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地理复习中主干知识的判断与选择

2019-03-27祝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高考复习

祝敏

[摘   要]区域地理主干知识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重要内容。根据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选择题组分析,结合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可以发现:对全球地理环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最大尺度(全球)的自然要素空间区划等内容为主干知识。

[关键词]高考复习;区域地理;主干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93-02

主干知识的教学一直被中学地理教育界所强调,但地理“主干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未有具体明确。主干知识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要求,但集中在第一层级,更细的次级知识点要求没有详细说明,这给广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取舍带来一定困难。即“地理‘主干知识很重要,但地理‘主干知识是什么?地理‘主干知识具体有哪些?”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研究。这些问题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尤为凸显,造成了一线教师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如下问题感觉比较困扰:哪些区域需要讲或者不需要讲?某区域内哪些内容需要讲或不需要讲?哪些区域地理知识在考试中会给信息支撑,不需要学生背?哪些区域地理知识在考试中不会给信息支撑,需要学生进行背记?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选择题组对这些问题恰好可以提供很好的启示,本文将对其中涉及区域地理的内容进行解析,从中发掘对区域地理“主干知识”定义的有效启示,尝试解答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如上问题,从而为一线教学落实“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借鉴。

一、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选择题组中的区域地理信息汇总与解析

1.选择题中的区域地理信息汇总

第一题组背景区域:中国、日本、中国大连、日本岐阜,隐性区域为板块边界(世界地震带)、中国东北。

第二题组背景区域: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隐性区域为中国三大经济区划(东部、中部、西部)。

第四题组背景区域:重庆、毕节、遵义、泸州、贵州、中国西南、云贵高原。

2.选择题中的区域地理信息解析

(1)第一题组。区域认知在第2小题的解题中起到关键作用。考生必须知道日本岐阜、中国大连与板块边界(世界主要地震带)的空间关系(距离),并通过二者距板块交界处的距离差异判断二者发生地震的概率对比,进而得出正确答案。以一定尺度看,日本整个国家范围小,基本都在地震带上,题中就算没有提到“岐阜”,只靠“日本”这一信息,学生也可判断出该地多地震。但中国空间范围相较于板块交界区域要更大,整个中国范围内不都是地震多发区,必须结合大连在我国东北这一知识,推理出它的位置相对于日本是离板块交界处较远的,因而地震发生概率较小。

(2)第二题组。题目背景地理区域的认知是第5小题解题的关键依据。四个直辖市的名称为显性信息,其所在的我国三大经济区划分区、经济发展程度是隐性信息。利用题目所提供信息——该区域的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推断出该区域以人口迁出为主,利用四个直辖市在我国三大经济区划中的位置,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推理出答案。

(3)第四題组。本题组的三个小题,都需要用到对相关区域的位置认知。其中第9、11题,需要调用关于重庆、贵州两省级行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的知识。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崎岖不平。“地势较高”成为第11题的解题关键,“崎岖不平”是第9题的解题依据。

第一题组中,日本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大连位于东北地区(辽东半岛)、板块交界处地理位置,第二题组中,四个直辖市的名称和位置、我国的三大经济区划等区域地理知识,第四题组中,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解题的必备知识,题目没有提供,属于学生必备的主干知识。第一题组的岐阜,第四题组的遵义、泸州、毕节等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不是解题的必备知识。

二、对区域地理“主干知识”的判断与选择的启示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力的养成,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养成,是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的,因而主干知识可以理解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知识”。既是必备知识,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完成记忆储备,因而在高考中,题干通常是不提供相关信息的。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区域地理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如下方面:

1.对全球地理环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

比如第一题组中的日本、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中国等国家对于世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具备较强影响力,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对于全球的大气碳氧平衡、水平衡有重大影响,这些属于主干知识,需要学生储备。

2.最大尺度(全球)的自然要素空间区划

比如,第一题组中的世界板块(边界)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区划、世界洋流分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等知识点,是以全球尺度看待地理要素的结果,属于地理主干知识。

3.最大尺度(全球)和中等尺度(洲、地区)区域具备最典型区域要素特征的地理事物

比如,以全球尺度看,最大的高原、最高的高原、最长的外流河、最长的内流河、最大的湖泊等知识需要学生储备。以中等尺度(洲、地区)看,新加坡之于东南亚、巴西之于南美洲都有某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性,需要学生储备。

4.中国国家尺度的地理要素空间区划或空间分布

比如,第二题组中的四个直辖市相对于我国三大经济区划的空间位置,第四题组中的重庆市相较于我国地形区的空间位置。

这种类型的区域地理主干知识可以按划分要素的数量进行分类:单一型,如中国气候类型分布、中国地形区、黄河和长江空间分布、中国植被分布、省级行政区、四大工业区域等以单一地理要素划分的;综合型,如四大自然区划、三大经济区划等以多个地理要素为划分依据的。

5.对中国国家发展和国内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区域

比如第一题组中的大连市的地理位置。这一知识点的定性是存在争议的,有人认为大连市的地理位置不应属于主干知识,学生不必背记;有人认为大连市的地理位置属于主干知识。第一题组中,如果学生无法确定大连的地理位置,就无法确定其与板块交界的相对位置,无法确定其相比于日本的地震发生概率大小。从题目看,应属于主干知识。其实,大连虽然不属于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但是大连在中国海运交通、环渤海经济区、辽中南工业区等行业或区域发展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应属于主干知识。当然,要判断非省级行政中心城市是否属于主干知识,除了判断其对全国或次一级尺度区域(以“国—地理区域—省”为尺度)的影响度外,也可以利用课标进行判断。具体方法如下:根据“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等课标,挑选出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城市,再结合中国地理区域分区中有重要区域影响的城市进行叠加,可以筛选出大连、苏州、深圳等一批城市为主干知识。

在筛选出属于主干知识的区域后,需着重引导学生学习的,应该是这些区域的地理位置。区域认知素养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的根本思想方法,以某个属于主干知识区域的地理位置为基础,进而学习该区域内事物的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要素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人地关系),是学习该区域主干知识的正确逻辑链条。

根据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地理选择题组分析,结合初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可以发现:对全球地理环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区域、最大尺度(全球)的自然要素空间区划、最大尺度(全球)和中等尺度(洲、地区)区域具备最典型区域要素特征的地理事物、中国国家尺度的地理要素空间区划或空间分布、对中国国家发展和国内区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属于具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知识”特点的知识内容,应判断为主干知識加以着重教学,教师应重点讲解这些核心区域的地理位置,以此推进其他地理知识的教学。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
区域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英语作文讲评策略和模式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化整为散,条分缕析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高考复习
还概念之真,奠知识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