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3-21王小丽
王小丽
(大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理疗科,辽宁 大连 116000)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急性脑组织供血供氧障碍的神经功能损伤性疾病,病情发病急剧,经积极抢救治疗后患者虽保证生命安全但易遗留偏瘫性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1-2]。脑梗死因神经功能的缺失及损伤给患者造成巨大生理及心理负担,对后期康复治疗丧失信心,临床传统康复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难以耐受,常错过最佳康复时机[3]。目前临床通过手法康复及电针灸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伴偏瘫患者,通过对肢体关节的功能屈伸活动,缓解关节周围组织僵硬状态,配合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代谢,配合电针灸穴位刺激,恢复肢体神经血液营养供应,改善神经传导阻滞状态,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异常肌张力及痉挛废用模式。恢复患者康复治疗信心,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有效性,被临床界广泛认可。我科通过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偏瘫患者,对躯体功能评分Barthle指数改善显著,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试验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试验结果(±s)
注:*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Barthle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30) 44.20±4.12 81.62±12.16* 36.66±8.22 54.39±8.25*对照组(n=30) 44.14±4.30 64.76±11.23 36.41±8.31 42.54±9.26组别 躯体功能评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收集病例来源我康复理疗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合并偏瘫患者60例,纳入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并通过临床诊断和脑CT确诊。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意参加临床实验的患者;严重其他脏器感染者。纳入患者中,男性34例,女26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为(66.5±7.3)岁。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及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每日肢体功能活动,辅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操作等。试验组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手法康复:协助患者肢体摆放,进行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掌指/趾关节的屈伸、旋前、旋后、内收、外展,对患肢进行推拿治疗,加速肢体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张力等。通过针灸电刺激仪对患肢曲池、手三里、肩髃、合谷、环跳、承扶、承山、足三里等穴位电针治疗,沿神经走行进行电针联合手法治疗,改善局部神经周围营养刺激功能改善。电针刺激30 min,每日1次,手法康复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自理能力分,评估躯体能力及Barthle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再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s)表示,均属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①躯体功能评分:对照组(64.76±11.23),试验组(81.62±12.16);③Barthle指数:对照组(42.54±9.26),试验组:(54.39±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一类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存活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及运动功能障碍,肢体偏瘫、废用、痉挛等症状均可在脑梗发病后3-4周内出现[4]。由于神经系统高度分化,组织供养中断极易造成神经功能不可以损伤,及时有效的康复锻炼可在短期内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康复信心及日常生活能力。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手法按摩及肢体功能锻炼可避免局部组织粘连,对肌腹的手法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善。配合针灸穴位电刺激治疗,改善患肢神经传导障碍,激发神经突出递质的分泌及传递,在可逆性神经损伤期间恢复患肢功能活动及自理能力。
本文选取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康复理疗科收治的脑梗合并偏瘫患者60例,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手法康复结合电针灸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后患者患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综上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躯体功能改善明显,可逆转部分神经功能损伤及缺失,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