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普惠金融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
2019-03-18罗荷花骆伽利
罗荷花 骆伽利
摘 要基于农村贫困多维视角,在分析农村贫困存在着收入贫困、教育贫困、权利贫困等多维贫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普惠金融多维农村减贫的机理,进而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测度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11~2016年广东、湖南、广西等九省普惠金融指数和东、中、西部三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总体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和权利贫困的减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普惠金融机构应努力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创新金融产品和流程,大力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实现农村贫困减缓的目标。
关键词?演金融扶贫;普惠金融;多维贫困;收入贫困
[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9)03-0080-09
一、引 言
党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1978~2017年期间,我国农村地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1%,贫困人口规模从7.7亿人下降到3 046万人。可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脱贫攻坚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贫困人口规模已实现大幅度减少。然而,截至2018年3月,我国依然存在着334个深度贫困县和3万多个深度贫困村,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相对之前已实现脱贫的群体来说,其脱贫难度更大。因此,要在2020年全国范围实现全面脱贫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依据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金融扶贫,期望通过金融服务方式来化解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金融扶贫作为当前有效推进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方法,在减贫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助推作用。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着力点在于增加农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实现该目标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也可以称之为金融包容(financial inclusion),是指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可负担成本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全方位地向社会中需要金融服务的各个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而农户、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都是其重点帮扶的对象。普惠金融概念自2005年由联合国举办的“小额信贷年”活动上首次正式提出后,一直被视为是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地方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我国各级政府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如国务院在2016年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中提出了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特别是贫困弱势群体能够共同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2017年5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的通知》,更好地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有效缓解我国农村贫困?
国内外学者们对减缓农村贫困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如Geda等(2006)通过对埃塞俄比亚贫困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信贷服务的获得能够使贫困家庭的贫困状况得到显著改善[1]。匡远配,罗荷花(2010)研究认为政府制定水土保持政策可以显著地提高农户人均收入,有效地促使农村贫困减少[2]。张永丽和王文娟(2008)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可显著地降低贫困发生率、提高农户收入水平、破解农村生态贫困等,有利于缓解农村贫困难题[3]。黄可人(2016)提出我国农村贫困呈现多维性特征,需要秉持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摒弃以往片面地提高农户收入的减贫思路,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文化、生活水平等同步发展,进而全面缓解农村贫困程度[4]。程名望(2014)研究发现,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会对农村减贫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提出要提高农户健康和教育水平[5]。王娴、赵宇霞(2018)与柳建平、刘卫兵(2018)等认为提高贫困地区农户主体意识及脱贫的主动性,可提高农村减贫效果[6-7]。
另外,学者们还重点对普惠金融缓解农村贫困进行深入研究,如Gulli(1998)深入研究小额信贷减贫的作用机理,指出小额信贷通过增加穷人的购买力、提高从事经济活动的效率、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等途径来缓解农村贫困[8]。Burgess和Pande(2005)通过实证分析印度农村地区银行部门数据,发现增加农村地区银行数量能够显著地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9]。Dupas和Robinson(2013)通过对肯尼亚农村地区银行账户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当贫困人群能够获得金融账户并且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时,能够带来消费和收入水平的提高[10]。崔艳娟和孙刚(2012)通过对1978~2010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水平发展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收人分配途径进一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人水平[11]。罗斯丹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减贫表現出显著的门槛特征,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减贫效果越强,同时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财政支农等与减贫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12]。陈名银(2017)通过对494份农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对于缓解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农村地区贫困[13]。而Roodman和Morduch(2009)通过对孟加拉国数据的研究发现,小额信贷服务的减贫效应有限[14]。
此外,学者们还对发展普惠金融促使减贫目标实现的对策进行研究,如Claessens和Feijen(2006)认为普惠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帮助农户获得信贷服务来减贫[15]。星焱(2015)强调了政府在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指出政府可以通过完善金融基础措施、健全金融市场机制等措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16]。何学松和孔荣(2017)研究认为通过建立健全规范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来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减贫效应[17]。张江涛(2017)则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普惠金融业务成本,帮助贫困者获得可持续的金融服务而实现减贫[18]。
