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三基四法”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实践

2019-03-27沈红燕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实践

沈红燕

[摘   要]“三基四法”教学策略中的“三基”即基本术语、基本历史读图能力、基本历史解读能力,“四法”即情境演绎、清晰因果、互动训练、评价风采等。采用“三基四法”教学策略可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从而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三基四法;历史时空观;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67-02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构成,而时空观念是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理念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运用“三基四法”可使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

一、强化“三基”能力,掌握时空观念培养基本手段

1.强化基本历史术语学习,涵养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纪年是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技能。纪年方式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公元纪年法,这是国际上现行通用的纪年方式。除此以外还有民国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这是三种有中国特色的纪年方式。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纪年的表述以及转换,才能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1)熟练运用历史纪年叙述历史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立》这一章节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纪年方式,教学中笔者抓住时机对这些纪年方式进行拓展。

首先“辛亥革命”这一概念源于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自古使用的纪年方法。其中1894年的“甲午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都是以这一年的干支而得名。其次,“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这里则采用了公元纪年的方式。再次,课文插图1-33《清帝退位诏书》最后的落款是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此處用到了年号纪年法。最后,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并以中华民国纪元,所以1912年也被称为民国元年。

历史纪年不仅是准确学习历史的工具,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因此,熟练运用历史纪年叙述历史非常重要。

(2)熟练运用历史纪年转换方式

历史纪年的转换在各种考试中都曾涉及,教学时教师要引起重视。比如民国纪年转换成公元纪年,只需用1911年做加减。1948年是民国几年?用1948减去1911便可知是民国三十七年,民国十年就可以用1911加10,更可知是1921年。

熟练运用历史纪年的转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时空观念,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3)注意各种纪年的特殊情况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和年号纪年一样,元年就是一年,没有0年。跨公元前后的时间计算在相加的基础上减去一年。如年号纪年法存在多久?年号纪年始于公元前140年,由汉武帝首创,直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清王朝覆亡。计算可得1912+140-1=2051年。公元前与公元后的初期和末期表达的时间顺序截然相反。如公元前2006年是公元前21世纪末;2006年是公元21世纪初;公元前1999年是公元前20世纪初,公元1999年是公元20世纪末。

学生掌握历史时间的概念以及在历史中的时序,才能建构起时间的横轴,才能使时空线索更清晰。

2.强化基本历史读图能力,加深历史时空观念

人们常说左图右史,恰当地运用历史地图,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空间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容和本质。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历史地图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例如,我在上《早期国家和社会》一课时,出示以下地图。

设问:从图中找出西周分封的主体有哪些。学生从地图中归纳出三种人——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其中受封的主体是王族子弟。再设问:这些主体受封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区别?仔细观察地图可发现:王族子弟都受封在地理位置重要并相对富庶的地区,功臣姜尚也分封在富饶的地区,而先代贵族的受封地则相对偏远或贫瘠。

通过恰当运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把握识图的重点,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读图能力。因此,在构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时要极大地发挥历史地图的辅助作用。

3.强化基本历史解读能力,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材料或历史地图精心设计问题,同时指导学生从材料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解读,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例如在上《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一课时,我出示了图1-31《武昌起义和全国独立各省形势图》,并设问:请你判断这幅地图反映的大约是什么时候?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观察地图,可以发现此时清政府依然存在,所以时间肯定在1912年2月12号以前。但南方地区有很多相对独立的省份,综合信息就可以得出该图所示肯定是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通过不断的类似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对所呈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

二、运用“四法”使学生历史时空观落地

1.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感知历史时空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直观演示、情景模拟等历史情境,使学生理解时空,进而思考历史、感知历史。

例如在上《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情景再现模式,让学生一起针对剧情来找茬。

剧情:秦始皇穿着黄色的龙袍端坐在大殿的龙椅上。内侍将厚厚的一叠奏章抱上来放在桌上。夜已经很深了,皇帝不顾内侍的提醒依然忙于批阅奏章。

我设问:该剧情中有哪些错误?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家具等信息涌现,学生很快就找到第一处错误:纸张乱入!因为秦朝通常用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才出现纸张。第二处错误:黄色龙袍!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唐代以后,黄色才被视为尊贵的颜色。第三处错误:龙椅和桌子!因为秦朝时汉族是席地而坐的,直到东汉以后,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等家具才开始传入中原,逐渐改变了汉族的家具陈设。

2.理清历史事件脉络,使学生在历史时空中感悟史事

历史时空背后往往深藏着历史逻辑,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脉络,更要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感悟史事,并且随着时空视角的变化科学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价值。所以说时空架构是学生清晰把握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重要依据。

例如在讲到《西方文明的摇篮》一课时,在探究西方海洋文明与亚非地区大河文明之间的差异时,提出问题:为何两种文明孕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乃至民族性格都迥然不同?要解读该问题,就要从两种文明所处的地理空间上进行探讨。课堂中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1-24 ,从希腊和中国的时空特点入手。

希腊拥有曲折的海岸线、重叠的山峦、星罗棋布的海岛以及众多港湾。耕地少,良港多,使希腊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发达。希腊人在贸易中逐渐形成了公平公正的思想,进而形成了希腊较民主的政治制度。

中国是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家,可耕种的土地较多,人们被土地牢牢地束缚在某一地区,慢慢就养成了安定、保守的民族个性。小农经济盛行,就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来保证其安全。因此中国政治制度重视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

本课通过对时空环境的类比,使学生明白一个地区特定的时空特点会对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族性格都会产生影响。

3.开展常态时空互動训练,使学生准确把握史实时间轴

历史并不仅仅指某个单一的历史事件,而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清晰的时空观念有利于准确把握史实,而时间轴和历史地图的整合训练是搭建时空框架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上《罗马帝国的兴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生、兴、盛、衰四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完成古罗马兴衰年代尺的任务以及通过对应各个时期的动态疆域图来梳理罗马帝国的兴衰史。掌握时间轴和历史地图是构建时间、事件、人物之间关联性的有效途径。历史地图不但能直观展示时空信息,而且能使学生更接近历史真相。

4.依据时空观念检索历史线索,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评价时必须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才能构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并理清历史线索,从而理解当时人物的作为。

例如教学《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课评价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时,教师应渗透时空观念的培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史据来评价李鸿章在甲午之战中的作为。甲午之战是中日之间制度、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的较量,并非李鸿章一人所能决定。甲午战争和洋务运动最终一败涂地,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洋务派对西方之所以强大的认知不够,以为只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就能抵抗西方的侵略;第二,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顽固派为了自身利益,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第三,建立的军事工业存在管理落后、武器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现象,而民用工业存在贪污腐化现象。李鸿章虽然有诸多不是,但换作其他人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因为时局如此。

综上所述,学生上历史课不仅需要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历史学科特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多年后知识可能会随时间淡忘,但观念、方法和能力却会根深蒂固,受益一生。学生的时空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我将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  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李隆国.说“公元(前)”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实践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