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外泛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9-03-18祁翎

黑河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

祁翎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对自己的词汇储备量和文化知识了解程度评价普遍较低。针对这一问题,依据图式理论,结合外语教学的改革趋势,以一所普通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探寻高中英语课外泛读教学有效途径。认为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泛读教学,从巩固强化现有图式,进而熟悉形式图式、拓展内容图式、强化语言图式等环节着手,构建或者深化成具有学习者自身特色的图式知识结构,争取在巩固学生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泛读;图式理论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七级阅读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选择难度适中、题材多样的泛读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巩固拓展学生在精读中学到的词汇、语法、文化等知识,弱化语言负迁徙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存在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然而,如何有效开展泛读教学活动,改变学生机械记忆,投入多,收益少的现状,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综合语用能力仍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问题。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泛读,构建或者深化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图式知识结构的教学实践为例,以期引起同行对于泛读教学的思考。

一、理论依据

图式一词来源于认知心理学,是一个人不断累积知识和经验的立体结构网络。换句话说,知识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人的记忆中。阅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主要取决于三种图式的完善程度: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学习者掌握的语言知识,即词汇、短语、语法等相关知识,是学习者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内容图式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经历经验、文化知识等的背景知识以及依赖语篇情景的图式,它为学习者理解不同话题、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提供了基础;形式图式是指学习者对于所读文章类型和结构的了解。

二、实践探讨课外泛读教学的方法

1.关注学生学情,确定实践方向

第一,在指导学生开展泛读实践前,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学生面谈、面批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图式知识结构,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词汇储备中等或较少(72%),文化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多(65%),大部分学生(80%)希望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趣味性和可读性强的阅读材料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情,我们确定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尝试把图式理论应用到日常泛读教学中,通过加强语言输入,扩展学生的语言图式;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拓展内容图式;让学生熟悉不同体裁篇章结构,丰富形式图式,争取在巩固学生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同时,切实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精度和速度。

第二,泛读材料是保证有效学习的关键,泛读材料的筛选在一定的周期内尽量依据窄式阅读的原则,选择与教材单元话题同一主题、同一体裁或者相关联的作品。因为同一主题的文章在词汇选用、文章框架方面比较接近,在语言知识的呈现和训练上可以达到循环反复、提高語言的复现率的目的,有利于构建知识系统,加速图式框架的形成。泛读材料的题材可以多样,难度应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础,但又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能力,难度要适中。

2.科学分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开学初就对班级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进行分组,每组由六到八名学生组成。组内再做简单分工:一名组长,负责配合教师组织、监督小组活动;一名记录员,负责汇总全组活动成果;一名报告员,负责展示、汇报本小组的成果。这个分工按周期轮换,尽量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梳理文本,熟悉形式图式

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是高考的主要考察体裁,教师在泛读教学中可以分类训练,固化形式图式,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理解文章。例如,记叙文类型文章可以在First reading中选择做when、where、why、what happened等涉及对文章的表层理解的常规题型。通过对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进行查找,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时空顺序和基本事实。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后无法解决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最后由报告员汇报成果。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虽然未必每个问题都能得到标准答案,但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会有所提高。作为课外泛读,教师不必再引导学生对文章做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在学生理清思路后,利用几个阅读理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

4.注重积累,加强语言图式

有研究者对近10年的高考英语全国卷进行了统计及分析后发现,简单词汇的使用在逐步减少,较难的词汇在逐步增加,而且课标以外的词汇使用率似乎较高,特别是课标全国卷2对课标以外的词汇使用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学生的词汇储备尤为重要。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大概的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寻找并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在文中寻找useful expressions,包括描写准确的形容词、副词、短语、句型等,并且要求每名学生利用工具书或者课后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例句并且抄写在笔记本上。

通过对文章中的派生词、优美词句等的寻找活动,学生无形中就储备了大量的词汇,补充了自己的语言图式知识结构,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单词短语的使用语境,熟悉英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研究数据表明,使用对比、联想、归类以及组块学习短语等方法成串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效果,在词汇学习中比单个记忆单词效率要高,而构词法、一词多义也是学习词汇的好办法。Brain storms活动主要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完成前面的发现后,列举他们所能想到的短语、派生词、前后缀等。最后,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汇总,选择部分小组展示成果,这样对比不仅能弥补知识结构的不足,形成对信息的积极加工,而且可以激励同学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5.背景了解,拓展内容图式

根据图式理论,语言是一个与许多非语言因素相关联的开发性系统。这些非语言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文本的背景知识,它对应的就是图式网络中的背景知识即内容图式。通过有意识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工具对文章背景知识进行查阅,并与同学分享,鼓励他们尽量用英语来描述,学会英语思维、交流和写作,帮助学生跳出小范围的语境框架,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可以自行查找相关知识,并由两到三位同学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予以展示。有时也不一定拘于文章内容,学生也可以把自己课外阅读中一些相关联的、自己欣赏的美文和同学分享。

6.进行巩固性测试,强化语言图式

适当的巩固性测试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延伸。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份针对性测试,通过不定题型的测试来复现和巩固先前活动中接触的语言知识,固化大脑中的语言图式网络,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型可以包括单选题、短文填词,或者简单的单词小测。例如,教师可以选择阅读原文的精彩段落,对学生进行二次考察。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决定检测次数,个别关键词汇可以反复选取。这个步骤主要帮助学生熟悉并巩固接触到的语言图式,简单有效,可操作性强,教师、学生时间花费不多就可以把阅读中习得的图式实现正迁移,并逐步强化巩固内化,进而学会创新。

总之,在泛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图式理论,有意识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摆脱机械阅读材料和海量无目的的阅读模式,借助语言知识(即语言图式)和非语言知识(即内容图式、形式图式)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激活、巩固、强化和扩充已有的图式,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达到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晓菲,禹航,宋代艳.浅谈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6,(21).

[2]唐玉婷.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试卷讲评课[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07).

[3]李庆燊.高考英语试卷词汇与英语课标词汇对比研究——基于近10年全国卷的统计与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06).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高中英语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