可见,国内外学者在减缓农村贫困的方法、普惠金融缓解农村贫困以及发展普惠金融促使减贫目标实现的对策等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扎实的研究基础。但是现有研究成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大多数学者们主要是从收入水平高低来反映农村贫困缓解的状况,然而现实减贫情况往往较为复杂。鉴于当前我国贫困形成的多原因性,导致贫困表现形式为多维性,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农村贫困的多维表现形式。虽然也有少数学者们考虑到了农村贫困的多维视角,但并没有结合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农村贫困多维视角,在分析农村贫困存在着收入贫困、教育贫困、权利贫困等多维贫困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普惠金融多维农村减贫的机理,并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科学测度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多维农村减贫的影响。
二、普惠金融多维农村减贫的作用机理
农村贫困农户的异质性说明农村贫困的多维性,農村贫困具体表现为农户收入贫困、教育贫困、权利贫困等方面。根据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需要,普惠金融作用于贫困减缓的方式划分为缓解收入贫困、缓解教育贫困和缓解权利贫困3个维度,即普惠金融通过一定机制影响到贫困农户的收入、能力、权利等,进而促使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见图1)。
(一)通过提高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等方式增加农户收入以缓解收入贫困
1.在农村地区推进普惠金融服务
由于金融机构的逐利性本质、农户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品等原因,在农村地区的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会对农户产生金融排斥行为,农户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有些农户出于对资金的迫切需求,可能会转向一些不正规的民间借贷机构如地下钱庄等寻求帮助,容易落入高利贷的陷阱,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普惠金融机构,通过设计合适的融资产品、抵押担保创新、信贷技术创新、贷款流程再造等方式直接为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服务,能够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就业创业等提供资金,提高农户对信贷服务的可得性,成为农户增收的内生动力。另外,普惠金融机构不仅需要推进传统的信贷服务,还需提供储蓄、保险、咨询、汇兑结算等其他金融服务,有效降低农户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增强农户对自然灾害、疾病等风险抵御能力,减少“因灾致穷”和“因病致穷”的情况,为农户收入的保值增值提供保驾护航。
2.扶持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发展
普惠金融机构通过降低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等涉农经济组织获得普惠金融服务的门槛,扶持涉农经济组织的发展。这些涉农经济组织发展可以解决部分贫困农户的就业、吸引贫困农户入股等形式,直接提高了贫困农户的收入。同时,涉农经济组织可以扶持和发展当地农村产业,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使贫困农户获得利益,但需要不断强化涉农经济组织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农户的市场参与度,维护好贫困农户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普惠金融发来来扶持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济组织,从而充分发挥其对贫困农户的组织和带动能力。
3.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促使农村收入的再分配
大量研究证明,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往往会伴随出现“涓滴效应”的现象,即那些优先发展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会通过就业、消费、投资等带动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最终使得农村经济增长的财富“涓滴”惠及贫困农户,让贫困农户也可以享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由此实现贫困农户减贫脱贫的目标。同时,各级政府往往通过制定各种收入政策,促使农村地区农民实现收入再分配,也可以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
(二)通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供助学贷款提高农户教育水平以缓解教育贫困
1.经济增长促使农村教育经费增加
只有在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前提下,人们往往才会对更高的精神层面提出新要求。普惠金融发展推动了各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伴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也会逐步增长,政府对教育经费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农村学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师资力量和师生比,有利于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可以满足农村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维护好农户子女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
2.提供贫困农户子女助学贷款
普惠金融机构针对贫困农户子女提供助学贷款,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和高等教育,提高贫困农户子女的受教育水平,能够更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增强自身就业能力,提高人力资本,也会促使贫困农户更主动地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以缓解贫困农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低而难以改变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导致的致贫、返贫现象。
(三)通过保护农户权益和扩大社会关系网提高农户权利地位以缓解权利贫困
1.保护农户金融权益
每一个公民可以平等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之一,即人人拥有平等的金融权。普惠金融机构通过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为每一位贫困农户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是保护好农户的合法金融权益。同时,普惠金融机构大力推广与宣传普惠金融政策、普惠金融服务等,针对农户进行金融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农户提高权益保护意识,还可以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有利于帮助农户在进行各种金融抉择或面临金融纠纷时,能够维护好自身的合法金融权益,提高农户权利地位。
2.扩大农户社会关系网
贫困农户通过参与普惠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项目,有利于获得信贷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或创业活动,并产生通过这些活动方式来谋求发展的意识。随着贫困农户的生活经营或创业活动不断开展,能够为家庭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其自身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能够与外界市场接触和交流越来越多。随着贫困农户的经济地位提升,其接受社会信息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有利于扩大农户社会关系网,让贫困农户在家庭和社区中会更有决策权,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社会权利地位,进而缓解权利贫困。针对目前农户往往通过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宽带方式接触外界市场的生产、加工、销售、权益保护等信息,农户社会关系网的扩大可以通过农村人均宽带接入用户的指标来反映。
三、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
首先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然后在实证探讨普惠金融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本文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普惠金融深度两个维度构建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东、中、西部9省2011~2016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一) 指标体系的构建
