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有效策略探讨
2019-03-22詹璎子
詹璎子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高校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的义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随着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高校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高校教师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容易使其产生焦虑、心烦等情绪,这种情况往往不利于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奖励或者举措满足教师的内心需求,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1 激励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 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具体表现在教职工的薪酬方面[1]。教师的薪酬与职称和职务密切相关,薪酬的多少直接由教师所任职务和职称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薪酬分配结果就与教师的日常授课情况严重脱离。比如,一些具备较强授课能力、管理能力的教职工由于职称低下,常常无法获得与实际付出相符合的薪水。此外,教师们为了评定高级别的职称,更加注重科研项目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往往会疏忽对自身授课能力的加强。职称评定实行终身制,此种激励方式会导致教师在满足个人需求后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
1.2 激励手段单一
高校教师成员在年龄、资质、职称、工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不同,中青老教师呈现出混合的状态。不同年龄段的教职工有不同方面的心理需求,需要高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激励手段单一。不论是针对中青年教师还是针对老教师,都采取相同的奖励措施,往往会引发很多教职工的不满。这样单一的激励手段不仅不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反而会引发教师消极怠工、怨声载道等消极情绪。
1.3 缺乏完善的专业教师队伍
我国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专业性较差,与高等院校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根据调查研究可知,民办高校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退休老教师、其他学校的老师或者是不具备教学经验的高校学生[2]。长此以往,会导致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在教学工作方面很难有较高的积极性。由于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师是按课时收费的,整个教师队伍不完整、不科学,很难实行统一的激励机制。高校缺乏较为完善的教师队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麻烦,从而很难实现激励机制的顺利运行。
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优化高校教师人才配置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激励机制,需要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为基础。高校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表现出色的教师给予表彰,对表现较差的教师给予批评或者辞退。根据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教师中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实行激励机制可以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评,及时对责任心差、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教师浑水摸鱼的情况。激励机制的实行不仅有利于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进程,还有利于优化高校教师的人才配置。
2.2 有利于调动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奖励措施能够满足高校教师的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教师们的信念感和责任心。高校激励机制的实行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高校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还能够培养一支专业性程度高、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团队。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各个高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2.3 不合理的激励机制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从上述积极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到激励机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激励机制具有两面性[3]。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反,不完善、不合理的激励机制会使教师消极怠工、散漫懒惰,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管理所投入的成本,还无法实现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目标。因此,高校在建立激励制度时应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构成,制定科学的、规范的激励制度。
3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1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重视激励机制的应用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首先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层转变观念,充分重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同时,高校管理层应跳出实行激励机制就会取得良好效果的误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层应不断观察教育行业发生的改变,根据自身情况对激励制度进行设计。高校应通过实践调查和行业薪酬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付薪机制,实现教师间的公平竞争,满足各个层次教师的需求。同时,高校管理层应转变思维,实现同行业间人力管理经验的相互交流和借鉴。
3.2 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配置,为激励机制的运行做好基础
教师队伍的配置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同时也与高校的财政密切相关。如果高校在进行教师资源配置和管理时,招聘了较多学历高、资质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往往会给高校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招聘了很多学历低、资质浅的教师,高校财政会有很多盈余,不利于人才资源和资金的合理配置。因此,高校在进行教师队伍配置时,应根据各个岗位实际情况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4]。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省财政预算,还能够建立起配置合理的人才队伍,从而为激励机制的顺利运行做好基础。
3.3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作为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教师工作热情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合理的奖惩机制会对表现出色的教师进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教师进行批评或者惩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唤起高校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其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在建立奖惩机制的过程中,应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制定出具有普适性、公平性的奖惩规则。对于工作积极性高、成绩出色的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职称评定时可以多向他们倾斜。对于工作懒散、出现重大教学事故的教师,应加大惩罚力度,并以此作为警示。
3.4 高校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增强教师工作汇报的真实性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是实行激励机制的依据。根据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的绩效考核是由教职工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实现的。由于这种考核方式缺乏监督,必然使得考核结果不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可见,这种考核方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的衡量指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监管,实现对考核结果的定期公布。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和公正,还为激励办法的实行提供了依据。
3.5 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促进激励形式的多样化
高校教师队伍具有显著的层次化特点,单一的激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教师的诉求。中青年教师具有生活、家庭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物质奖励。老教师在家庭和生活方面都有保障,应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奖励和鼓励,如荣誉称号、精神文明榜样等等。因此,高校应促进激励形式的多样化,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的奖励办法可以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 结语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我国很多高校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激励机制。除此之外,高校的激励手段单一,无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专业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激励机制的运行。因此,高校必须不断探索应用激励机制的有效策略。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重视激励机制的应用。同时,高校应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配置,为激励机制的运行做好基础。其次,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此外,还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增强教师工作汇报的真实性。最后,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促进激励形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