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改研究成果及创新价值
2019-03-30杨天志
内容摘要:相对于小学教育的其它专业课程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门集束课程,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这门课程来集中表达。因此,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高校教师教育类的核心课程,无论从课程教育资源的重建、教学方法的改革的本体研究,还是边际课程的集群构造、序次关系的外部研究,都是课程研究应有的重要内容。研究成果及创新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内在品味和立体研究的科学方法,或于课程内外的教育同仁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教材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于2016年6月通过学校立项。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角度与视域、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内容和重点研究成果和价值等与以往的研究皆不可同日而语。在研究的过程中,几度调整研究方案,最终变更为: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集成以往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在教学实践予以修正,解决的方法为在教学实践中修正理论偏差,以学术研究促进课堂教学和专业建设。研究的重点是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表面上看,现有的课程设置重视教师教育技能课程,以“以人为本、能力为重和实践取向”为指导,统筹课程设置,形成了教育技能类课程群和教学实践类课程群,课程开设立体饱满且形成科学序列,这为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平台;但难点在于核心课程开设时序不对且教学时数少,边际课程开设不足且缺乏深度合作。虽然时间短,任务重,好在基础厚实,学院给力,团队协作,学生配合,实体研究大大超越了预期,研究成果也非常可观。
一.建构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集群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上源是语文教学论和学科教育学,这是两个序列:一个是实践性教学的归纳,大致沿着“语文教学——语文教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课程教学论——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进程渐次演进;另一个是理论性教学的演绎,严格遵循“设计——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逻辑序列不断逼近。这两个序列中,显然后者优于前者,但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注脚和范例。依据后者特定的理论原则和前者积淀的方法技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科学的整合,以理论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为小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为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增辉,为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添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在原有的教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教学论等不断演进发展的基础上,吸纳教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等相关教育教学经典理论和文化通识,乃至系统工程理论、统筹组合理论、粗糙集合理論、文化传播理论等,借鉴国内最新语文教学实践与前沿研究成果,重新建构包括事实层面、价值层面和技术层面等内容为一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体系。一方面为该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生成提供了依据,为边际课程知识的整合提供了导向,同时也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课程设置提供了该方面的参考。特别是在应对教育教学方面的现实问题层面有着特定的针对性和实体操作价值。
二.开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题课程资源,建立富有特色的教材理论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其实比较年轻,也可以说相当幼稚:2011年才从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类课程中分离出来,经《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变成小学教育专业的独立课程尚不足十年。从国家意志来看,原有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类课程繁难偏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当推陈出新多快好省;从教学惯性来看,势必陈陈相因,敝帚自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正处在重建阶段或修复期,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面的实践探索要形成结论,学术探讨上的争论应当成为定论。该课程教材和教法还远远滞后于现实需要和社会诉求。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阶段,虽然已经建构了课程体系,但偏重于学理集散且偶有逻辑漏洞,实践取向的教育资源亦有欠缺。为了落实OBE教育理念,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实践为导向开发了新的专题教育资源,以质效为目标改进了教育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常识告诉我们,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科学的言语训练,人的思维就得不到有效地发展。由此看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当代语文教学设计的理想境界又在哪里?……这些集成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正在汇编成书,《新概念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望成为高水平的教材。
三.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从原来的语文课程教学论中分裂出的一门具体而精当的课程,一是专为小学语文职前教师而设,二是重视语文教学的技能与实践,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因此在教学中由于老课程的惯性作用和老教师的教育经验的板结现象,这门课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可资借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和适切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奉行拿来主义,先套用移植、复制或拼凑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论)、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再列举教学实例来说明,形成了较为程式化的“过程原则+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案例剖析”的理论架构。这种理论架构重视经验轻视原理并且远离鲜活生动的教学实践,忽视课程内容理解的差异性和实践的灵活性,将教材知识和经典案例奉为圭臬。既不能满足卓越教师培养需要,也不能适应当前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要求。呈现以下问题:(1)理论空洞,方法抽象化,缺乏学科针对性性;(2)技能碎片化,方法工具化,缺乏理论指导性;(3)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与举措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1.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为学生铺路奠基。2.坚执“理实一体,知行并重”的教学方法,贯彻实践价值取向。3.坚守“持经达变,择善固执”的学术传统,以科研促进教学。4.坚定“母语教育,奠基人生”的学科导向,张扬语文立人的旗帜。采用理实一体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以材施教,实践教学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以点带面。创建学习共同体,做好顶层设计,搭建教学相长、互动交流的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演——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以专题为引领,以问题为驱动,以案例为载体,以研讨为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的混合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的一体化设计,指导和督促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补充课程资源、提升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拓展教学实践活动空间,学会从教育者的视角关注和追踪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热点、难点以及语文教学改的的动态与趋势,开阔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语文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有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该课的认同感和美誉度较前届学生有所提高,课堂氛围轻松热烈。对小学语文课题教学设计能够从容淡定,不再困惑迷茫,设计要素和内在逻辑有章可循,考试成绩优异,就业情况良好。
四.开展多维立体的研究探索,形成具有明显创新的教科研特色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设计自然也是学科教法类课程之母。它应当是核心的核心,基础的基础。相对于小学教育的其它专业课程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又是一门集束课程,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这门课程来集中表达。
1.高端定位,多缘结合,创新性强。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来研究,推陈出新,资源精益求精,转型脚踏实地。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論研究,触及到语文学习的终极价值和语文教学的原点问题与基本理论,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比如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点问题、预设的课堂与生成的课堂流程图、语文模块教学的立体结构模型、当代语文教学大纲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文本细读“三读法”、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四与”途径,行文写作的规范,语感教学的基本策略,一节好课的标准等话题作为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以其高大上的学术观点,新实白的话语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受到学生和学员的普遍好评。
2.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实践性强。教学设计严格说是一个科学的范畴,但其艺术性特征也是客观存在。根据教师教学的相关要求,唯有以人为本、关注实践、服务教学,才能更好的突破实效。因此在课程构建上,立足于语文教学的实际和学生专业的发展,突出“以用促学”、“以学定教”的原则,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等形式,加大了课堂实训和教学实践的容量和力度。
3.教学相长,注重方法,技能性强。技能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指向。因此在构建上无论从整体设计到章节的内容布局、章节的内容序次上都是经由教学原则和通识文化起步到方法技巧最后落到技能养成上,集中体现了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理念。
通过课程研究和教学改革,受益一批毕业学生, 建立一支教育团队,建立了一个特色体系,收获了一些教学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核心地位及其与边际课程构成的群体结构、逻辑序次,统一了思想,对小学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边际课程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为南阳理工学院转型发展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专项研究项目结项报告节选,项目编号:HXKC2016104,项目主持人:杨天志,参加人员有祖琴、朱宛霞、王娟、刘红,结项报告由杨天志执笔)
(作者介绍:杨天志,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