Beck(2008)最先提出了测度普惠金融水平的指标[19],Sarma(2011)从使用效用性、地理渗透性、产品接触性3个维度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数(IFI)[20]。李明贤和谭思超(2018)在参考Sarma的普惠金融指数基础上,从渗透性、可接触性和效用性3个维度构建了中部5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21]。王修华和关键(2014)则从渗透性、使用效用性、可负担性等维度对我国农村金融包容水平进行测度[22]。焦瑾璞(2015)從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可获得性、服务质量等方面构建我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23]。何学松和孔荣(2017)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衡量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24]。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基础上,依据数据的可得性、可操作性等客观条件,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普惠金融深度两个维度,构建了每万人拥有的金融机构网点数、每百平方公里金融机构网点数等9个指标在内的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二) 计算方法
依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发现有多个指标来分别测算两个维度。为了避免计算过于复杂,我们假定各个指标权重相同,则有:
对于每一维度的原始数据X(i表示维度=1、2)进行线性无量纲化的处理,借此消除各指标之间量纲的差异。
其中,是大于各维度中的最大值的最小正整数,是小于各维度中的最小值的最大正整数,通过公式(1)易知无量纲化后的维度值d∈(0,1)。若测度普惠金融水平的体系中存在n个维度,则该指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接下来,将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各维度的测算值与最理想的欧氏距离结合在一起,得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
(3)
其中?棕表示第i个维度的权重,且?棕
由公式(4)可知,准确地计算出每个维度的权重是测度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关键。我们用普惠金融指数来表示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由于本文中所测度的普惠金融指数仅仅是一个相对值,所以参考使用变异系数法来测度各个维度指标的权重。所谓变异系数法,其基本原理是因为若一个维度指标的变异系数越大,则其在衡量该问题的差别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就应该赋予这个维度较大的权重。相反的,如果该维指标度的变异系数越小,就赋予其较小的权重,公式为:
在以上两个公式中代表各个维度的均值,是各个维度的标准差,表示各个维度的变异系数。 (三)计算结果
本文选择了2011~2016年东、中、西部3个地区,每个地区3个省,具体包括江苏、广东、辽宁、山西、湖南、吉林、甘肃、贵州、广西的数据为测量样本。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与2011~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根据上述计算方法,测算出东、中、西部九省普惠金融指数见表2。
依据图2显示,自2011年以来,东、中、西部3地区9省的普惠金融指数呈现明显逐年增长趋势,均值由2011年的0.193 9提升到2016年的0.501 1。这得益于我国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使我国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了迅速地提升。2011年9省中普惠金融指数最低的为贵州省,最高的为江苏省。2016年,9省中普惠金融指数最高的仍为江苏省,但普惠金融指数最低的为广西省。说明经过6年发展,贵州省的普惠金融指数已经超过了广西省。
依据图3,我们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3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呈现明显逐年增长趋势。同时,在2011~2016年期间,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是最高,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低,普惠金融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趋同。
四、普惠金融多维农村减贫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的构建
贫困缓解是多方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为了探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本文还引入了农村经济增长、地方教育水平、地方财政支农等控制变量,构建面板模型如下:
在上式中,i=1、2、3、4、5、6、7、8、9,分别表示江苏、广东、辽宁、山西、湖南、吉林、甘肃、贵州、广西9省,t代表年份,?茁0代表常数项,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本文将贫困缓解分为收入贫困缓解、教育贫困缓解和权利贫困缓解,因此被解释变量Ya、Yb、Yc、Yd分别为总体贫困减缓、收入贫困减缓、教育贫困减缓、权利贫困减缓。其中,总体贫困减缓是根据专家打分法通过后面三种贫困进行加权得到的结果,其中收入贫困减缓的权重为40%,教育贫困减缓和权利贫困减缓的权重均为30%。收入贫困减缓用农户人均纯收入表示,并对其进行对数化的处理,以使数据更平稳,且数据取对数之后,不会改变数据性质和相关关系;教育贫困减缓用该地区高中阶段的师生比表示;权利贫困减缓用农村人均宽带接入用户来表示。
控制变量中,当地农村经济增长(RGDP)可以通过政府对“三农”支出、发展农村产业、促使农民就业等方面来影响农村贫困减缓,用该省第一产业GDP指数来表示(1978年=100),并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可以避免与普惠金融指数产生共线性。当地教育水平(EDU)可以通过提高贫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来提高农户经济收入而实现农村贫困减缓,用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与财政支出的比值来表示。当地财政支农水平(GOV)可以通过财政扶持“三农”发展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贫困减缓,用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的支出与财政支出的占比来衡量。具体各变量含义及公式见表3。
(二)數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样本研究期间为2011~2016年,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与2011~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普惠金融指数来源于实证测算结果。表4为各变量的统计描述。
(三)估计结果与分析
1.普惠金融发展对总体贫困减缓的影响
依据豪斯曼检验结果显示Prob>chi2=0.017<0.1,拒绝了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故此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5。
结果显示,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可决系数R2达到了0.960,F值达到了245.70,模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核心变量普惠金融指数(IFI)与总体贫困减缓(Y)呈显著正相关,且回归系数为0.421,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够缓解总体贫困0.42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缓解农村总体贫困具有正向影响。在控制变量中,当地经济增长(lnRGD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总体贫困减缓产生正向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经济增长会通过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收入再分配等方式来缓解农村贫困。当地教育水平(EDU)对总体减贫减缓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农户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技能均较低,难以通过就业、创业等方式实现收入增加。当地财政支农水平(GOV)对总体农村贫困减缓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目前农林水事务在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较低,且结构不合理,贫困农户获得财政支农较小,导致其总体减贫效果不显著。
2.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贫困减缓的影响
