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融入高职课程发展研究
——以《生理学》课程为例
2019-03-22陈歌牛小艳崔颜宏闫君宝张中军
陈歌,牛小艳,崔颜宏,闫君宝,张中军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作为医学生,担负着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身学习、守护健康、促进和谐的神圣使命,“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也都阐明了作为医者其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必须高度融合的职业本质。因此,该研究选取《生理学》这一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目标,试图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为职业精神融入课程发展寻找切实可行的培养路径。
1 基于职业精神融入的课程目标的建构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各组成部分的正常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医学中的疾病理论研究以及医学实践均以生理学理论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现代生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去认识和处理临床实践或科学研究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是生理学的课程目标。
基于职业精神的融入,将生理学课程的三维目标设置如下。
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1.1 基本理论知识
(1)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及重要的调节方式;(2)掌握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生物电及肌肉的收缩机制,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一些生理现象;(3)掌握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液凝固及抗凝的机制,明确人体血型的分类以及输血的原则;(4)理解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及微循环;(5)通过学习呼吸的过程及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用以解释与呼吸相关的生理现象;(6)能区分理解胃肠道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掌握消化道的分泌功能和胃肠道功能的调节知识,来解释一些相关生理现象;(7)理解能量代谢的过程,解释体温的调节机制;(8)掌握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和调节机制,理解尿液浓缩及稀释的原理;(9)能够描述视觉、听觉的传导过程和机制,明确前庭器官的功能;(10)掌握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神经系统对感觉功能、运动及内脏的调节作用,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生理现象;(11)明确主要内分泌腺的生理作用和调节机制;(12)能够阐述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生理功能。
1.1.2 基本技能
(1)能够熟练运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器械,能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分析以及完成模拟实验。(2)熟练掌握生理学实验常用的一些标本的制备,例如蟾蜍的离体心脏标本、破坏小鼠小脑标本、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等,并完成相应的活动记录;(3)掌握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一般检查,如ABO及Rh血型的测定、动脉血压的测量以及心音听诊等。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发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从中感受生命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自主学习以及对未知生理活动机制的深入探索奠定逻辑思维基础,也为后续临床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突出基层建设投入,实现了监管工作全覆盖。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全区率先成立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全县157个村(社区)均设有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每站聘请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1412个自然屯各聘请1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协助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开展工作,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
(2)通过生理实践课程的学习,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以及技术,体验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体会思考生理学实验员对于不同的实验项目采取的不同教学思路、教学手段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抽象问题及动态问题化解的思路、语言表达的技巧等,学会正确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及学术观点,从而为今后在临床实践及科研生涯中开展病理讨论及学术交流训练好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唤起学生对生命体活动的奇妙性与协调性的思考,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坚持人文关怀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以及立志献身医学事业的高尚情操。(2)在教学中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综合实践能力。(3)通过对生理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成就的学习,形成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树立严肃的科学态度。
2 基于职业精神融入的课程内容的精选
2.1 课程内容结构提高实践课程比例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涉及的生理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在课程内容结构设置方面,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符合学生学习心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除此之外,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由于实验对象大多选择的是动物,因此在实践课中要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实验前做好麻醉、减少痛苦,在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动物总量,实验结束后采取最小痛苦的方式结束实验动物的生命,体现对实验动物的尊重及临终的关怀。在测血型、量血压、听心音这些以人为对象的实践课中,更要使学生转换角色,模拟医患关系,动作轻柔,注重眼神、语言和肢体动作的交流,切身体会鼓励和关怀给患者带来的勇气和情感体验,从而为以后踏入工作岗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2.2 将人文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内容
生理学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2],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引入相关科学史的教育,把对医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进行介绍,或者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补充进来,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获得这些成果的艰苦过程,通过这种事例感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3],启发思路,开阔眼界,培养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奋发向上的精神、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医学科学素养及职业情感。例如,在理论课上讲到动脉血压这一节内容时,可首先阐述动脉血压发现的道路绝不是平坦的、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还要有锲而不舍的顽强性与坚持性,而这些都是科技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讲到血型内容时,可提到由于一开始并不知道血型的存在,从而输血造成了极高的死亡率,但由于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最终发现了血型的存在,提出了输血的原则,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通过这些事例的分享,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触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和职业情感,更启迪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3 基于职业精神融入的课程实施方式的选择
3.1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生理学是一门既有趣味性又枯燥难懂的逻辑学,它的趣味性在于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学生对神秘生命活动充满好奇,想一探究竟。但生理学的一个理字说明了生理学侧重生命活动的机理机制,逻辑性很强,难懂枯燥。综合考虑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4],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1.1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知识体系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通过科学引导,使学生开动脑筋、学会思考,从而从已知知识自觉引出未知知识,培养一种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5]。例如,讲解骨骼肌的收缩功能时,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膝跳反射的例子引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小腿为什么会抬起?第二个问题:传出神经上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给它所支配的效应器骨骼肌的呢?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出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进而提出第三个问题:通过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肌细胞兴奋后,是否能直接引起肌肉的收缩呢?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是怎样的呢?通过讲解,明确肌细胞兴奋后并不能直接引起肌肉收缩,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耦联过程,称兴奋-收缩耦联。这是一种问题式启发,通过设计几个环环相扣、具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构成一个问题链,一方面设置了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维,大大提高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不仅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更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1.2 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建立医学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案例教学法是指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选取典型案例并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及教材查找相关材料,初步分析病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中,教师针对案例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回答,一步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点出学习重难点。例如在讲到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出案例重症肌无力、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骨骼肌自发性纤颤、筒箭毒作为肌肉松弛药的原因,让学生搜集资料初步得出结论,再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使学生掌握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唤起学生对生命活动奇妙性与协调性的思考,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与临床接轨,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医学逻辑思维方式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3.1.3 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同伴各抒己见,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讨论结束之后,学生展示,组间点评补充,教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因此更加注重的是个人能否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共事,是否能清晰有效地表述自己的看法,是否能耐心倾听、概括及吸收他人的意见。这种善于交际,注重合作的品质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是今后临床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以及医患关系中的沟通所必需的。
4 基于职业精神融入的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生理学这门课程要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建立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课程评价体系,强调发展式评价和全过程式的评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占4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以及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占30%)。
4.1 基础理论知识评价
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评价采用两种方式:知识竞赛和期末考试,总分为100分。试卷中的题目均是从生理学题库中抽取。知识竞赛放在平时,每章内容讲完后用问卷星发放题目,类型均为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学生在手机端完成答卷后提交,教师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这些客观性题目来考查学生对本章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填空题和选择题为客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论述题属于主客观相结合的类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逻辑分析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不设置固定答案,而是对照参考答案对评分标准进行统一细化。通过这种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4.2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
生理学实验技能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实验操作和答辩。按照两人一组,合作完成。采取全过程式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考核两个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从实验前的准备是否充分、实验中的操作过程是否精确到最后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动物的处理是否合理三个方面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整体的质性考核与分步骤的量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评价。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坚持评价内容丰富,评价主体多样的原则,真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鉴定,极大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其中,评价内容可以从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以及对实验人体或实验动物的态度等,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加成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中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符合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