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019-03-22徐锦佳陈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口腔实训

徐锦佳,陈平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红河 661100)

目前国内口腔医师与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广大基层地区的人们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职院校为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技能人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也是解决基层口腔医疗问题的重要举措[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首次提出“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施卓越医生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核心是强调医学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创新,要求从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各个方面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国际一流的医学专门人才[2]。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实用型专门人才。该层次的口腔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除专业能力外,还包括如何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等职业核心能力[3]。目前我国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为五年制本科和三年制高职,高职口腔医学教育基本是本科的压缩版,由于开设时间短、基础薄弱、医学基础课时比例较大、临床医学课程分科和学时偏多、口腔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实训环节薄弱,以及教学内容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等[4]。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根据德国的教育改革经验,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5],将学科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通过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部分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也已经开始进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定挑战[6]。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的边陲,受经济影响,基层对口腔医生的需求量更大,这让高职教育充满更多机遇,同时也面临更紧迫的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及地方特色的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参照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口腔医学职业岗位群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把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在学制短的情况下,打破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按照“工作过程”顺序设计课程内容,将陈述性和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整合。以行业实际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为根本,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由“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经过整合由“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现“学习领域”的目标[7]。将执业医师考试内容与专业课程标准衔接,专业教学内容属于近年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

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课程改革的方向

3.1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要与行业需求、职业要求和就业方向准确衔接。即课程改革要适应口腔临床工作的需求,根据调研发现基层口腔科和个体诊所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是口腔内科、口腔牙槽外科和口腔修复。针对三个工作任务过程将陈述性和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要把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体系,建立对应的能力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实时关注口腔医疗临床医疗服务新发展与需求,积极与口腔临床一线人员进行沟通,可邀请他们共同参与课程改革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口腔专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并将这些意见或建议作为课程改革的依据。

3.2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去冗存精”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口腔医学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以必须够用适度原则适当缩减课时以补充到专业知识课程。临床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可考虑和专业课程知识点交叉整合,例如《人体解剖学》与《口腔解剖生理学》相结合,《生理学》《病理学》与《口腔组织病理学》相结合,弱化与口腔不相关知识,强化与口腔医学执业相关知识。口腔专业基础课程结合原有学科体系及行动体系改革,例如《口腔解剖生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材料学》等课程重新整合,将涉及知识在工作岗位需求的相关知识框架中重构,避免重复。体现行动体系的“小而强和精”。

口腔专业三大课程(《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大幅度增加课时,主要体现在增加临床技能实训操作、课外实践和病例讨论,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判断和解决临床问题。

3.3 优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特色

引入思维导图,提升教与学的系统性,并学会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情景设计,案例引导教学和探究学习等,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推行任务分配、实地见习等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口腔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核心环节,增加实训教学课时以及开放课后实训室,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6]。

3.4 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完善实训条件

加大课程建设的步伐,使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衔接更加紧密,增加以病例情景为线索的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开发性实训课,丰富网络课程建设,可尝试开发虚拟情景的实训课,为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能力。并编写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系列配套校本教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有效使用的教学素材。

3.5 改革考核方法,注重能力评价

探讨课程考核评定的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体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思考

积极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能够为当地培养 “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实用型人才。但是在口腔高职高专教育中我们如何正确定位、特色鲜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影响着我国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口腔医学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工作岗位,努力将教和学的过程落实到真实的诊疗工作过程上,让学生在 “工作过程”中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提高职业能力,掌握融入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避免了传统学科教育与实践工作相脱离的现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发现教学课时量较少,特别是实训实践课时数量偏少,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在未来的教学改革道路上,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甚至开发符合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口腔医学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前提是教学实施者必须了解口腔科或者口腔诊所真实的诊疗工作过程,具备引导学生完成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学习和解决诊疗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逐渐被我国职业院校认可和推广,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实践的价值[8]。要使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取得持续的效果,不仅需要每个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相应的机制保障。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口腔实训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