依据豪斯曼检验结果显示Prob>chi2=0.005<0.1,拒绝了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故此处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可决系数R2达到了0.961,F值达到了250.53,模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普惠金融指数(IFI)回归系数为0.743,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够缓解收入贫困0.743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缓解农村收入贫困具有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普惠金融发展越好,越能为农户提供信贷、储蓄、保险等服务,帮助农户提高收入水平。同时,当地经济增长(lnRGD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收入贫困减缓产生正向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涓滴效应”能够促使农村收入的再分配,有效地提高农户人均收入水平,进而缓解农村收入贫困。而当地教育水平和当地财政支农水平对缓解农村收入贫困的影响不显著。
3.普惠金融发展对教育贫困缓解的影响
依据豪斯曼检验结果显示Prob>chi2=0.146>0.1,不能拒绝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因此此处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7。
结果显示,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可决系数R2达到了0.751。普惠金融指数(IFI)回归系数为0.045,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够缓解教育贫困0.04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缓解农村教育贫困具有正向影响。当地教育水平(EDU)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教育贫困减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当地政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可以帮助贫困农户提高受教育水平,进而农户可以实现教育贫困减缓。而当地经济增长和当地财政支农水平对缓解农村教育贫困的影响不显著。
4.普惠金融发展对权利贫困减缓的影响
依据豪斯曼检验结果显示Prob>chi2=0.289>0.1,不能拒绝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此处应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8。
结果显示,可决系数R2达到了0.801,说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普惠金融指数(IFI)回归系数为0.273,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能够缓解权利贫困0.273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缓解农村权利贫困具有正向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保护农户的合法金融权益和扩大农户社会关系网等方式有效缓解农户权利贫困。而当地经济增长、当地教育水平和当地财政支农水平对缓解农村权利贫困的影响不显著。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本文从普惠金融广度和普惠金融深度两个维度构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算了2011~2016年东、中、西部9个省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总体贫困减缓、收入贫困减缓、教育贫困减缓和权利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11~2016年江苏、广东、辽宁、山西、湖南、吉林、甘肃、贵州、广西9省的普惠金融指数和东、中、西部3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均呈现明显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是最高,中部居中,西部最低。②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总体贫困减缓、收入贫困减缓、教育贫困减缓和权利贫困减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以促使农村贫困减缓,实现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 对策建议
1.普惠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普惠金融机构需努力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为农户、涉农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所需的普惠金融服务,保护弱势群体合法的金融权益,有利于破解弱势群体难以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难题。一方面,不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不断增加普惠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情况,具体可以采用增设普惠金融机构网点、ATM机、金融扶贫服务站等方式,并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以更好地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提高农户各项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另一方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普惠金融机构要瞄准贫困农户、涉农企业等目标客户,避免出现目标偏移的现场,能够为目标客户提供所需的、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提高普惠金融减贫效果。
2.普惠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流程
普惠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贫困农户、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不同类型农户提供特色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普惠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创新金融服务的流程,使得整个流程更加便捷化、人性化,降低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让农户享受更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如普惠金融机构推广使用“小组互保”的贷款模式,农户小组中一人违约将影响全组成员的信用记录,通过农户之间的互相监督而降低其成本。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考虑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政策等方面鼓励与扶持普惠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和流程的创新,提高普惠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
3.普惠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金融教育
在增加农村各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供给的同时,需要提升农户运用各种金融服务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普惠金融减贫的效果。提高农户金融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普惠金融机构为农户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加强金融教育活动。具体可以通过政府牵头、普惠金融机构实施、基层干部配合的方式,在农户当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月”等专题活动,提升农户对各类金融产品的认知和使用能力,能够合理运用普惠金融服务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收稿日期:2018-10-05
网络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81102.1317.00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8-11-05 15:32:4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普惠金融发展中农村贫困人口金融能力提升研究》(17CJY04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2018JJ324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项目《湖南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XSP17YBZC090);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农村居民金融能力对收入质量的影响研究》(18YBQ066)。
作者简介:罗荷花(1986-),女,湖南衡东人,博士,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
骆伽利(1996-),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