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AQ、SDS的效果
2019-03-21于思捷
于思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肌坏死病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此病不仅使患者胸骨后剧烈疼痛,而且还影响患者的心态,很多患者因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产生了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1]。无论是生理上的痛苦还是精神上的折磨,都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展,所以临床中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干预,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我科于2018年2月至6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11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7例。观察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32±5.42)岁;发病时间2~18 h,平均(9.56±4.27)h。对照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8.87±5.26)岁;发病时间2~19 h,平均(9.57±5.05)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治疗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第一,心理护理。心理创伤的康复是康复进程中的一环。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士不仅要做到多与之交流沟通,而且还要多给予患者正向激励,每次患者取得进步之后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进而更加积极配合医护工作[2]。第二,健康宣教。护士自己先熟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之后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这一疾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第三,功能康复护理。①入院第1~3天,护士叮嘱患者卧床静养,为患者清洁身体;同时,定时指导患者做两次肢体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10 min。②入院第4~5天,护士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及做上半身活动,每天做两次,每次持续3 min;同时,指导患者自主进食、洗脸、刷牙、穿衣,每项活动进行20~30 min。③入院第6~7天,护士指导患者做床边坐便练习以及坐位活动,每天练习两次,每次练习时间为10 min。④入院第8~10天,护士指导患者做床边行走训练,每天两次,每次进行10 min[3]。⑤入院第11~12天,护士允许患者在室内自由活动,而护士则在一旁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危险事件[4]。
1.3 观察指标:在患者入院初和出院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SAQ、SDS评分比较情况(±s,分)
表1 SAQ、SDS评分比较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SDS SAQ初评分 出院评分 初评分 出院评分观察组 57 55.53±5.12 38.59±4.73 63.22±5.63 85.72±4.96对照组 57 55.30±5.26 41.38±4.58 62.96±5.41 71.47±4.50 t值 0.237 3.199 0.251 16.064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可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很多患者因为病情不乐观而出现了负性情绪,身心健康均受到影响。有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可控可治的疾病,如果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则能改变局面,促使患者早日康复[5]。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为目的的护理模式,在各科临床中均有所应用。我科于2018年2月至6月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通过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果: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其出院时的SAQ评分明显更高,SDS评分明显更低。早期康复护理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心理护理主要起到了改善负性心理的作用,有助于患者重建信心,坚持到康复出院;健康宣教主要起到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功能康复护理主要起到了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有利于患者尽快从床上站起来,逐步恢复健康。
综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预后差,对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