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学生

2019-03-18吴丽

黑河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关注学生数学教学

吴丽

[摘要]能让学生亲近是教师教学成功的法宝,心灵的相通要以读懂彼此为基础。读懂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前提,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优势。教师把握学生,读懂学生的特点、基础、需要、思路、错误和情感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经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从而读懂学生,提高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关注学生;读懂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了解学生和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数学教学才能有的放矢,真正“以学论教”,实现优质高效。下面以《认识负数》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教学前测,号准课堂的“脉”

教学前测,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学之前的测试,是由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对象的测试工作,其目的是了解学情,找到最近发展区,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认识负数》一课在小学阶段是数领域的一次拓展,应该说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负数有一定的认识,并不完全陌生。因此,课前我做了学情前测,提出三个问题:(1)你见过负数吗?请你说或写出任意一个负数。(2)我们学过自然数“2”,请你用画图形、画线段图或写算式的方法表示“2”的含义。你知道“-2”它可以怎么表示吗?(3)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负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基本会读写负数,但在读法上受减号影响,负号会读成减号。而用图形或算式表示“-2”,因为受到“2”的正迁移影响,有70~80%的同学基本会懂得表示。在描述生活中的负数时,基本会提到零下温度、地下室一层、亏了多少元。基于以上对学生认知的了解,我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按四步曲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效探究负数的含义。

二、读懂学生,搭建课堂的“根”

李士锜教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复杂的,需要教师准确弄懂,理解它们的真实性质和发生原因。”因此,讀懂学生犹为重要,读懂学生是顺利推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能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数学课堂要“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以《认识负数》一课为例,读懂学生可分以下三个层次:

1.对话,知道学生已在哪里

课前分两个层次呈现负数:①-1  -2   ②-2.8  -3/5引入负数的三种不同形式——整数、分数与小数形式,初步感知负数,并在此基础上引发思考:观察负数,与以前的数相比它有什么特点?并由此介绍新知:前面的“-”符号有两种读法,当它表示一种运算时读作减号; 当它表示一个数时,我们把它读作负号。这些都表示一个数,所以我们把它读作负号。此环节依托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尝试读数,辨析负数,进而感知负数,为进一步学习做下铺垫。

2.尝试,了解学生能到哪里

(1)数形结合,还原生活中的负数。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图形、线段图、温度计和列表等表现形式,呈现对负数的模糊认识。教师引导学生选取“-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可以画图形、画线段,也可以列算式等),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线段图、实物图、列算式等)进行汇报,并相机板书。教师一句“今天老师也找到了生活中的-2,瞧,这是温度计,这里有两个2度,怎么区分-2?”引发学生思考:0上面是+2,0下面的是-2,这个0可以区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0度看作一个标准,作为分界点,那么0度以上的温度称零上温度,0度以下的温度称零下温度。2度和-2度距离0都是几度,用一个很简洁的符号就把这两个温度区分开了。

(2)建立对应思想,揭示负数的含义。引导学生分析每组的数量关系,观察比较得出(相反的词),进而揭示正负2所表示的每组数量意义相反,从而揭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应用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追寻负数的身影,进一步突显负数的意义。

师:刚才通过研究-2和2,我们得到了几组数量关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数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发现2和-2表示的数量每组的意义都相反。相机板书: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让学生回顾刚才找正负2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的正负2分别代表的含义,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并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生活中其它一些相反意义的量。最后结合学生举例说明的正负数,教学正数与负数,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要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一个量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正数来表示,那么与它意义相反的那个量,我们就可以用(负数)来表示。

3.探究,引导学生继续前行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课的重要途径,是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学生当堂独立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因此,教师一定要从指导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入手,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设计优质练习,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内化新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练习巩固,深化负数的内涵。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正数或负数。

一个人体重增加1.2千克,记作+1.2千克,那么体重减轻0.5千克,记作(  ) 千克。

向东走10米记作(  )米,那么向西走1 4米记作(  )米。

二道练习重点进一步感悟负数的意义及渗透正负数的“相对性”。第一小题虽然数值不同,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相反,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第二小题标准不同,同一个数量与标准相比较的结果所表示出的正负数也不同。

(2)抽象负数的表征,完善对负数的建构。请在直线上表示出  +3,-3,+6,-6这四个数。(图略)教学中利用温度计,追问“负数一定在下面吗?”让温度计变身成直线,并在直线上表示出+3,-3,+6,-6。此环节,从形象表征上升到抽象概括是知识的一个跨越,借助形象可感的温度计变身成为直线,再到完整的数轴,将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用数轴上一一对应的两个点进行描述。此环节教学目的有二:①借助直观的数轴,感知互为相反的正负数到0的距离相等,也就是正数与负数是一一对应的互为相反数的关系。②正负数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而作为标准分界点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让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发现数轴上的点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并让学生再找出其它对应的数,丰满数轴。

三、理性反思,聚焦课堂的“魂”

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促进有效学习”为核心,坚持以“提升學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倡导学生进行理性反思,进而构建新知的体系。本节课虽然认识的是负数,但“0”在这部分知识中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一个分界点。“0”的位置摆不好,负数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总结反思环节,教师进一步追问:你对“0”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发学生的理性反思,得出以下认识:①“0”非常孤单。②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再一次证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③作为标准的0,它的数值不一定是0,0可以是不同的数,这个标准的0是一个变化多端的数。学生在反思中,对“0”的意义,从迷惘到豁然开朗。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着对0的认识,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印象深刻。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以“-2”的不同表征统领全课,特别是意义的感悟这个环节,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表示负数的含义”,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感受每一组相反意义的数量,凸显负数的本质特征。同时,还将有意义的教学融入到学生已有知识中,沟通数量之间的关系,打通学生的思维“障碍”,化形为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由否定到质疑再到解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 陈周,韩健飞.浅谈新课标下数学学习策略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8,(16) .

[2] 王兴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数学教学实效[J].教育科研论坛,2009,(12) .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关注学生数学教学
提高西藏农牧区乡镇小学汉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关注学生生活学习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