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野圭吾作品艺术生命的长久性

2019-03-30张影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日本文学

张影

内容摘要:日本在“二战”后的崛起带动了文学方面的变革,文学界不断有优秀作家作品的呈现。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到现在,东野圭吾始终活跃在文坛,不仅成为了推理小说界杰出的代表,而且把一种带着他的烙印的文学潮流推向了世界,近些年更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其艺术生命的长久性是分不开的。《嫌疑人X的献身》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此为例分析,可以充分探求其作品的内在魅力。

关键词:日本文学 东野圭吾 《嫌疑人X的献身》

近年来,东野圭吾的“势力范围”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扩大了好几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他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近几年的新作,也不乏十几年前甚至更久的作品。为什么他的作品过了这么长时间依然能够被人关注,笔者认为在于“艺术生命”的长久。换句话说,他的作品中有能持续激发读者兴趣的因素,延续着作品的“寿命”。选取《嫌疑人X的献身》作为范例就是希望找出这些因素所在,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嫌疑人”:人物+情节

(一)人物

小说中对于人物的刻画绝对可以用深刻来形容,不仅是主要人物活灵活现,一些配角也生动形象,如女主人公独自抚养的聪明懂事的女儿花冈美里、她的前夫富樫慎二、她的追求者工藤邦明、负责调查此次命案的刑警草雉俊平等,而且连便当店的老板夫妻、以前和靖子共事的陪酒女、街头露宿的流浪汉都十分鲜活。主要角色更是意蕴丰富。

1.石神哲哉

这一角色的塑造可以说是独运匠心:学生时代的天才做了高中教师,数学家成了杀人犯。说他自甘堕落,没有追求,沉溺于现实的安逸,他却比谁都热爱数学,充满理想与抱负,在教学中尽显对数学的精通,有对幸福和美好的渴望;说他内心阴暗、举止疯狂,不择手段,他却比谁都沉着冷静,逻辑严密,理性地做事,感性地为人,一切都只是因为信仰。这样一个矛盾的个体,正是社会中不同类型的人的浓缩。

徒有本领而无处施展的人,追求平淡却屡遭排挤的人,渴望幸福但不敢触碰的人,为了信仰能不顾一切的人······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东野圭吾成功地让万千读者在一个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角色深入人心之处。

2.花冈靖子

女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在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格局下饱受苦难的人物。两次遇人不淑,独自承受抚养女儿的重担;迫于生计四处奔波,艰难地寻求一份稳定;渴望优秀的伴侣与纯粹的爱情,充满对幸福的渴望。

她的性格特征很突出:善良、有同情心、坚强乐观,但绝不只有这样。她同样有着不小的虚荣心,喜欢经济条件优越的男人,正因如此,她不可能对石神产生爱情,后来甚至把石神的帮助当成一种负担。她的性格养成就是时代的产物。

当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卑微的女性,也有女性共有的软弱无助。事发后连刑警都不愿意相信她可能是杀人凶手,侧面反映出社会对这样的女性的同情。她身上所背负的压力最终酿成了悲剧,而她最终也没有走石神为她铺好的“幸福”路。在她的身上,能让人们看到地位低下的牺牲品,可怜又可悲。

3.汤川学

他在小说中也是一个能力者的化身。这一人物在东野圭吾的多部作品中都有出现,有的还是主要角色。在这本书中,他机智敏锐,是揭开真相的关键人物,就像福尔摩斯一样。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友陷入深渊,即使他懂得了来龙去脉,他特别为之惋惜,也无能为力。“设计别人解不开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难?”他与石神的较量最后化为了正义的使者与牺牲者的博弈,其中也暗含了他进退维艰的处境。

他的形象并没有了大多数推理小说中侦探的料事如神,反而从最初的迷茫展开,一点点显示出事情的脉络。就像他的角色设定一样,他本就不是侦探,只是喜欢挖掘事实,只是对好的对手充满敬畏。这种普通人的形象更能引起读者共鸣,读者也更喜欢这种真实感和代入感。

(二)情節

这部作品的情节可谓跌宕起伏,出其不意。结尾水落石出时的结果可以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也是一场杀人事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推理小说套路,但一反常态的是作者对杀人动机的设定——好像一种地狱中的温暖。花冈靖子为了保全自己和女儿失手杀了人,石神哲哉为了保护自己所爱之人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其中的不可思议完完全全让读者为之惊叹,怎么会没有兴趣去品读呢?我们也能从情节发展中看到人性的重量,用不肤浅的情节展现永恒的主题,这样的作品又怎么会过时呢?

