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2016-12-12黄秋根
黄秋根
摘 要:区域地理是地理高考试题的重要载体,是地理高考高考制胜的关键。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注重区域地理学科特点,扎扎实实做好复习工作,那么,区域地理这道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逾越的天堑就可以变成通向成功的坦途。
关键词:区域地理;高考复习;软肋
区域地理是地理高考试题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地理高考高考制胜的关键。高考一直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的主导方向,把地理表述能力作为能力考查的压轴大戏。但考生在空间定位与区域分析两方面总是难于突破,成为解决区域地理试题的两大致命弱点,成为制约地理高分的“软肋”。每年高考,总有许多莘莘学子在区域上“饮恨江东”,下面,本人就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复习中的一些看法。
一、制约区域地理试题“软肋”的原因
首先,地理考生普遍感到区域定位是走进地理高考的入场券,成为区域地理试题拿分的“瓶颈”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缺乏区域位置的概念。平时学习忽略对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定位,地理事物的识记,好似空中楼阁,这样地理事物的识记就不牢固。
2.对区域地理事物的识记,缺乏自然地理知识基础。地理学习首先要解决“在哪里”的问题,然后再从“在哪里”即空间位置的角度,分析主要的地形、气候等因素,丰富该地理事物的自然地理知识。这样识记的地理事物,即有了承载平台,又有了“兹生的土壤”,鲜活的地理事物就存储于大脑之中。其次,综合题中的问答题,即对地理表述能力的考查,是学生登上高分榜的“瓶颈”因素。这类题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经过信息提取、加工和整合,通过自己组织语言文字,完成对题目的有效作答,而考生往往在以下三方面存在不足。
(1)对图表材料的信息提取能力低。区域地理试题一般都给出一定的图表材料,要求考生能准确提取与答题有关的显性和隐性信息,作为对试题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的依据。而考生又存在两个不到位:一是有效信息发掘不到位,二是问题对接不到位,无法进行畅通的正向和逆向思维。
(2)信息加工和整合能力低。信息加工就是对提取的信息搭建知识联系,进行正向或逆向推理,推陈出新。信息加工不仅指题目所给的信息,也应该包括记忆仓库中的信息(正确迁移来的知识)。这方面考生又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提取不完整,遗漏信息;二是思维发散不全面,考虑问题漏项;三是知识迁移不准确,答非所问。
(3)运用地理学科语言的能力低。在平时学习地理过程中,不注意对地理教材语言的背诵积累,在具体描述时,江郎才尽,力不从心,即使勉强写出,也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语言罗嗦,废话连篇切不中要害,甚至出现错别字,更谈不上获得高分。
二、突破区域 “软肋”、提升复习动能的策略
1.强化区域定位
(1)根据地理位置定位。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关位置。如复习世界大洲、大洋时,就要重点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要对穿过各大洲、大洋的一些重要经纬线进行定格,如要牢固建立非洲的地理空间概念,就必须读熟赤道、南北回归线、20°E(甚至20°W至60°E按经度每隔5°或10°)这些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非洲地区。这样学生在加强区域位置的同时,既识记了地理事物,又明确了区域差异。
(2)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的轮廓或形状来定位。许多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轮廓或形状,可以作为确定地理事物的重要标志。如山东省的轮廓像个骆驼,意大利的轮廓像个马靴,墨西哥湾的半圆形状外加西侧的中美地峡及东侧的佛罗里达半岛,黑海的三角形状内嵌北部的克里木半岛,湘江从洞庭湖的西侧注入,赣江从鄱阳湖的东侧注入等特征,都可以准确对上述地理事物进行定位。
(3)根据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定位。从区域划分的角度分析,每个区域都有其典型特征,这是区域差异形成的基础。因此,分析某个区域的典型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对该区域进行定位。如中国的某个地形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即可确定该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再如某国的农业现代化、专业化程度很高,形成明显的区域专业化,即可确定该地形区为美国的中央大平原。这类信息往往在题目的语言材料中给出,结合考生的知识储备,是比较容易定位的。另外,在平时的地理训练中,要经常查阅地图,对一些专业经纬线所穿过的知名地理事物及重要城市等控制点的区域定位,日积月累,区域地图就好像粘贴在脑海里了。
2.加强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指导
地理高考有一项明确的能力要求,那就是“一定的时间内,对地理思维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要接近或达到这一能力要求,平时要注重对地理表述题的答题指导。首先,细过题目审题关。即读懂题,充分发掘题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搭建信息与问题的桥梁。其次,稳过信息加工关。要正确对所学的知道进行迁移。最后,慎过文字组织关。尽管地理表述题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也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的表述,不给阅卷老师带来阅读障碍和理解偏差,并且以美观的书写去赢得判卷老师的感情分。
关于文字表达能力,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训练:第一,语言文字组织要分层次,即分点叙述,平时做题要积累不同问题的思维发散点,做到全面描述,如自然地理特征应以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几方面加以描述;第二,语言文字组织要有逻辑性,即能体现出连贯性和因果关系。如在描述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气候条件时,只叙述“雨热同期”,就显得突然,不好回答,若答成“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也就完整流畅了,第三尽量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做到言简意赅,谨防错别字,更不能臆造地理语言,落得外行形象。
总之,高考复习中要充分重视区域地理,因为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母体,也是高考考点永不枯竭的源泉。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注重区域地理学科特点,扎扎实实做好以上工作,那么,学生高考复习的动能就会长久不衰,区域地理这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就可以变成通向成功的坦途。
参考文献:
[1]江晔 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学林出版社 2011年10月第1版.
[2]王民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11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