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辅以助听系统对听阈及言语康复的影响

2019-03-21王娜娜郑茜玲张泽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听阈耳蜗调频

王娜娜 郑茜玲 张泽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5%的人群患有听力障碍,其中致残性听力障碍约占5%[1]。听觉环境中的混响时间、声源嘈杂等均会导致听障患者言语识别率下降,造成聆听困难[2,3]。随着听力康复技术的发展,使用助听系统已成为听力障碍补偿或重建的主要手段,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通过提高信噪比,可改善听障患者在噪声、混响、远距离等复杂环境下的聆听问题[4]。基于无线调频的人工耳蜗植入系统能从本质上改善听障者在现实环境中的听觉言语识别率,弥补、改善助听系统在现实环境中的听觉缺陷,提高语言康复效率[5]。当前听障人群的言语康复目标不仅是提高听觉言语能力,还需要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6]。本文探讨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辅以助听系统对听阈及言语康复的影响,以促进患者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4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植入人工耳蜗时间、听力损失程度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母语均为汉语普通话;临床资料完整,且在自愿条件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为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人工耳蜗开机时间6个月以上;对侧耳均配戴助听器,听觉补偿范围为最适。排除标准:有精神、物理、认知、智力障碍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语音测试不配合者。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人工耳蜗植入。观察组:人工耳蜗植入辅以无线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助听系统,FM系统包括适配器、发射机、接收器,调节参数使混响置于50/50比例,50%的言语信号来自人工耳蜗的麦克风,50%来自耦连FM系统后的麦克风。要求患者站在距离检查者约5 m的地方,在指令条件下正确使用右手食指一次完成指颈、鼻、嘴、眼、耳等动作,观察患者有无听觉不适感。保持目标声音在人工耳蜗言语处理器处强度为65 dB,测试噪声强度分别在50 dB、60 dB、70 dB时的言语识别率。

参加实验的检查人员共2位,一位判断重复词语的正确性,另一位负责给声。

1.3 观察指标

在本底噪声<45 dB(A)的安静室内使用德国MA50听力计进行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参考测试点与扬声器的距离为1 m,角度为45°,刺激声0.5~4.0 kHz,由同一听力师根据助听听阈对助听器各频率的补偿情况进行判断与测定。

在本底噪声<45 dB(A)的安静室内进行听觉言语能力评估,选取《听觉功能评估标准及方法》[7]中自然环境声响识别、语音识别、声调识别、数字识别、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等6个项目,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评分,每项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听觉言语能力越强。

选择VS-99计算机语音工作站评定患者的客观声学指标[8],录音内容为普通话构音测量表,选择单元音/a/进行录音,调整频率为0.5~4 kHz,测量其在语音图谱上的前3个共振峰F1、F2与F3的平均值,作为该元音共振峰的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率等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助听听阈对比

在刺激声0.5~4.0 kHz频率下,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助听听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听觉言语能力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然环境声、语音识别、声调识别、数字识别、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等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客观声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单元音/a/的F1、F2、F3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单元音/a/的F1、F2、F3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单元音/a/的F1、F2、F3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重建听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现实的复杂环境中听力改善效果仍不理想[9]。助听听阈的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多个频率阈值,可指导助听装置调试更准确。复杂环境中听障患者与声源之间的距离、背景噪声、混响时间均会影响助听装置的使用效果。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表2 不同刺激声频率下的助听听阈对比(dB,MD±S)

表3 两组听觉言语能力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听觉言语能力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n) 自然环境声 语音识别 声调识别 数字识别 单音节词 双音节词观察组 25 7.45±1.56 2.65±0.09 4.30±0.44 5.34±0.78 7.78±1.22 7.85±1.35对照组 20 3.56±0.81 1.58±0.11 3.44±0.21 2.94±0.56 4.42±0.56 5.39±1.55 t 8.869 6.842 5.793 9.482 9.891 6.482 P 0.002 0.013 0.017 0.000 0.000 0.015

表4 两组手术前后单元音/a/共振峰F1、F2、F3值对比(Hz,±s)

表4 两组手术前后单元音/a/共振峰F1、F2、F3值对比(Hz,±s)

*与对照组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例数(n) F1治疗前 治疗后 F2治疗前 治疗后 F3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608.39±55.33 998.22±49.23#*1278.33±156.44 1400.87±192.87#*2361.87±288.44 2422.84±273.11#*对照组 20 611.76±49.12 882.87±50.19# 1276.93±200.33 1330.87±200.45# 2365.09±300.12 2398.28±267.01#t 0.139 8.331 0.089 6.794 0.193 4.786 P 0.762 0.004 0.813 0.014 0.687 0.031

无线调频系统是目前较成熟的听觉辅助系统,其利用发射器将声信号调制为无线电波,再由接收器还原无线电波为声信号进一步内置增益,从而提高康复效果[10]。本研究在刺激声0.5~4.0 kHz频率下,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助听听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研究显示,无线调频系统能将原始声音强度增加20 dB,进一步增加信噪比,提高听障患者在复杂环境中的言语感知与识别能力[11]。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自然环境声响识别、语音识别、声调识别、数字识别、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等6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耦连无线调频系统后,通过针对性放大目标声音,能显著改善听障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减弱甚至消除不利听觉因素的干扰,使患者在复杂环境中也能保持较好的言语感知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12]。在助听系统应用中,环境中额外的声音刺激及配戴者自己的声音尤其重要,因此推荐在安静时、聆听环境声音时选择混响比50/50或1:1,而在噪声环境时选择30/70或3:1。言语处理器中动态输入范围是重要参数,动态输入范围决定了言语处理器的电刺激动态范围,即人工耳蜗中电刺激阈值或电刺激最大舒适阈值,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3]。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单元音/a/的F1、F2、F3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单元音/a/的F1、F2、F3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应用,语音频谱分析仪得到了广泛应用,听障患者的各种错误发音在语谱图上都有表现[14]。听障患者发元音的清晰度不受其它音素影响,从声学特征看,发元音时声音响亮且清晰,成为评价听障患者语音状态的最佳材料[15]。无线调频系统能通过自适应增加或降低分辨率,从而防止言语处理器对无线调频信号的压缩,显著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和舒适度,改善患者的语音处理能力。

综上,基于无线调频的助听系统在听障人群中的应用能促进言语康复,提高助听听阈,改善客观声学指标。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无线调频系统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便将无线调频系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猜你喜欢

听阈耳蜗调频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考虑频率二次跌落抑制的风火联合一次调频控制
更正启示
小鼠出生后早期耳蜗柯蒂氏器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异地调频主备发射自动切换的思考与实践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调频发射机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硫酸镁治疗爆震性聋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