二.“X”:科学+逻辑

“X”在作品中本就是一个嫌疑人的代号,但以此为题绝不仅仅是如此而已,其中也是有深层意义的。

(一)科学

在作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科学性。从主要人物的身份来说,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两人始终不分伯仲。从内容来看,作者在很多比喻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句子中都写了涉及科学知识的内容。尽管如此,读者并没有因此对小说内容迷茫,反而借助更理性的表达尝试深入理解事件,主动探求真相,这种感觉才是读者真正期待的。毫无疑问,东野圭吾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他把科学融入文学,这样新颖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并长时间受到读者欢迎。

(二)逻辑

作品中逻辑规律的准确运用使情节更加连贯,也更能刺激读者眼球。

首先是石神哲哉为了掩盖花冈母女罪行而杀害另一个人,这就体现了超乎寻常的逻辑思维。在他杀“技师”以及伪造现场的时候也是通过逻辑推理而做出的判断。后来他在指导花冈母女如何回答警察问话的时候,也是凭借完美的逻辑想象引导着事件的走向。如此完美的局就在他没有一丝纰漏的逻辑思考中应运而生。

可是拥有如此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不只他一个。汤川学的登场彻底影响了事情的发展。他是一个绝对能与石神哲哉相媲美的人。仅仅从石神注意自己的形象就判断出他有了心爱之人,这是多么难以置信的逻辑推算。直至最后他看穿了一切,都是通过逻辑严密推算的。

两个厉害人物的背后是一个逻辑能力更强大的东野圭吾。他用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文字一层一层搭建着故事的高塔,带领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的妙处。

三.“献身”:社会+对与错的衡量

(一)社会

东野圭吾的作品是有内涵的,每一个字都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每一句话都是时代的纪念。《嫌疑人X的献身》当然也是一个时代下真实的社会生活的写照。小说的故事设定在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代的日本正处在经济停滞,人情冷漠的时期。生活在那样令人不安的社会环境下,个人的幸福终究会成为泡影,小说中追求幸福而不得就是现实。作者写出这样的文字就是在向世人展现社会的阴暗面:迫于生计的陪酒女、街头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等等。就像小说中可怜的“技师”,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了圈套,没有人对他的生命负责,这就是在反映现实社会下层人士低贱生命的哀嚎。正是这种对社会不公的犀利的批判,不断敲打着读者,让大家了解更深刻的内容。

(二)对与错的衡量

作品中还充斥着正义与否,曲折是非的判断。有时候,对与错没有绝对的界限,关键就在于采取了怎样的判断标准。《嫌疑人X的献身》中两人双双入狱,这是站在法律层面的决断,也是现实的无奈。有些情况下,为了维护绝大多数的公平正义,我们必须采取强硬的法律手段制裁犯法者。但法律并非绝对正确,也并非绝对完善,更不是唯一标准。花冈靖子杀人有错,但维护女儿的母爱无错;石神哲哉害人有罪,但对爱情的信仰无罪。如何评论对与错,东野圭吾把这个悬念留给了读者,他没有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到作品中,而是给予读者足够的空间,让拥有不同想法的人都能得到满足,这就是杰出作家的高明之处,无疑大大延长了作品的“艺术生命”。

结语:事实上,学术界对东野圭吾的探讨起步较晚,日本是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关于他的研究性文章,而国内直到2008年才对他有所重视。初期的内容只是介绍性质的,后来随着他的作品热度不断上涨,研究其作品的人才逐渐增多,研究范围也慢慢扩展到了作品的艺术手法。到目前来看,关于东野圭吾的研究显然不够充分,当然这与其仍然不断进步是分不开的,但也印证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方面存在空白。笔者因此以关注日本文学为前提,从新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自身的一些观点,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补充和佐证。也希望这位已到花甲之年的天才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震撼。

参考文献

[1]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M].刘子倩,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2]王旭蕾.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艺术特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黄丽琼.东野圭吾小说魅力探究——以《嫌疑人X的献身》为中心[J].科技视界,2013(13):81-82.

[4]林韶南.东野圭吾小说主题的解读——以《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5,30(12):21-24.

[5]郑湲湲.浅析日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嫌疑人X的献身》为中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06):47-49.

[6]陈子寒.走进推理的漩涡——以《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看东野圭吾小说在中国青年中的接受[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2):135-139.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日本文学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网络教学背景下大学日本文学课程改革探讨
日本明治时代文学中的老庄之风
浅析日本文学变形小说及其外来影响分析
《方丈记》的“政治性因素”浅析
以悲为美
比较视野中的日本艳情文学观
论日本文学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