教材中几个典型问题的思考建议
2019-04-08朱文平
朱文平
【摘 要】 对现行2004年版人教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必修1-5册,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我想作一些修改建议,这也是新课改对编写新教材的人提出的要求和努力方向,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教材具有权威性,教材的质量决定培养人才的方向.
【关键词】 教材;思考;新课标;修改;核心素养
2004年版人教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和使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在编写知识体系模块和“知识内在逻辑思维关系”上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新课标教材中有些知识板块不系统,个别有点零乱,而有些不该放在某个板块的知识,却把它们放在了一起,显得有些牵强.对于教材中个别概念或定义,我想也应该站在读者(或学生)的立场上去精准而通俗易懂的下定义,而不是照抄照搬一些“高深”的词语来定义,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讲函数概念之前,应该先讲函数的产生思维过程:应先讲4种“对应关系(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在此基础上再讲“映射”的概念,其实映谢就是4种对应关系中的“一对一”和“多对一”.而“函数”又是数集A到数集B的映射.在这样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学生肯定容易学懂.然而,人教社教材却在《必修1》教材中,先讲函数概念,后讲映射的概念.人为颠倒了正常的逻辑思维,增加了学习难度,从而导致了高中学生学习高中数学从“这一个关键点上”出现第一次重大分化,都认为函数难学,抽象,这与教材的编写有直接的关系.另外,简单的逻辑用语和充要条件的判断,应放在高一入学集合章节先学,才能奠定正常逻辑思维.现放在后面的选修2-1中学习,明显滞后,先前许多错误的思维都定型了,再来纠正,难度就大了,对培养学生思维有重大影响.再如,解析几何中“直线方程”的斜率定义都还没有学,就开始来学“线性规划”了,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又必须先补充讲“直线斜率的概念、定义等”之后 ,才能讲“线性规划”,有点混乱.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材的编写,本人认为:必须反复推敲斟酌,十分慎重才行.
我们先来研究几个教材中的典型问题:
6.还可以作出斜率k与倾角α的关系图来解释.
4 反思与建议
以上是我对教材中的几个典型问题的剖析.由此,请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尽量以思维发展体系为主线,深刻体现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的“三教”思想:即“教思想,教经验,教表述”.必须把知识体系化、定义、概念等低端化、平民化、明確化、详细化、精准化、通俗易懂化,不要让中国学生的大量精力耗费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却无更多的时间去创新和应用,少理论,重实践,充分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市场上林林种种的课外辅导资料.我们要与时俱进,结合生活生产实际,编写教材,通俗易懂最重要.给出的原理,不能总是让人揣摩不透,即使理解了,却耗时太多,得不偿失.原理太深奥,只有让相关的配套辅导资料书来解读.教材的纲领性,指导性,权威性何在?一定要精心谋划编写,详尽详实,不切合的理论或原理,应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不要拖泥带水,这是充分体现“一点四面”发展人的本质,突出发展人的核心素养的需要.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对教材的编写者的素养,对教师的素养,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都必须对教材作深层次的研究,编写和解读,愿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