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2019-03-18徐雅萍
徐雅萍
[摘要]目前,我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更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以化学教学改革为例,就是要在教学中秉承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终身学习;实验操作;化学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强调化学知识的启蒙性和基础性。教师一方面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强化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明确自然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动手实验的能力,从而推动化学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既为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改革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必由之路,教师要始终坚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不动摇,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以此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校的思想引领与监督非常重要,要坚定教师课程改革的信心,督促教师与时俱进,应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打造新的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做到以趣激情,使每个知识点都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精彩的结尾,幽默的故事,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和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积月累,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注意情感的运用。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正确的回答报以微笑、点头、欣赏的目光;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不忽视,不嘲笑,并给予热情的指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以自己的真心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他们感到如果不好好学就辜负了教师的一片苦心,增强教学效果。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程序化的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使用仪器的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促使学生实现从操作表象、操作概念、具体操作到熟练应用的飞跃,从而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坚持启发式的引导,在实验中有意设置一些错误操作引发学生的质疑和提问,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教师有意选择气密性不好的装置。结果,虽然加热,排水法收集时却不见有气泡产生。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将学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到仔细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中,先让学生找出装置中可能漏气的地方,再找出漏气的原因。这种以错误导出正确的做法,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制备气体先查漏”的操作规范和程序,为科学、规范地开展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实验打下了基础。
四、坚持以教材为根本
化学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脱离教材进行化学学习和实验。如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写出实验操作步骤,指定一名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集体讨论、更正。尤其是对实验现象的每一句表述,都要严格按书本文字进行,发挥好教材的示范作用。
五、增加必要的辅助实验
辅助实验能为学生掌握系统、综合的操作技能奠定基础。如在做“碳铵加热分解”的演示实验前,先做“向澄清石灰水吹气”的实验,再加热碳铵,将产生的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学生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通過这样的辅助实验,学生对教材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这句话有了真正的理解。
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化学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化学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能让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容的新颖性,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大课堂知识容量。目前,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给化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活力,不断提高自身制作课件的水平。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首先,要仔细挖掘教材,把重点内容呈现出来;其次,要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讲这部分内容,才能使学生最易理解和接受。只有对教材、学生有了准确的把握,然后才能选择恰当的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
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模式也脱颖而出,它一改化学课堂沉闷、枯燥的状态,令师生耳目一新。微课以其信息容量大、短小精悍的特点,把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或难题进行形象的讲解,非常适合学生课上课下的个性化学习和深度学习,而且可以反复播放,巩固加深理解。如在“构成物质的奥秘——分子和原子”教学中,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讲解,以宏观物质来进行类比,改变了以前教学中知识抽象、难懂的状况,从而让学生认识了分子和原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不再是局限于教师的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而变成了多元化。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翻转课堂是师生角色的互换,它把教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教师提前印发学案并录制微课,学生在家中根据学案自学教材,通过教师推送的微课或视频或课件按自己的节奏自主学习,在上课前理解要学知识。实施翻转课堂,学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然后再完成学案内容。目前,不少学校都安装了班班通平台,有效地缩短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平台资源库中有课前预习、课上有针对训练、课后的习题推送的完美结合。这个平台能够向学生推送预习内容,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教师根据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在课堂上侧重讲解大多数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精选出典型例题让学生训练。这些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化学教学效果。
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三四个人,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学习探讨或实验。如在化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安装仪器,有的学生检查装置是否有误,有的学生进行具体操作,有的学生按操作要求提出质疑;然后小组成员通过讨论解疑,或者讲解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者运用化学原理解释。组内提倡讨论,允许争论,使动手、动脑活动贯穿于实验操作的全过程。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制定有利于小组发展的评价机制,对小组成员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家庭作业、小测验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每周对优胜小组及最佳个人进行表彰。这种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探讨氛围。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教学改革,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
[2]赵玉颖.浅谈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01).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